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东:100年过去了,鲁迅讲的话就像在评论今天的报纸! 2024-08-06 19:44:52 作为我国近代文学界的大文豪,鲁迅的存在广为人知。而他的文学作品更是历经了漫长岁月的考验,至今仍散发着耀眼的光辉。一生致力于文学研究的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对鲁迅及其作品也做过长久的研究。当一次活动上,记者问及其对鲁迅的看法时,他说出了这样一番话。他说,“我觉得跟鲁迅打交道是有必要的,为什么必要?100年了,鲁迅的话就像昨天说的一样,我惊呆了,从没有看到一个作家可以写出一句话相当于在评论今天的报纸。”而许子东这番言论一经发表,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鲁迅在写文章时,从来没有过多修饰,他所写的内容,也都是他在千帆历尽之后的所见所想和所思。他出生浙江富贵人家,又亲眼目睹家族从兴盛到没落的过程,与当时身处新旧思想交替、进退两难的众生同样体会着无奈与辛酸的心境。这使他更能发现社会的真相,并把这些真相一一写进他的书中。旧思想的迫害1881年,鲁迅出生在浙江的一户富贵人家。自小衣食无忧的他,在思想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启迪,在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后,他也没有过多地怀念以往富裕的生活,而是对外面的未知生活有了无尽的向往。长大成人后,鲁迅便告别了母亲,开始在外四处漂泊。在这段时间里,鲁迅第一次“睁眼”看到了真正的世界,也立下了帮助国家摆脱贫困的志向。一开始,他认为我国饱受欺凌,是因为国人的体质问题,所以他便决定前往日本学习医术。华人的身份,让他在留学期间受到了不少当地人的排挤与挑衅,这背后隐藏的国与国地位不对等的真相,让他始终难以忘怀。鲁迅也因此对阻碍国家发展的封建制度和风气更加唾弃。然而,1906年,远在老家的母亲寄来的家书,让鲁迅亲历了封建的糟粕。当时,鲁迅的母亲在信中特别提到了自己的身体情况,称自己已经病重在床,需要鲁迅尽快赶回家中看望。心系老母的鲁迅没有丝毫怀疑,也毫不犹豫地买了最早的船票,怀着忐忑的心情连夜乘船,几经辗转地回到了浙江老家。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等着他的不是病重的老母亲,而是已经坐在了婚床上的新娘。从走到家门口,看到两个鲜红的喜字时,鲁迅心里便是一咯噔。但在他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的时候,他的母亲早就让家中的护卫团团围住了他。鲁迅不肯接受这一场封建的包办婚姻,但最终他还是在母亲以死相逼之后,选择了屈服。在外漂泊的心酸苦楚没有击垮他,但母亲的威胁和命运的玩弄,却让他爆发出了潜藏已久的悲愤。尽管鲁迅一生都没有认可过这位缠着小脚的封建妻子,但他也直言,自己一辈子注定和旧思想难以分离了。婚后第三天,鲁迅离开了杭州老家,重返日本继续学业。学成归来后,他顺利成为了一家医院的医生,开始为改善国人的体质做努力。然而,这样的生活隐隐有着不少问题,鲁迅一直没有想明白哪里出现了错误。直到他有一天下班后,亲眼看到一群外国人在中国的地界殴打中国人,而旁边的中国人全在看笑话而不阻拦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国人需要挽救的不是身体,而是灵魂。这一幕在鲁迅心中造成了巨大的轰动,一夜无眠之后,他决定弃医从文。新思想的涤荡在这之后,鲁迅放下了手术刀,拿起了尘封已久的笔墨,开始了他用文学骂醒世人的创作之路。面对生活的不公,有的人安于忍耐,但鲁迅不在其列。他曾说,“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他就是爆发的那一个人。彼时的鲁迅已经尝试过世间的酸甜苦辣,对世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让他在用文字表达自己心声的时候,总是最贴近于社会的真相。这使他的文章总能引起世人的共鸣。而导致他弃医从文的那件事情发生之后,鲁迅也明白了只有用最犀利的语言去揭露社会的不安与黑暗,才能在漫长的时间里叫醒那些“睡得浅”的人的道理。这是他对现实的强烈反抗,而很多人也开始支持他的反抗,选择加入其中。在大多数国人还被旧思想所包围的时候,以鲁迅为代表之一的有志之士,已经开始为宣传新思想而奔走。鲁迅也逐渐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这条路布满了荆棘,走在路上的人无不遭受着莫大的风险。但他们从未退缩过。正是有了他们的努力和坚持,才有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也才有了越来越多国人的醒来。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中国当下严峻的形势,越来越多人在他们的影响下,重燃了斗志。想要挽救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从来都不是一个少数群体的任务。只有越来越多人加入,发自内心地意识到问题并寻求解决措施,所有一切才会往好的、光明的方向发展。鲁迅就是那个给予世人认识错误和改变错误的领头人物之一。贴合当今现实鲁迅的思想与行为,在新旧思想交替的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但这其中的精神,也同样适用于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在反对封建糟粕的时候,鲁迅曾提到,“从来如此就是对的吗?”延续多年的封建旧习,不一定符合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味地模仿,只会让人类和社会停滞不前,反复在泥泞中挣扎。而这个道理放在如今的社会,也一样适用。曾经被验证为有用的制度和规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就失去了效用。这种时候,一味坚持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反而可能酿成更大的祸端。只有根据当下的社会实情和国情去做出相应调整,才有继续发展的可能。这是鲁迅早早就在作品中提到的道理。而类似这样的言论还有很多。不管是鲁迅所处年代,还是我们如今生活的年代,都始终存在新旧思想交替的现象。社会在进步,人的思想也在发生转变。但人与人之间接受新思想的速度又不一样,就注定导致新旧思想对彼此的冲击。这是不变的事情。因此,鲁迅在揭露新旧思想交替的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时的所见所思所想,也同样适用于我们如今所处的社会。这才有了100年过去,鲁迅讲的话就像今天说的一样的感觉。小结:作为那个时代少数的先进分子,鲁迅的思想与觉悟,站在了那个时代的前列。他所揭露的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也使更多人从睡梦中醒来,意识到当下人民与国家艰难的处境,萌生出了反抗和改变的心理。可以说,其所著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极其深远的社会影响。所以后来,想要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分析中国人觉醒的过程,总要从鲁迅先生的经历,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来一一发掘。这也是鲁迅先生的文章受到众多读者追崇,多次入选教科书必背文章的主要原因。而新旧思想交替的情况,在整个社会进程中是常有的事情。所以鲁迅的文章哪怕过了100年,1000年,也都有阅读和学习的价值。这正是其魅力所在。 赞 (0) 相关推荐 1936年鲁迅离世,独守空房41年的朱安留下一句话,感动众人 鲁迅在中国文坛有着极高的地位,他的作品经典且富有哲理,用词犀利也让人印象深刻.而他笔下创作出的人物,无论是自欺欺人的孔乙己,还是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祥林嫂,都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状况. 鲁迅先生的作品最为 ... 向阳花木易为春 向阳花木易为春 作者:白根 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在牛逼的社会,不吹牛逼真的会死,所以我也成了其中的 ... 读鲁迅评天下:“给我一条光” 鲁迅在<华盖集·忽然想到>中慨叹道:"秦汉远了,和现在的情形相差已多,且不道.元人著作寥寥.至于唐宋明的杂史之类,则现在多有.试将记五代,南宋,明末的事情的,和现今的状况一比较, ... 重温鲁迅的《故乡》,读来催人泪下,道出了生活的真相与人生真理 <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quo ... 鲁迅离我们渐行渐远,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这两年鲁迅先生的作品逐渐退出中小学教材,因为很多公知认为鲁迅过时了,他的作品也就在沉默中死亡了:为此,一些人为之欢呼雀跃,也有一些人忧心忡忡.毛 ...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为国人而活的一生 子明的瓷器史 发布时间:19-11-1721:57文化达人,优质创作者 鲁迅先生的文章是苦涩难懂的,正如他的人一般.究竟是经常何等人生才能如此. 很多人对鲁迅的记忆可能停留在那个在日本弃医从文的< ... 香港岭南大学许子东教授,详解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幽默启迪 香港岭南大学许子东教授,详解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幽默启迪 许子东:张爱玲如何“颠覆”鲁迅? 如果你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会知道那是一段"人类群星闪耀"的历史.时代激流中,诞生了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个性鲜明的人物.直到今天,研读现代文学史经典篇目时,仍无法绕过那些高山仰止的大 ... 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讲鲁迅,滔滔不绝|有思想的教授都是这样 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讲鲁迅,滔滔不绝|有思想的教授都是这样 许子东:看了余秀华的诗,多少作协会员要羞愧 [许子东:看了余秀华的诗,多少作协会员要羞愧]热辣奔放.直抒胸臆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在<诗刊>一经发表,如同平静的湖面投入一块大石,惊醒沉睡的诗坛,荡起了轩然大波,而余秀 ... 学人||许子东:郁达夫之死 本文转自:江淳散文 江淳按:郁达夫的惨死至今仍然是个谜!1945年8月15日日寇无条件投降,8月29日晚,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武古丁宜的丹戎革岱的荒野中,或在武吉丁尼秘密隧道中推下后面的万丈悬崖而亡. ... 高考这点小溪流,不耽误你的前程 | 许子东、聂辉华、徐英瑾、严飞高考寄语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到来,今年,有1078万人报名参加高考,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高考来临之际,我们邀请了看理想主讲人许子东.聂辉华.徐英瑾.严飞四位老师,来分享他们的高考经历.给考生们的寄语,以及关于考 ... 许子东:“奴隶”是状态,“奴才”是心态 许子东:"奴隶" 是状态,"奴才"是心态,两个词是完全不一样的. 洞见大视野 说人话说真话,不一样的视角. Official Account 锵锵三人行20130507 许子东 傅晓田 锵锵三人行20130507 许子东 傅晓田 锵锵三人行20130509 许子东 梁文道 锵锵三人行20130509 许子东 梁文道
作为我国近代文学界的大文豪,鲁迅的存在广为人知。而他的文学作品更是历经了漫长岁月的考验,至今仍散发着耀眼的光辉。一生致力于文学研究的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对鲁迅及其作品也做过长久的研究。当一次活动上,记者问及其对鲁迅的看法时,他说出了这样一番话。他说,“我觉得跟鲁迅打交道是有必要的,为什么必要?100年了,鲁迅的话就像昨天说的一样,我惊呆了,从没有看到一个作家可以写出一句话相当于在评论今天的报纸。”而许子东这番言论一经发表,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鲁迅在写文章时,从来没有过多修饰,他所写的内容,也都是他在千帆历尽之后的所见所想和所思。他出生浙江富贵人家,又亲眼目睹家族从兴盛到没落的过程,与当时身处新旧思想交替、进退两难的众生同样体会着无奈与辛酸的心境。这使他更能发现社会的真相,并把这些真相一一写进他的书中。旧思想的迫害1881年,鲁迅出生在浙江的一户富贵人家。自小衣食无忧的他,在思想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启迪,在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后,他也没有过多地怀念以往富裕的生活,而是对外面的未知生活有了无尽的向往。长大成人后,鲁迅便告别了母亲,开始在外四处漂泊。在这段时间里,鲁迅第一次“睁眼”看到了真正的世界,也立下了帮助国家摆脱贫困的志向。一开始,他认为我国饱受欺凌,是因为国人的体质问题,所以他便决定前往日本学习医术。华人的身份,让他在留学期间受到了不少当地人的排挤与挑衅,这背后隐藏的国与国地位不对等的真相,让他始终难以忘怀。鲁迅也因此对阻碍国家发展的封建制度和风气更加唾弃。然而,1906年,远在老家的母亲寄来的家书,让鲁迅亲历了封建的糟粕。当时,鲁迅的母亲在信中特别提到了自己的身体情况,称自己已经病重在床,需要鲁迅尽快赶回家中看望。心系老母的鲁迅没有丝毫怀疑,也毫不犹豫地买了最早的船票,怀着忐忑的心情连夜乘船,几经辗转地回到了浙江老家。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等着他的不是病重的老母亲,而是已经坐在了婚床上的新娘。从走到家门口,看到两个鲜红的喜字时,鲁迅心里便是一咯噔。但在他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的时候,他的母亲早就让家中的护卫团团围住了他。鲁迅不肯接受这一场封建的包办婚姻,但最终他还是在母亲以死相逼之后,选择了屈服。在外漂泊的心酸苦楚没有击垮他,但母亲的威胁和命运的玩弄,却让他爆发出了潜藏已久的悲愤。尽管鲁迅一生都没有认可过这位缠着小脚的封建妻子,但他也直言,自己一辈子注定和旧思想难以分离了。婚后第三天,鲁迅离开了杭州老家,重返日本继续学业。学成归来后,他顺利成为了一家医院的医生,开始为改善国人的体质做努力。然而,这样的生活隐隐有着不少问题,鲁迅一直没有想明白哪里出现了错误。直到他有一天下班后,亲眼看到一群外国人在中国的地界殴打中国人,而旁边的中国人全在看笑话而不阻拦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国人需要挽救的不是身体,而是灵魂。这一幕在鲁迅心中造成了巨大的轰动,一夜无眠之后,他决定弃医从文。新思想的涤荡在这之后,鲁迅放下了手术刀,拿起了尘封已久的笔墨,开始了他用文学骂醒世人的创作之路。面对生活的不公,有的人安于忍耐,但鲁迅不在其列。他曾说,“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他就是爆发的那一个人。彼时的鲁迅已经尝试过世间的酸甜苦辣,对世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让他在用文字表达自己心声的时候,总是最贴近于社会的真相。这使他的文章总能引起世人的共鸣。而导致他弃医从文的那件事情发生之后,鲁迅也明白了只有用最犀利的语言去揭露社会的不安与黑暗,才能在漫长的时间里叫醒那些“睡得浅”的人的道理。这是他对现实的强烈反抗,而很多人也开始支持他的反抗,选择加入其中。在大多数国人还被旧思想所包围的时候,以鲁迅为代表之一的有志之士,已经开始为宣传新思想而奔走。鲁迅也逐渐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这条路布满了荆棘,走在路上的人无不遭受着莫大的风险。但他们从未退缩过。正是有了他们的努力和坚持,才有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也才有了越来越多国人的醒来。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中国当下严峻的形势,越来越多人在他们的影响下,重燃了斗志。想要挽救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从来都不是一个少数群体的任务。只有越来越多人加入,发自内心地意识到问题并寻求解决措施,所有一切才会往好的、光明的方向发展。鲁迅就是那个给予世人认识错误和改变错误的领头人物之一。贴合当今现实鲁迅的思想与行为,在新旧思想交替的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但这其中的精神,也同样适用于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在反对封建糟粕的时候,鲁迅曾提到,“从来如此就是对的吗?”延续多年的封建旧习,不一定符合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味地模仿,只会让人类和社会停滞不前,反复在泥泞中挣扎。而这个道理放在如今的社会,也一样适用。曾经被验证为有用的制度和规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就失去了效用。这种时候,一味坚持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反而可能酿成更大的祸端。只有根据当下的社会实情和国情去做出相应调整,才有继续发展的可能。这是鲁迅早早就在作品中提到的道理。而类似这样的言论还有很多。不管是鲁迅所处年代,还是我们如今生活的年代,都始终存在新旧思想交替的现象。社会在进步,人的思想也在发生转变。但人与人之间接受新思想的速度又不一样,就注定导致新旧思想对彼此的冲击。这是不变的事情。因此,鲁迅在揭露新旧思想交替的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时的所见所思所想,也同样适用于我们如今所处的社会。这才有了100年过去,鲁迅讲的话就像今天说的一样的感觉。小结:作为那个时代少数的先进分子,鲁迅的思想与觉悟,站在了那个时代的前列。他所揭露的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也使更多人从睡梦中醒来,意识到当下人民与国家艰难的处境,萌生出了反抗和改变的心理。可以说,其所著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极其深远的社会影响。所以后来,想要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分析中国人觉醒的过程,总要从鲁迅先生的经历,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来一一发掘。这也是鲁迅先生的文章受到众多读者追崇,多次入选教科书必背文章的主要原因。而新旧思想交替的情况,在整个社会进程中是常有的事情。所以鲁迅的文章哪怕过了100年,1000年,也都有阅读和学习的价值。这正是其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