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遣队员何凌登 志愿军在朝牺牲第一人
年轻时的何凌登。
何凌登儿子何志坚和抗美援朝烈士吴书爱人合影。
记者联系到抗美援朝我军牺牲第一人何凌登之子何志坚时,这位69岁的老人正在参加抗美援朝纪念活动。不久前,何志坚刚刚在《跨过鸭绿江》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纪念父亲的文章《爸爸的口琴》。“爸爸是个积极乐观的人,这对双音口琴是爸爸的宝贝,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陪着他一路走下来,鼓舞和激励了他和他身边的战友。”
先遣小组秘密赴朝,妻子愿“阖家团圆”
何凌登1915年出生于福建福州,1938年奔赴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他成绩优异,性格开朗,擅长口琴。1940年抗大毕业,分配到八路军115师344旅司令部任作战科参谋。此后,历任新四军三师作战科参谋、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侦察科长、二纵队司令部作战科长和39军司令部参谋处长等职,先后参加了四平保卫战、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
1950年8月初,中央军委命令39军全部集结辽南地区,整训备战,准备入朝作战。“听妈妈说,当时我爸爸已经随军南下了,又被紧急召回作为先遣小组成员秘密赴朝。”何志坚说,爸爸临走前领着妈妈和两个哥哥到照相馆拍了一张全家福,并在照片背后工整地写下“离开祖国入异境……”四行字送给妈妈。妈妈吴为真在另一张照片背后写下“阖家团圆”四个字,让爸爸随身带在身上。
1950年8月26日,中央军委决定组建由何凌登等五人组成的赴朝先遣小组,以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武官的名义深入前沿阵地,勘察地形,了解战局,观察美军的战斗实力,为赴朝作战做准备。
乔装勘察为出兵朝鲜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他们有时装扮成朝鲜人民军军官,随部队一道行动,有时又穿便装,单独在各地进行侦察,每个人在一两天内将观察到的有军事价值的情报写成文字,传递到大使馆,再由使馆呈送给中央有关部门。”何志坚说,前半个月,先遣小组的活动范围在咸兴、元山一带,之后又前往汉城。10月初,按中央来电,着重在清川江以北区域勘察地形,对有军事意义的山川、河流画出详细的标记。
整个勘察持续了近一个月时间,为中央决定出兵朝鲜提供了重要参考。“特别是他们后期在清川江北的实地勘察,为出兵后志愿军首次与美军交战,掌握了极有应用价值的军事情报。”何志坚说,第二次战役中我军飞越妙香山,所走的路线,便是爸爸和他的战友共同勘测设计的,何凌登等人在朝鲜北部的群山中找到了一条条地图上并不存在的小道,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后来38军(就是彭德怀司令员称赞的“万岁军”),在朝鲜战场取得了一场大胜仗就是因为我军出其不意走小路,成为造成美军在清川江北梦噩之关键。令人惋惜的是何凌登没有赶上妙香山小道发挥作用的那一天。
10月12日,先遣小组回到北京连夜向周总理汇报了赴朝侦察情况。10月13日,何凌登回到39军营地,向军长吴信泉、政委徐斌洲等首长详细报告了朝鲜的地形、地貌、交通、气象和农业生产情况,对39军将要进入的朝鲜泰川、云山两处地方给予具体地形和战术上需要注意的说明。“我爸爸当年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加强防空,他在朝鲜期间发现美国的空军非常强大,由于朝鲜人民军缺乏制空权、制海权,遭受损失严重。”何志坚说,此外,他还强调灯火管制的重要性。因为敌方有制空权,飞机白天晚上在空中盘旋,因此部队行军必须在晚上,借着月光、星光慢慢前行。
请愿换到1号指挥车,遭敌机轰炸牺牲
1950年10月20日,何凌登随39军司令部到辽阳火车站集合,由此向安东、长甸河口集结。1950年10月21日19时30分,39军司令部随该军第一梯队从安东鸭绿江桥入朝参战。39军的前方目标是龟城,必须在天亮之前进入指定位置。“据当时在场的人回忆说,何凌登觉得总部的车队即便在夜间目标也太大,便坚决要求与第一辆车的吴信泉军长交换位置。考虑到何凌登熟悉朝鲜地形,在1号车开道较为有利,军长同意了。”何志坚说,过鸭绿江百余公里,后半夜2点多钟,39军司令部行至西谷里附近,1号车上的一位首长说了句看看地图,司机听到后迅速把车内灯打开。爸爸刚说别开灯,就遭到敌机轰炸,不幸光荣牺牲。
那一年,何凌登才35岁,时任39军司令部参谋处长,是抗美援朝牺牲的第一位志愿军烈士。在何凌登牺牲后不久,吴为真产下他们的遗腹子,取名志坚,取意志坚定,继承遗志之意。1953年10月1日,何凌登烈士的遗骨被安葬在哈尔滨烈士陵园。
如今,何志坚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整理爸爸妈妈在战争年代留下的宝贵历史资料。他说,妈妈在世时,把爸爸留下的遗物像宝贝一样珍藏着,还分门别类用小本装订好。这其中就包括爸爸在朝鲜战场侦察期间写下的侦察日记,里面详细记载了朝鲜当地的地形、地貌,还有手绘的地形图。他会继续整理父母的遗物,让它发挥更大的价值。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