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20岁的学生,凭啥书法能入国展?评委:有清晰的传统功夫

在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上,吉林建筑大学书法学院18级学生李金昊的草书作品入展。草书历来被认为最有艺术表现力的书体,但因为其既要注意法度,又要注意精神表达,所以具有很大的难度。李金昊能以草书入国展,已属不易;但知道了他仅仅是个00后、20岁小伙子,则更加难得。

李金昊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

李金昊这幅草书无疑是很精彩的。中国书协理事、草书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书协副主席陈羲明点评说:李金昊的这幅大草作品笔下有传统,表达很轻松,主要取法宋代黄庭坚,也能看到一些“二王”、怀素的东西,传统脉络清晰而顺畅。

之所以说顺畅,是“二王”、怀素、黄庭坚之间有着明显的师法关系,今人不论是从“二王”一路学到黄庭坚,还是从黄庭坚学到“二王”,甚至从怀素开始,都没有太大的隔阂。

作品局部

再看这件作品流出来的两个空间,一处在篇尾,一处在中上偏右的位置(它由“满乾坤”三个字右侧留出的行距以及“坤”字长竖拉出的空间共同构成)。这两处留白形成了一对和谐的“公母”关系。让整体看来字距绵密的章法有了轻松的“休闲”空间。

五行字之间的行距也是不同,因为每行都有自然的摆动,而摆动幅度和方式都能各自生发,轻松惬意且恰到好处。

作品局部

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评委、四川省书协行草书委员会主任何开鑫对李金昊的作品有着很深的印象,他在点评这件作品时说:这件作品在我参加国展评审时,是印象颇深的。我认为有三个方面优点:

其一,作者对黄庭坚有很好的吸收和化用能力,将黄庭坚草书的奇崛、放纵进行巧妙取舍,温文尔雅,别具一格。其二,作品整体气息流畅,字的大小、轻重、连断、腾挪等关系都处理得随和自然,有一种云卷云舒的感觉。其三,作品的线质厚实,擅用篆籀古法,重笔不迟,枯笔不纤,运笔自如,气爽神清。

作品局部

入国展、受到评委老师的夸奖,这对于一个学书法没多少年的小伙子,是一个莫大的鼓励。可以说,李金昊的书法之路起点非常高。在两位评委指出李金昊作品优点的同时,也点出了其作品中需要提高的地方:

首先,可以在字法上继续挖掘黄山谷书法的结字魅力,作品中除了某些直接从古帖中拿来的字,其他字的结体有待提高。其二,笔力尚显稚嫩。其三,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要更严谨些,朱笔抄录姜夔言论出现了“无一笔苟且”的“且”写成“具”的错误,这是笔误。还将“偶相引带”的“引”写为“连”也不应该,既然是抄录,便应该尊重原著。

除此之外还要提高的是,厚重之处用笔欠丰富,细笔不够绵劲,尤其作品中的几根长线条缺乏力度和弹性;另外转折处理不够细腻。

展厅中李金昊的入展作品

总的来说,李金昊的这件入展作品瑕不掩瑜,这件作品既能得古人笔法,又能轻松表达,并且在章法形式上有所构思和创造,是一件写黄庭坚草书风格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李金昊对黄庭坚、对大草有较好的消化能力,也有自己的理解,即通常所说,既有对经典共性的把握,又有个性的发挥。希望作者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于大草方面有更好地体会。

李金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