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摘抄:拨开历史的迷雾<小荷才露尖尖角>4

经过隋世祖(即隋炀帝)、唐太宗时期对羌系族群中最强大的吐谷浑人的不断打击,使后者不断衰败下去,这给党项羌的崛起提供了空间,但彼时他们互不统属,还停留在比较松散是部落联盟状态,并且尚未出现具有统一民族手段的领袖人物。而西戎中的氐、羌皆为很早就被正史所记录的部族群落,在古人的记忆里,河西四郡(汉武帝在位时,汉廷在河西走廊、长城南北及其以西地方设立了酒泉、武威、敦煌、张掖四郡,下辖三十五县,户数突破了七万,人口数二十八万,使得原来那片曾经荒无人烟之地,变成了沃野千里的农业区,同时在地理上也隔绝了匈奴和西羌之间的联系)以北先后为匈奴、突厥,以南则为氐、羌。

   


    我的好友@黄金家族微博  李强先生的最新史学佳作《西夏王:英雄之生当为王霸》一书书影

   在三国魏晋十六国时期,同为西羌族群的氐人,其政治地位貌似比羌人还要高些,如苻坚(338~385,字永固,又字文玉,人,出生于陕西略阳临渭,前秦世祖宣昭皇帝,又被追谥为‘壮烈天王’或‘文昭皇帝’,曾经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后在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中失利,让慕容鲜卑‘抄了后路’,被羌人所杀)在被杀前,面无惧色、轻蔑地对姚苌(330~394,字景茂,后秦太祖武昭皇帝,人,出生于甘肃陇西南安赤亭)说:“小羌乃敢于逼天子?”甚至不顾明明白白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的说法,辱骂道:“五胡次序,无汝羌名!”(语出《十六国春秋别本》)
   氐人这种优越意识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彼时氐人聚居区与汉人接壤,且氐人中农耕者较多,汉化程度颇深,甚至在语言、风俗、形体等方面与汉人无异。而那时的羌人,游牧者居多,且居无定所,所受汉文化熏陶相对较少。据《中华历代皇朝全二十八史·三国志·魏志》引《魏略·西戎传》记载:“(氐人)各自有姓,姓如中国(指中原)之姓······能织布,善种田,蓄养牛马驴骡······多知中国语(指中原汉语),由与中国(指中原百姓)错居也。”
---------万分感谢我的好友@黄金家族微博  所著、所赐惠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