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清丨家有书香胜酒香
杨明灿老师诗集《嵩阳秋韵》序言
中秋刚过、重阳将至之际,伴随着国庆的喜悦和浓浓的丰收气息,一缕书香扑面而来:杨明灿老师的第三卷诗集《嵩阳秋韵》摆在了我面前。展卷品读,竟数日不肯释手,一时正应了孟山人“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的心境。
(杨明灿老师向诗友讲解二程故里)
我与杨老师的交往并不多,首先是在诗词交流中有所了解,他给我的印象应该是儒雅倜傥的文弱先生,然而一见面看到的却是一位高大魁梧、气度非凡的中原汉子。初次相见是在一次采风活动上,地点正是他的家乡伊川程园。虽是初次见面,但彼此无话不谈,他渊博的文史知识、执着的求知欲望、严谨的治学理念和谦逊的做人品质赢得了我的尊重和敬仰。虽然他长我十多岁,但在随后的交往中我们很快成为了忘年交,很庆幸我又多了一位良师益友。
(作者和杨明灿老师在陆浑)
半个世纪以来,杨老师可以说是命运多舛。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出生于北宋理学创始人程颢、程颐(二程)故里伊川县鸣皋镇的一个耕读家庭。祖父是一位淳朴勤劳的农民,二祖父、父亲都是教师。但因家庭成份和“文革”原因,初中毕业后便相继失去上学、参军、招工、入党乃至当民办教师的资格,不得不务农为生,直到而立之年才成了家。他酷爱文学,缀学务农期间嗜书如命,如饥似渴地学习并开始创作。改革开放给了他展示才华的机遇,使他最终成为了一名德艺双馨的园丁。坎坷的经历并没有让他意志消沉,反而成为了激发他上进的强大动力,成为了他创作的不竭源泉。正是基于对文史的酷爱和几十年来笔耕不缀,在此之前,他已先后创作出《鸣皋志略》、《鸣皋地区金石考》、《鸣皋村宗姓考》、鸣皋诸姓《族谱》、散文随笔故事集《九皋红叶》、诗词《伊滨柳笛》上、下集等多部作品,可以说是著作等身。他所付出的心血汗水和取得的成就让我们众多受过良好教育、生活条件十分优越者无不为之汗颜!
(杨明灿老师在上皇酒业)
杨老师如此热爱生活,如此孜孜不倦地追求,他的诗词自然贴近生活,充满激情。比如《赞校园小白杨》:
金叶妆枝酷小杨,亭亭玉立志高昂。
春青夏绿秋光灿,只把风华献学堂。
我从诗句中仿佛看到了校园中他高大帅气的身影和在讲台上挥洒自如的丰采,感受到了他作为一名光荣教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袁海英和杨明灿老师售书仪式上)
当兵曾是他年轻时的心愿,虽然没能实现,但在他心头一直萦绕着安邦报国、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两岸同胞早日团圆的家国情怀,于是就有了《收台湾》:
一泓碧水望夷洲,宝岛孤悬何日收?
安得艨艟平海浪,红旗直插玉山头。
杨老师长期生活在农村,创作了大量农村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既充满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又体现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向往,因此曾有人称他是“乡村诗人”。比如《晚春喜雨》:
武侯昨日借东风,喜雨夜来纤步轻。
小麦伸腰方吐穗,山坡耧响种花生。
(苗保平、杨明灿、李金河、李在印、马立)
杨老师喜欢历史并有很深造诣,创作了不少抒发思古幽情、咏以寄怀的精彩作品。比如《苏武牧羊》:
汉卿宣诏使燕然,北海牧羊人未还。
旌节一竿旄落尽,胸中有国望长安。
作为年逾花甲之人,难免会感时伤岁,回首怀旧。很多同龄人热衷于写这方面的作品,但杨老师写的很少,我在这本诗集里读到的几个不但格调高,而且表现出洒脱、浪漫的精神追求。比如《问月》:
人生苦度乱纷纭,望尽西山日半轮。
心事渺茫遥问月:哪年召我脱凡尘?
(杨明灿老师在伊川诗词学会)
杨明灿老师一生与诗书结下不解之缘,并自号“四书先生”(读书、教书、藏书、著书)。正如他在一首诗中所说:家有书香胜酒香。这浓浓的书香让我陶醉,也让我思绪飞扬。我仿佛听到来自九皋山上的隐隐鹤鸣,听到来自伊水之滨“在河之洲”的吟唱,听到明道先生在吟诵《秋月》: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此时,眼前浮现出一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夕辉熠熠,秋风飒飒,金灿灿的叶子沙沙作响……不禁掩卷临屏,赋得一律:
九皋山下一棵杨,仙鹤时鸣望远方。
故土难离甘寂寞,高天奋搏忍炎凉。
修身问理程门近,咏絮听琴伊水长。
抖落寒尘思静美,心笺闪闪醉斜阳。
作 者 简 介
李永清,号"清和处士",常用网名"太白吟月",河南夏邑人。诗词追求文辞清丽、意境高远、灵动出新,很受读者喜爱。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中国诗词》、《中华楹联》、《中州诗词》等众多刊物,曾多次获得全国大赛名次奖。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河南作协会员、中国诗词研究会、河南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洛阳诗词学会执行副会长、洛阳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