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鲁王后裔今安在? (五十五)浙江张鑑碶

泗水派流根本固,鲁府分封世系长

本期,“鲁王文化”公众号继续推出《鲁王后裔今安在?》系列专题,根据走访记录,综合谱牒资料,本着客观讲述、审慎考证的态度,带读者去追寻那些几乎淹没于历史风烟中的坚韧力量,也从侧面展示在历史动荡的大背景下,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明宗后裔   庆善家乘》
关键字: 庆善堂   朱以海
正文: 
据南宋《宝庆四明志》载,宋人于甬江支流河口近海塘处修建水闸以防洪,闸名张鑑碶。村口立庙以供河神,后聚市成村,村遂以碶得名。现村中大路名“庙前街”,庙毁于文革,现村口存有2008年8月旧城改造时所立石碑,碑刻仍存“村中有朱、张、胡三姓。朱姓为明宗后裔,隐居此村”等字样。朱氏宗祠,堂号“庆善”,由本族荣椿公出资兴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
据上海图书馆馆藏《浙江镇海张鑑碶(张岩碶)庆善堂家乘》(朱德祜修,1936)记载:朱氏家族世居镇海张鑑碶村,已有三百余年历史,传十一世。迁房始祖一、二世均不可考,谱传字辈自三世起,定为“世国朝廷,荣承祖德”八字,道光年间后补“守传忠孝,永绍贤声”,共计一十六字。
因先世未传家谱,遂使后人无法明确家乘渊源,但先辈于修谱之时,仍据实考证家乘系皇明鲁王监国朱公以海之后裔,缘由考纪如下:
其一,家族字辈排行,以首二字“世国”,隐述大明仁祖讳世珍、太祖字国瑞,创立朝廷,使后世子孙得以荣承祖上德泽;
其二,三百余年间,“庆善堂”子孙均以打鱼、经商、跑船、帮工等为业,并无致力于仕途之人,是因族人隐居乡里,从善如流,与他族无异,不举仕第,不亲面世仇。而不传族谱、不述渊源,也为免遭清廷迫害之故。
其三,鲁王自弘光元年(1646)监国反清复明以来,浙东北抗清义师,均奉鲁监国旗号,其所到甬、舟、台、温等处,亦存后世支脉分房自立。而除此鲁监国之外,史籍中未见此地有关于其他宗室抗清力量的记载。
其四,张鑑碶村张氏一族,也为明末清初定居本村,于其族源仅传“浙东绍兴及鄞县等地”寥寥数语。鲁监国股肱之臣,如东阳张国维、鄞县张煌言、华亭张肯堂、江宁张名振及张名扬等,事败之时,其后裔均散落浙东隐居。相传,村中朱张本系亲戚,而张氏一族抑或为鲁监国张妃外戚后裔。
综上所述,庆善堂朱氏,应为明藩鲁王监国朱公以海之余脉,系舟山“辛卯之难”(1651)后,隐居浙东。家乘一度曾假托镇海虹桥紫阳堂。但由本族前辈依家乘及祖茔年代等考据,本支仅传三百余年,所留坟茔最早为明末清初所建。若本族为紫阳堂后裔,需上溯九百余年,与村史不符。假托别支,无非因为明宗身份不得公开而已。
“庆善堂”朱氏后人现多居于浙江宁波、舟山、杭州等地,支脉迁播至上海、江苏南通,以及海外。“庆善堂”于2008年前后因旧城改造拆除,朱氏牌位移供于镇海招宝山宝陀禅寺。
  • “庆善堂”字辈与皇明鲁藩字辈对应

据《南明史》等史籍记载,鲁王世子朱弘枬,生年不详,永历三年(1649)八月获封世子,永历五年(1651)九月初二“辛卯之难”时,为申人毅所挟,后不知所踪。舟山定海皋泄五凤堂朱氏族谱记载,该族同系鲁王支脉,自宁波瓦爿滩(具体方位无考)迁定海,自迁房起至1924年修谱止,共传十一世,历时二百七十年。“庆善堂”与“五凤堂”家乘历史颇为相似,结合两堂所传信息,由鲁王监国以海公以下十一世,即为“庆善堂”之“守”字辈,自辛卯离散以至“庆善堂”1936年修谱之年,相距二百八十五年。两支脉所传信息基本吻合,应系同宗。
皇明钦定鲁藩字辈,自“以”字辈以下,为“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共十世。“庆善堂”字辈“世国朝廷,荣承祖德”共八世,依族谱先二世无考,合计亦为十世。据史籍推测,失散的鲁王世子弘枬,辛卯年(1651)不足十岁,后隐居浙东乡野,其后若“振”“举”二辈分房定海乡里(现镇海、舟山原属定海县,乾隆年间分置二县),亦属合理。因此可见,在康熙朝清除“反清复明”势力的大势之下,“振”“举”二辈分房先祖,将所余之皇明鲁藩“希兼达康庄遇本宁”八世字辈,改为本族 “世国朝廷,荣承祖德”,以求明藩血脉虽历经国难,仍可世代相传。

      线索提供、整理人:朱理迪

(您有任何想法或见解,请在文末留言、参与讨论)

关注“鲁王文化”(luwangwenhua)

投稿信箱:2574535194@qq.com

特别推荐“朱氏文化论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