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华纪事】一个人不能没有钱,一个人也不能只有钱

审核:司长冬   编辑:红柳

士之情怀
      文/忘忧草

您磁性醇厚的歌喉

犹如大草原上展翅的雄鹰一声长鸣
     您低柔纯净、字正腔圆的玉石之声
     恍若天籁
     暖暖地
     萦绕在人们耳畔
     您的声音
     如同山间潺潺的溪流
     涤荡了人们蒙尘的心灵
     您的声音
     好似一缕灿烂绚丽的阳光
     照亮了人们久未开启的心扉
     您的声音
     仿佛一行行唯美灵动的诗行
     拂去了人们心头的忧伤

这首小诗是我有感于云华伴读铁粉群群主青岛主持人、著名朗诵家、作家高云华老师高超的歌唱、朗诵才华及高尚无私的情怀而写下的,诗写得虽不好,但却是真实地表达了我——一个朗诵爱好者对艺术家的景仰、尊崇之情!
一直想写一篇有关高云华老师的文章,但总是提笔又放下,唯恐一支拙笔难以描绘大师的丰神俊姿。

促使我再次提笔的是高云华发在云华伴读铁粉群的著名导演张艺谋的一篇文章《士之德操》(高云华诵读)。文章大致说的是日本演员高仓健默默奉献、默默承受却不让人知道的平凡而崇高的士之情怀,这种情怀其实与我们七零后小时候常听到的“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精神有神似之处。我反反复复读了几遍,听了几遍,内心莫名的感动,情不自禁在留言处写下一段话:这篇文章虽朴实,没有过多的矫饰,却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憾人心魄的力量!云华老师的诵读臻于完美境地,我反反复复听了几遍,不止感怀于高仓健的默默奉献、无私付出、崇高伟大的士的精神,更为云华老师对诵读艺术精益求精的锤炼,对我们朗诵群里这群素不相识的朗诵爱好者日复一日,不计报酬义务指导的崇高品格而深深感动!文章中高仓健具有伟大的士的精神,而云华老师又何尝不是崇高而伟大的士的代表呢?为您点赞,喝彩!这段留言真的可以说是非常真实地体现了我当时的心境!

印象中是行者无疆文学群群主春花秋月老师把我拉进高云华的两个朗诵群的,一个是云华伴读,一个是声音的暖流。刚开始因为是初学者,我发言不多,属于多看多听少说那类潜水者,高云华非常乐于分享他生活、艺术生涯中有趣的精彩的事情,时不时会在群里晒一些他的自拍照抑或演出活动中和一些艺术家的合影。他人长得很精神,浓眉大眼,气宇轩昂,看上去很有范的那种,如果饰演《红灯记》里的李玉和估计都不用化妆。更有趣的是他常在群里清唱或者朗诵,声音很浑厚磁性,字正腔圆,一听就是那种文化底蕴深厚的老牌专业播音或主持。

我当时觉得很惊讶,竟然在网络遭遇艺术素养这么高的一个人,或许是怀才不遇的民间高人?好奇心驱使之下,打开手机浏览器在百度里打出朗诵家高云华几个字,这一搜,还真把自己吓一大跳:青岛著名主持人、作家高云华,祖籍黑龙江省海伦县,生于六十年代末,少年时辛苦学艺,1997年加入青岛市作家协会和山东省青年诗人协会,2008年获奥帆赛特殊贡献奖;2000年以来,转向舞台主持,先后主持了四百多场成功的文艺演出,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团长称赞他“有着音乐旋律一般优美的嗓音”,自1985年开始发表诗歌,散文,已出版的散文集《红炉白雪》一书收录了他近二十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高云华广泛涉足艺术领域,参加过《透明天空》、《窗外有张脸》等多部电视剧的拍摄,在意大利美声唱法、西方音乐鉴赏等领域不乏造诣。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主持人、歌唱家、朗诵家、作家、诗人、演员,多种身份集于一身,且都成果辉煌,他有三头六臂吗?带着疑问,我又在百度里点开他的诵读作品,朗读的声音跟他在群里语音的声音是一模一样的。怀着对艺术家的敬畏之情,我试着请求添加他为微信好友,他居然很快通过了我的请求,这真让我有点欣喜若狂了!

之后,受天性开朗豁达的云华老师影响,我也尝试着往群里发一些我的朗诵作品甚或自己的翻唱歌曲,没想到高老师竟然很认真在群里给我点评:忘忧草的声音非常棒,浑厚磁性,很难得的女中音!如果让我选学生的话,我不会选那种没有特色的声音,要选就选忘忧草这种与众不同的声音。”这真让我欣喜又汗颜,无论唱歌还是朗诵,我都是业余爱好,却得高老师如此评价,也更坚定了我的信心和勇气!

过了一阵,在云华老师倡议下,把云华伴读和声音的暖流两个朗诵群合并为一个群,改群名为云华伴读铁粉群,我承蒙高老师抬爱,被封为群管,后来又有一些爱好朗诵的朋友陆续加入进来,云华伴读铁粉群成了一个温馨欢乐,气氛融洽的大家庭!

每天,我们都会在云华老师:“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早上好,我们来做口部操了。”愉快醇厚的声音中迎来美好的一天。他工作很繁忙,常常一大早在群里发一段绕口令,然后利用早上开车的空档边开车边教我们练习,他时常跟我们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艺术没有捷径可走。同学们可以以字、词、句为单位去反复读,反复练习。有这恒心,不愁朗诵水平上不去。”朗诵群里最努力的当属青凤、意境格格、竹影清音、微笑等几位美女了。在高老师的指点下,她们的进步都很神速!

高云华因为工作需要(演出,采风等),常在全国各大城市流连,白天基本上没时间。到了晚上,哪怕已经很晚了,他会在群里认真地一一指导大家发在群里的诵读作品和语音:情感的表达、语气的轻重缓急、意境的渲染、诵读时的层次感、前鼻音后鼻音的区分和平舌音卷舌音的发音位置,没有一点艺术家的架子,也绝不因为我们大都是人到中年的朗诵爱好者而有一丝一毫的怠慢。每每在群里听到他亲切而有感染力的声音,看到他发的调皮的笑脸或咖啡、玫瑰表情符号时,大家心里都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温暖。他不止是艺术家,群主,网友,更是我们眼中敦厚温和的好大哥。

我感到很不解:以他的艺术素养完全可以找到更多赚钱途径,赚更多的钱,或者用花在我们群里的时间去教年轻的富家子弟是否能给他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呢?而我们,一群毫无朗诵基础,来自天南海北、口音各异的朗诵爱好者除了无休止地要他纠正发音,传授朗诵要领,耗费他大量的时间精力外,好象不能给他带来任何实际好处。我曾试着把这疑问在私信里跟他交流,高老师说:一个人不能没有钱,但一个人也不能只有钱。群里大多数是人到中年的父母,我影响你们,你们再影响孩子,还有谁会说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沉沦了?如果我的努力能使社会风气有一丁点的改变,我觉得远比赚钱有意义得多。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这就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襟怀和情操!令人感慨唏嘘!

如果说他对我们这些诵读爱好者的友善和真诚让我们感动,那么他对艺术精益求精、近乎苛刻的严谨态度则令我们万分敬佩而推崇了。
高老师有一个私人微信公众号《云华伴读》,专门刊发他的诵读作品。他不像别的公众号天天出刊,时间不定,有时几天一期,有时十天半月一期。除了工作繁忙是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外,他对选材的严谨,对自身诵读的苛求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有一次,《云华伴读》刊发了他的新作品,后来仅仅因为一个字读错了,他把作品删了,又重新读了一遍再次刊发。要知道读好一篇文章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可不容小觑!这件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使得我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高老师常会专门选些有教育意义有正能量的适合孩子听的作品来读,所以他的粉丝里孩子为数不少,有的甚至一家三代都是他的忠实粉丝。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听高老师的朗诵作品,坐在沙发上埋头在电游里的儿子居然从嘈杂的游戏声中发出一声赞叹:“老妈,谁读的?也太专业,太牛了吧?”能把一个孩子的注意力从游戏当中吸引出来,可见高老师声音的魔力还真是不小。自从听了高老师的朗读,颇有些自负的儿子居然缠着我要我把他的配音秀发给高老师听,让高老师指点迷津。我当时有些为难,高老师这么忙,能顾上这小屁孩吗?但经不住儿子再三纠缠,我把配音秀发到群里,恳请高老师指正。那天高老师正好在家休息,马上在群里回复:我听了,非常好,音质音色语音都好,具备成为专业播音员与朗诵家的基本潜质,当然……后来造化取决于自己的努力!我把信息给儿子看了,孩子高兴得眼睛都笑成了弯月亮,艺术家的鼓励给孩子带来的力量真是强大!

还有一件事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有一天,几天没在群里冒泡的高老师出现了,一出来他就语音跟我们道歉,还是那俏皮的语调,声音却明显现出疲态并略带沙哑:亲爱的同学们,实在抱歉,这几天重感冒,你们发在群里的作品我没顾上看,等会我马上去看。他几天没在群里出现,不怪粗心的我们没问候他,却为没能及时给予我们的作品指导而道歉,真令我们惭愧万分!我看过一些有关老艺术家的文章,高老师虽还年轻,但他的谦逊、和善,那种古典的潜在骨子里的士之情怀却与令人尊敬的老前辈们如出一辙,也是令人不得不叹服了!
得知我要写篇有关他的文章,高老师一再叮嘱:写可以,但不要拔高,从你内心写,并把他写的一篇散文《我的自述》发给我,希望对我写作此文有所帮助。这篇文章我反复看了几遍,文笔朴实、情感真挚是一方面,更令我感动的是高老师从一个家境贫寒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个艺术家、作家的艰辛的心路历程及他坚韧不拔的艺术精神,非常励志!

随着文章的慢慢铺展,一个辛苦求艺的少年形象在我面前生动地浮现出来:天然纯净的乡村环境和大学中文系毕业的父亲的两大柳条包书是滋养高云华艺术灵感的不尽源泉,德国作家斯威布著的《希腊的神话和传说》里的一则神话则是诱发他学习笛子学习艺术的原始动力。十三岁被父亲送到海伦县城第五中学读书的高云华毛遂自荐,找到县二十转剧团的一位笛子手,不停鞠躬后,得到零星指点,进步缓慢;在学校举办的各种朗诵、歌咏活动中崭露头角的高云华求师心切,贸然找到天天在公园里唱歌练声的附近小学的白老师求教,白老师为他纠正了几次发音,教他如何运气,给了他一种新的歌唱概念;在县城读书一年后因学校改造校舍,回到乡下的高云华依然放不下心爱的艺术,每隔半个月骑自行车去距家四十公里路的县城找老师辅导一次;一九八一年,随着父母搬到小兴安岭深处一个铁矿区的高云华因地域闭塞、找不到音乐老师而彷徨了一年后,在别人介绍下找到了他真正意义上的声乐启蒙老师——伊春市林业文工团的声乐指导王泽民老师,伊春距离铁矿区有八十公里左右,为省下2元汽车票钱,他每次都是偷偷爬乘途经铁矿区的运煤小火车去伊春市,有时上课误了回去的汽车,就在车站票房里蹲一宿,后来,王老师鼓励他报考艺术院校,在他和母亲发生一场剧烈的争吵后,终于坐在了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系的高考补习班教室里,全面接受正规音乐训练;一九八五年春季,第一次参加哈师大音乐系招生考试,名落孙山,第二年复读,因过度练习,导致考试前嗓子突然患病,再次落第,这年九月,失望的父亲为他在林场谋到一份代课老师的工作,第二年春天,他带着代课积攒下来的二百元钱回到哈尔滨再次复读,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哈师大音乐系,最令他遗憾的却是一直关心他考学的房东大娘没等到他的好消息就离世了!艺术家在他少年求艺这段文字最后不无感慨地写道:那个夏天,大约七年的求艺考学经历终于画上了句号,酸甜苦辣,欢笑与艰辛始终伴随着我,独立闯荡的生活阅历锻造出一个全新的我,音乐渐渐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而我所收获的人生感动比想象的还要多得多,我感恩那一段生活以及每一个在风中扶我或与我擦肩而过的人。

看到这,我也终于明白高老师为什么能对我们这样一群素昧平生的朗诵爱好者(网友)奉献他无私的热情和帮助了,他是把他人生路上收获的感动毫无保留甚至可以说是加倍馈赠给我们了啊!在当今这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能够保有一颗纯净的感恩之心并付诸行动的人,是否让人觉得格外珍贵而令人肃然起敬呢?

读大学期间,高云华师从黑龙江广播电台著名朗诵家王波老师,跟随他拍戏,学习,参加广播剧演出,开始在新的艺术道路上匍匐前行。王波曾经对他说:“你和我一样,没根儿没门儿,无论到哪里都要做金子,发光,让人家认可。”这一句淡淡的叮嘱,成为点破高云华命运真谛的座右铭,时时铭记于心,几十年来躬身践行。在大学毕业后的几十年间,不管是事业高峰还是低谷,无论生活有多少坎坷磨难,他始终孜孜不倦,坚守着对艺术的一份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凭着一股子犟劲登上了一座座艺术高峰,从一个家境贫寒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世人瞩目的艺术大师,他的这份对艺术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我想,也正是现在衣食无忧的孩子应该效仿并学习的!
在音乐里寻找属于我的自信、同情、慰藉、欢愉,也通过自己的方式把这人生最好的朋友送给更多需要关爱的人。

抛开诸般名利,舍去熙攘喧嚣,不再执着贪求,我于此处获得了生命的大宁静!
通过高云华文中的两段话,我更深层次地理解了一个艺术家拥有的宽阔胸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最后,我以英国杰出诗人约翰.济慈的诗收尾: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音乐更美!那听不见的音乐,应该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善良、真诚以及生活中的一切善行吧?

作者介绍:

忘忧草:原名邝慧,江西人,七零后,热爱文学、音乐、朗诵艺术。喜欢在苍凉凄美的草原牧歌里独自徜徉,愿意用心灵去诠释唯美的诗行、睿智的文字,偶尔笔耕自娱。有诗文及诵读作品发于《三江文学》、《文韵中原传媒》、《百花驿站》、《世界经典文学荟萃》、《博趣人生》、《乌蓬船》、《诗码头》、《世纪文学传媒》等微刊平台。

山东红迷学刊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投稿请联系微信号:33089422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