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净通:久病必有瘀,慢病、虚病、难症调理都不可忽视这一点
导语:很多人在调理慢性疾病、久病、虚证的时候,都会出现这样一段时期,就是调理的总方案不变,前期效果很好,但是调理一段时间后效果就不明显了,这就是因为“久病多瘀”,无论是何种疾病,只要时间久了都会有瘀滞的存在,所以单纯的调理而不活血化瘀效果就会受影响。(本篇内容对于初学者会有些晦涩,建议初学者可略过中间内容直接看调理的应对方案)
久病、频发之病从瘀:国医大师颜德馨认为初病在气,久病入络是病变发展的规律,疑难病缠延不去,反复发作,导致体内气血流行受阻,脉络中必有瘀凝,如《素问·痹论》谓:“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失疏,故不通”;《难经》谓:“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东医宝鉴》亦谓:“久病日轻夜重,便是瘀血”;清代傅山更明确指出:“久病不用活血化瘀,何除年深坚固之沉疾,破日久闭结之瘀滞”;故对病时轻时重,时发时止,年久不愈的沉疴、顽症、痼疾当从瘀治。
奇症怪病从瘀:证无定候,病无定位,病因不明的奇症怪病可从瘀治,古人有“怪病多痰”之说,颜氏则认为怪病多瘀。《素问·缪刺论》谓:“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王清任《医林改错》记载了近五十种瘀血病证,其中不乏奇证怪病。颜氏指出,这类病证多因六淫七情,引起气机逆乱,血气乖戾;或因失治、误治,生化逆乱而致血瘀;或因胎孕产后,外伤所致瘀血停滞,气机失宣,郁滞脉络,着而不去,最终形成难治之证。
久虚羸瘦从瘀:张景岳谓:“气血不虚则不滞,虚者无有不滞者。”颜氏指出,五劳七伤,消耗气血,正气不足,推血无力,体内必有瘀血内潜,故《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劳瘵者,多兼瘀血。”
久积从瘀:症积久而不去,多由瘀血内结所致,故《诸病源候论》谓:“瘀久不消则变为积聚癥瘕也。”颜氏认为,不论寒积、水积、气积、痰积、湿积,积久则碍气阻血,气血不行,瘀从中生,久积为瘀,久瘀必结,故久积不愈,当从瘀论治。
常法论治不效者从瘀:疑难病证按常法论治不效者,当从瘀论治。许叔微谓:“人之一身不离乎气血,病经多日,疗治不痊,须当为之调血”;唐容川亦谓:“一切不治之症,总由不善去瘀之故。”颜氏认为这类病证多由气血乖戾,机体功能紊乱,以至寒热夹杂,虚实互见,故而攻之无效,补之无益,惟有疏其血气,令气血条达,方能奏效。
调理应对方案:总的来说,就是以后在临床上遇到久病、反复发作的疾病、疑难杂症、虚病、寒积、水积、气积、痰积、湿积以及常规的调理方式不见效的 ,多和瘀滞有关,都可以配合上活血化瘀的腧穴。
例如在穴位上可以选择血海、膈腧、合谷、三阴交这些行气活血效果较强的,可以在这些穴位进行转罐或者直接留罐;经络上则以脾经为主,进行脾经的走罐后留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