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只10倍股的逻辑
今天聊一个消费股,估计很多人生活中都使用过,高端酱油龙头千禾味业。
一、成长历程
千禾味业的名字由来,还是很有艺术气质的。因为发源地是“东坡故里”四川眉州,“千禾”两个字也就来自苏轼的名句“千般美景道不尽,禾草珍珠透心香”。
千禾味业最初是做“焦糖色”起家,这是制作酱油、醋、腌制品的时候,需要添加的一种半天然着色剂。
从2001年开始转型做下游的酱油、食醋,这个阶段,千禾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特殊性。
转折点发生在2008年,千禾选择了高端赛道。
所谓高端酱油是什么意思呢?
一个从价格来看,08年的时候,一瓶酱油500ml左右的,都是在5元左右,而千禾直接定在了15到30元价格带,在这个小众的空白带里,千禾野蛮生长。同时也是在自己西南大本营发力。
另一个,为什么千禾能卖那么贵?
道理很简单,评价酱油好坏的依据,简单来说就是氨基酸的含量。而决定氨基酸含量的是你制作的时间。
我们都知道一句广告词叫做“晒足180天”,为什么一定要180天呢?因为普通酱油的酿造周期是三个月,只有180天甚至280天制作的酱油,才能做到较高的氨基酸含量。
而“零添加”,就是指不含任何添加剂。
千禾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当时市场上海天等一众巨头,你要是做普通酱油,是不可能跟海天比的,而高端路线就避开了正面竞争。
千禾是08年就开始聚焦零添加高端酱油,而海天和厨邦直到13年,才开始发力。
千禾的成型期出现在18年左右。
一件事,是把高端进一步强化,高端酱油占比超过了80%。另一个是,从13年走出西南开始,华东地区依靠汇鲜堂等合作商,也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二、行业背景
接下来在聊一下酱油行业背景,对于我们理解千禾的状态,很有帮助。
酱油简单来说,可以总结为三大特点:
1、 一超多强格局,但CR5集中度不过16%左右。
酱油是调味品第一大品类,占比15%,但行业集中度还是偏低。而食醋行业就更低,行业集中度相当于15年的酱油。
2、 行业已经进入缓慢增长期,整体很类似白酒。
消费总量没什么大变化,但产品在不断升级,从生抽替代老抽、金标生抽替代普通生抽、味极鲜替代金标,而未来就是零添加有机替代味极鲜。
中低端酱油销量越来越差,但高端反而保持不错增速,这刚好就是千禾主打的赛道。
3、 价格敏感度低
酱油的消费间隔很长。就像你每天如果买菜,会记得菜价,但是如果一个月买一次,这中间价格提了5%,你可能都不会察觉到。
同时,一瓶酱油15元或者10元,对你来说没什么大区别,但15就意味着更健康更高端。
三、竞争优势和隐患
我们结合千禾以及行业背景,可以总结出三个竞争优势:
1、高返点
因为千禾本身价格贵,毛利率高,所以对于渠道可是下了血本的,单笔业务利润率是海天和中炬的3到5倍,年度返点是3倍,当然由于是高端,周转率偏低,但整体依然是竞争对手的1.5倍左右。
2、电商优势
由于调味品的运输成本问题,电商渠道实际上是存在一定障碍的,但千禾味业依然是受益于高定价,在电商渠道方面,占比也是远高于竞争对手。
3、 产能扩张
这可能是市场对千禾最大的期待点了。
现在千禾还在发力全国化布局,一个重要的制约就是产能问题。公司酱油产能22万吨,食醋产能8万吨。整体处于满产满销状态。
按照计划,21年6月释放产能10万吨酱油,5万吨食醋。原计划22年释放产能36万吨,在11月调整为60万吨,其中酱油50万吨,料酒10万吨,建设期5年。
等待产能释放后,只要继续保持高产销率和产能利用率,自然增速也会得到保障,这其实跟茅台的逻辑很类似。
当然,千禾也不是完全没毛病。
一个是全国发力的过程中,营销费用也是一把双刃剑。这个就看怎么理解了,你想快就得铺市场,既快又稳没这种好事。后期就要看产品周转等经营状况是否正常了。
只要后期产能顺利消化,路径就没有问题。
另一个就是核心资产的通病,估值都不算便宜,当然,贵的也不只是千禾一家,题外话就是,21年市场依然值得期待,但这种预期值,是要低一些,想复制20年不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