方长荣:王老好送春|散文

齐云轲:俺也要当村主任|小说

文/方长荣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王老好是邻村人,听母亲讲我们本是一个村子的人,五八年那年修老鸦坝水库,西方村因在库洼处就搬到了水库的东岸,由于部分田地在水库的西边,我家和部分邻居就搬到了水库西岸。
认识王老好还是很小的辰光,他到我们村敲着个小锣挨家挨户唱着歌,一班孩子从他进村就前后跟着,直到他离开村子才罢休。起先一直将他同要饭的画上等号,可母亲告诫:老好非是要饭非是卖唱而是“送春”,至于“送春”有何意?母亲叙说半天还是没闹明白,只晓得离过年不远了。
“送春”其实是一种地域性民间表演形式,就一人表演,无需化妆,道具也极其简单,一面小锣就搞定,“送春”起源于何时已无法考究,据说有上百年的历史。
王老好表演水准蛮高,走路的花式和敲锣姿势极有吸睛力,民间小调的音质浑厚而低沉,相当耐听和回味。他斜背着个用粗布缝制的布袋,一手拿着当子锣,一手拿着个裹着红布条的敲锣棍,在离大门差不多五六米处正中的位置站定,先来阵敲锣再开唱,边唱边敲锣且缓慢移动花步,一直唱到堂屋饭桌边才打住。
整个过程大概需要十分钟左右,每家都是这样,主人家答谢通常是给一茶杯米,或者五毛一块钱。后来生活质量提高了,答谢物品也随之变成了香烟和钞票,大都五块十块的,答谢物品是不能直接给,而是放到小锣里。老好也不是调头离开,而是双手平托着小锣退出大门,听讲是因为将春送到了家,退着走就不会把春给带走。
就是因为看见人家给米给钱才被我当成是要饭的。“送春”是老家的地方风俗,也是一种季节性的传统文化,从冬至到立春期间进行,主要提示人们春天已到,相关春耕生产、注意事项及家庭和睦、新年祝福等等。
送春的唱词有传统词和现场“见花开”两种,别看老好文化不高,但现编歌词的本事倒十分出色,每一家的歌词都不尽相同,绝对能够代表这家的境况,很像“莲花路”张口就来,深得乡邻们的喜爱。
听母亲讲原先四邻八村有不少这样“送春”的人,一是本身喜欢娱乐图个喜庆,二来也算是门副业,收入还不错,因见于王老好的可怜大家都主动让出了。闻听颇觉奇怪,同行相争成王败寇,岂有相让之事?
原来王老好的可怜非一般人所能比,母亲讲他的命硬,从小就克了爹娘,你一碗他一盘的吃着百家饭长大,连住的房子都没有,就住队上的仓库里。直到成人后队上才在仓库边替他盖了两间土坯房,三十大几才娶了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呆姑娘做老婆,快四十岁时才有了个姑娘,一个大男人家又照顾大又照顾小,十分的不容易,日子更加难过,吃了上顿烦下顿,全靠邻里帮衬,连小孩的尿布都指望大家。
开始的时候老好一人送春落个清闲,谁家有个事都会主动帮忙,轮到饭点大家都会让他吃个热饭,娶了老婆后却有了负担,搁在家里不放心,只能带着老婆一道送春。每到一家门口就先拿出自带的小板凳,安顿好老婆再开始唱,完事后又牵着老婆来到下家,望着他的背影常引村人落泪。而吃饭的时候不再随便,无论你怎么喊他都不肯进屋,就坐在门口将就着,临走时不忘一再致谢。
当他有了姑娘后就一家三口送春,情景颇让人同情和伤心,他牵着老婆,胸前和背后各有个布袋,背上的还是放米,胸前却装着姑娘,老婆背着小板凳和尿布,与逃荒要饭没有二样,即使送春相当喜庆也会让人望景生悲。
当姑娘会跑的时候,又多了一根草绳,将姑娘扣在妈妈的腰上,原地打着圈圈,姑娘稍大些就会替父亲看着妈妈,王老好也就恢复了正常,打着歉意精心而唱,老好有了笑脸。自从娶了老婆出来送春,邻居们除了给米和钱外,衣服鞋帽孩子用品啥东西都有,这也许是百年送春的独特奇葩。
送春也就个把月时间,每年这个时候王老好都是雷打不动按时“送春”,他把“送春”当成了任务,我曾经问过他,如今生活改变很大,也不缺少这点收入,何必要吃这份辛苦?
老好闻言有激:“村邻们有恩于我,小时吃百家饭,有了老婆和女儿还是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是村邻们养育了我们全家,我回报不了,只能以歌图报,把春天送给大家,祝大家幸福美满,好人一生平安。”
真想不到一个近似于要饭的人,几十年如一日执着“送春”竟然是为了报恩。
村邻们也没把老好当外人,甚至把他的“送春”看成了一种需求,甚至当成了一种期盼,因为见到老好送春,就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新生活新希望也跟着起航。如果冬至过后数天仍不见老好来送春,村邻们就会相互念着,好像少了什么似的。
大概是九九年的时候,再没见着王老好来送春,听说是女儿大学毕业在苏州找到了工作,且安了家便将老好接了过去颐养天年。老好过上好日子都是大家的期盼,则是可惜了“送春”,这个传承了上百年的民俗文化就此消失,如今已成为村邻们的记忆。
(作者:方长荣,南京溧水人。)
(0)

相关推荐

  • 京剧锣鼓:散板的开法(二)

    京剧锣鼓:散板的开法(二) 4.快纽丝  5.一小锣  小锣开散板,用得较少,但自有其特点.如<桑园会>中罗敷向婆婆哭诉之时即是用小锣开散板. 把散板的开法与摇板比较一下,即可发现明显的不 ...

  • 李冬临的爱情故事 作者:渐新

    鄂西北大山深处有一上柳河村,百十来户人家,多数姓李.村东头老银杏树下住着李冬临,顾名思义,他就出生在冬天. 李冬临生下来就是锣锅背,三岁丧父,五岁时母亲改嫁,丢下年幼的冬临跟着爷爷奶奶.左邻右舍看冬临 ...

  • 方长荣:老家生小孩的风俗|散文

    吴长海:疯子|小小说 文/方长荣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的老家在南京郊区的白马镇,穷乡僻壤之地,工业十分落后,最近几年把农业做出了大文章,由于引种美国生命之果获得成功,家乡一跃变成全国著名的&qu ...

  • 方长荣:石臼渔歌|散文

    郭广华:乡愁|诗歌 文/方长荣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石臼渔歌"是老家的一处风光景点,位于江苏南京和安徽马鞍山的交接处,是一个古自然湖泊,叫石臼湖,是南京地区最大的湖泊,湖状如 ...

  • 方长荣:老家有座山|散文

    邹荣华:秋的味道,真好|组诗 文/方长荣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有俗话讲"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在我的老家就有这样一座山,她不大却横跨两县,东北两面属于镇江市的句容,南西两面就是我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我的奶奶II方长荣(江苏省)

    我的奶奶 ☆方长荣(江苏省) 谁都说我是个不幸的人,而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我有个高如珠穆朗玛峰的奶奶,人间能有的大爱她都给了我.相反,奶奶才是这个世间最为不幸的人,因为,人间的残酷打击她都受了个遍.奶 ...

  • 【散文】‖ 方长荣:江南奇园——寄畅园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方长荣 方长荣,南京溧水人,业余写作,已发表作品四百余篇,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西部散文学会.江苏散文学会.天津散文 ...

  • 方长荣:分家|散文

    赵式:陈圣手|故事 文/方长荣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在锡市偶遇二位农村大姐谈论年轻时分家之事,深有感触,那辰光的分家可谓是一个家庭天大的事情,分门立户预示着年轻人已走向成熟,将离开父母独立持家,建 ...

  • 方长荣:洪泽湖边寻古徐|散文

    木棉丫儿:相见恨晚吗|小说 文/方长荣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在美丽的洪泽湖西岸边,有个平原大县叫泗洪县,并非出名,但此县的一地一产却是闻名遐迩.一地便是洪泽湖的湿地,犬牙交错的水系丰富而悠闲,这里 ...

  • 方长荣:江尾海头同觉寺|散文

    齐云轲:难忘那年丰收季|散文 文/方长荣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在苏州太仓市的浮桥镇有座古寺庙,老远就能看见其规模十分庞大,一座宝塔矗立在半空中威武雄壮,在临路边有座非常大的石制仿古牌坊,上面的鎏金 ...

  • 方长荣:转身非华丽|散文

    孙英杰:花开的声音(外二首)|诗歌 文/方长荣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苦撑两年依然乾坤难扭,"人生难料"瞬间降临,从老板沦为"打工者"仅一夜功夫,倾其所想都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