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车肇事 谁人负责?

当无人驾驶汽车与行人发生事故时,对行人过错、系统平台过错的划分与判断都需要立法者对无人驾驶系统的决策过程和水平有清晰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还涉及对社会和伦理的挑战。
当无人驾驶车因为种种因素要发生碰撞时,无人驾驶车究竟是为了保全车内乘员的性命而撞上路旁的小孩或满载乘员的巴士,还是选择牺牲车内的乘客撞入另一边的铜墙铁壁来?
这是前段时间一个很火的问题。简单说,这是一个要牺牲车内乘员还是牺牲行人的问题,既涉及到技术问题,更牵涉道德问题。即便把这个问题交给人来做答,也很难做出选择,那如果是交给汽车自己来做决断,会是什么结果呢?这其中的责任又应该由谁来承担呢?
无人驾驶接连惹事
可是,随着未来无人驾驶技术渐渐普及,这将是今后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今年的情人节,谷歌一辆雷克萨斯改装无人驾驶汽车碰上了一辆公交车。这是无人驾驶汽车第一起非人为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在事故发生后,谷歌对软件进行了调整,避免未来类似事故的发生。
尽管谷歌称,无人驾驶汽车应当“承担部分责任”。但谷歌也曾多次表示,在所有事故中,无人驾驶汽车从来都不是承担责任的一方。
那么,当无人驾驶的汽车发生事故时,到底应该谁来承担责任呢?这个问题在不久后的另一起事故发生之后彻底被引爆。
5月7日,一位名叫Joshua Brown的前美军海豹突击队队员驾驶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佛罗里达州的高速公路上驶入一辆18轮拖挂卡车的底盘下面,Joshua Brown当场死亡。出事时车辆的Autopilot自动驾驶模式处于激活状态。
这是第一起自动驾驶交通死亡事故,使得特斯拉和自动驾驶技术被推到风口浪尖。死亡事故发生后,特斯拉官方做出一份回应。特意强调,使用这款车之前,驾驶员都会被要求选择接受这一系统是一项新的技术和处于公开测试阶段。选择页面会提示,自动驾驶是一项辅助功能,要求驾驶员双手始终握住方向盘,随时准备接管。
特斯拉相关负责人在给媒体的回复中强调:在使用自动驾驶功能时,驾驶者始终都应对驾驶安全负有责任。只有将来无人驾驶功能得以实现,自动驾驶变得完全自主,才能说驾驶者不用再对确保车辆的安全驾驶负责。
特斯拉看似无懈可击的免责声明很快引起了争论。很多人认为,特斯拉在宣传时将自动驾驶形容地强大无比,一旦出事却说只起辅助作用,这种前后不一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
立法难题
特斯拉的事故也导致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叫停在公路上试验无人驾驶汽车。但是,无人驾驶正以难挡之势席卷全球汽车业,包括传统汽车厂商、汽车零部件企业、IT通讯企业在内的多方势力,都已参与到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和制造当中。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汽车如何界定和划分责任成为业界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8月4日,在上海举办的“2016自动驾驶汽车开发及测试技术研讨会”上,工信部安全生产司副司长金鑫在谈到无人驾驶责任划分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谁犯的错误,谁来承担责任,这是最朴素的正义观。金鑫认为,“经济责任可以有保险公司去承担,但是法律责任就一定需要人来承担。”金鑫说,从他参加事故调查的经验来看,在我国每一次大的事故必须有人来为此承担法律责任。
“无人驾驶车,出场就是告诉驾驶者不用驾驶,车可以自动操作。那么如果无人驾驶出了事故由驾驶员来承担责任,就不合适。”金鑫说道,当无人驾驶系统在操纵汽车行驶时,应当被认定为司机。在发生事故时,生产这个“司机”的企业,理所应当要成为“司机”的责任主体。
不过,金鑫对此并非一锤定音。他对无人驾驶分阶段进行了责任说明:如果是仅有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排除系统故障等情况,事故主要责任应该有驾驶者承担;一旦进入自动驾驶,事故责任就应由汽车制造商承担。但如果是擅自改装(当然这个难度也不小),责任就应该由改装者或车主自己来承担了
随着更多的人加入到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队伍中来,科技公司与传统厂商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技术较量也逐渐升级,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究竟由谁来主导,这是一个令各方都在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无人驾驶汽车的法律地位问题,也直接关系到无人驾驶技术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百度公司CEO 李彦宏均建言“自动驾驶立法”。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建立自动驾驶立法和技术标准都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真正进入汽车社会的时间要短得多,路况比欧美国家复杂很多,行人文明程度却和西方国家有很大差距。“在行人、驾驶员等交通参与者还没有养成良好交通意识的时候,便要向自动驾驶社会过渡,肯定会带来一系列的复杂问题”。金鑫说,无人驾驶的法规制定对立法者是巨大的挑战。
长安汽车研究院智能所所长梁锋华也表示,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的实现需要产业链上多个企业的协同合作,事故责任也存在进一步分解的难题。可以想象,相较于传统法律法规,无人驾驶带来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颠覆性的。
主动揽责 责难断
尽管诸多问题还未解决,但已有汽车制造商做出承诺:如果无人车因安全缺陷出事故,将承担全部责任。在这方面,看起来汽车厂商比IT公司更积极一些。
去年10月,沃尔沃汽车公司宣布,对其全自动驾驶系统(InteliStaf Autopilot system)造成的人员、财产损伤,公司将承担责任。该系统会在2020年前安装到沃尔沃汽车中。
不久前,奥迪官方也表示:如果奥迪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发生事故,公司将承担全部责任。但是如果是在半自动驾驶模式下(即只开启了驾驶辅助功能)发生事故,奥迪将只承担一部分责任。
沃尔沃、奥迪等汽车制造商之所以胸有成竹,是因为他们认为当无人驾驶成为现实时,有能力让这项技术,以及更多的技术完全成熟,从而让驾驶员脱离驾驶,也无需承担事故责任。但也有人把无人驾驶汽车厂商的这一承诺,当作是营销策略而已。
但无论怎么说,再先进的技术,也很难说确保绝对安全。况且,无人驾驶的实现不光是技术问题。
目前,无人驾驶汽车领域法律的制定进度远远落后于技术发展的速度,也并无统一的测试与评估标准来证实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监管标准也是一片空白。
当无人驾驶汽车与行人发生事故时,对行人过错、系统平台过错的划分与判断都需要立法者对无人驾驶系统的决策过程和水平有清晰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还涉及对社会和伦理的挑战。
《机器人也是人》一书的作者弗兰克·韦弗曾提到一种棘手的现实情境:无人驾驶汽车如果是为了避让一只鹿,突然转弯才撞上另一辆车的。这辆无人驾驶汽车做了一个善意的选择,那么无人驾驶汽车制造商还应该对此情境中的交通事故负责吗?同样的难题,还有本文开头所提到的。
也许这些问题现在还无从作答,但有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在这些问题被解答之前,无人驾驶很难走我们现实生活中。【END】
速度 深度 态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