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等不等于能力,看罢五位古代“学霸”的遭遇,要对自己有信心

学历是否等于能力?现代人找工作往往重视学历,认为学历是一块敲门砖,可是您可能并不知道,其实学历并不等于能力,甚至二者之间有时还可能呈反比关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看完以下古代学历最高的五个古人,您可能就明白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每年高校毕业生都多如牛毛,无论是博士,硕士,本科生还是专科生,都是社会重要的人才,是稳固我国人才结构稳定的基石。然而有一个问题随之出现,学历是否等于能力?这个话题一直是社会争论已久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的一点是,拥有学历的人普遍智商较高,成才的机会也大大高于学历低的人。但一味迷信学历而不注重能力,则必然会被社会边缘化,成为眼高手低的失败者。

以上论断并非空口无凭,如果非要举出案例,我们倒不如看看古代的几个故事,也许会让我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一、西夏神宗皇帝

宋代时期,周边各国都仰慕汉文化,无论是金、辽、还是西夏,都大幅度汉化,甚至连科举制度都完全模仿宋朝。西夏皇室齐王李彦宗之子李遵顼,是当时一位著名的学子,在西夏国中具有很高的名气。《西夏书事》称李遵顼“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是个博学多才之人。公元1203年3月,李遵顼参加西夏癸亥科科举考试,结果以“廷试进士,唱名第一”成为状元,足以展现其本身的才学。

正式进入西夏权力中枢机构的李遵顼,在朝廷中开始官运亨通,并在不久后被封为齐王,后来又被擢升为大都督府主,统领军兵,成为当时西夏皇族中最有威望的人。久而久之,李遵顼的野心愈来愈大,最后干脆发动宫廷政变,成为西夏第八任皇帝,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皇帝。

然而可惜的是,李遵顼却并不是治国理政的好手,他在位期间主张依附强国,并多次主动撕毁条约,致使西夏国树敌无数。随着各国相继被蒙军所灭,作壁上观的李遵顼也变成了“孤家寡人”,在蒙古军攻入国内时,他已经众叛亲离,无人再为其卖命,西夏国也由此覆灭。

二、宰予

宰予是孔圣人最早的学生之一,是春秋末年的鲁国人,排名在子贡之前。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宰予在一旁侍奉,颇受孔子重视,他还曾代表孔子出使楚国、齐国,被后世追封为“先贤”。然而宰予并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总是天马行空地进行幻想,孔子劝慰他多次也毫无效果。除此之外,宰予还在孔子的课上呼呼睡大觉,气的孔子怒道:“朽木不可雕也”,用以讽刺宰予的不成器。

宰予最后也为自己的“放荡”付出了代价,据《史记》记载,宰予去齐国临淄任职,被封为大夫。然而他当官期间并不安稳,一位叫田常的臣子称自己要谋反,要求宰予也参加,宰予毫不犹豫就跟着一起造反。结果很令人惋惜,造反阴谋并没有得逞,田常、宰予也被灭族,真可谓是自食恶果。

三、赵括

赵括是赵国大将军赵奢之子,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兵法,也算是名将之后。赵括对于军事十分感兴趣,经常在军事会议中夸夸其谈,令人感到佩服。秦赵长平之战时,赵括被封为主将替换廉颇,全面指挥赵军抗秦。

然而赵括只知道机械套用兵法,不懂得因地制宜,将军营设置在危险之处,致使赵军被秦军击溃,四十万军士死于白起刀下。赵括虽然身死,却仍在后世留下了“纸上谈兵”的笑柄,也算是遗臭万年了。

四、严嵩

青词宰相严嵩,是明嘉靖朝著名的学者级官员,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曾获得二甲第二名的好成绩,被朝廷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相当于现代的博士后。然而严嵩学问虽高,治国能力却几乎为零,在朝廷内只知道拉拢党羽、贪污纳贿,让朝廷之内充满了污秽之气,朝政也紊乱不堪。明朝衰落开始正是嘉靖朝,而以上天大的责任,严嵩是绝对不能脱离干系的。

五、马谡

诸葛亮是一代圣人,诸葛亮的徒弟自然也不差。跟随在诸葛亮身边的马谡,一直亲得诸葛亮真传,学历可谓是高出天际。往往诸葛亮在进行决断时,都要向马谡询问。然而也恰恰是这位马谡,在诸葛亮委派其镇守街亭的重任时,他却自视甚高不听他人劝阻,最终丢掉街亭,害得诸葛亮都差点被曹军擒获。在此之后,诸葛亮回到军营将马谡斩首示众,留下了“挥泪斩马谡”的情节。

无论是李遵顼还是赵括,亦或是马谡,都是名副其实的高学历者,但他们无一不是失败者。由此我们也能看出,学历并不能代表能力,二者之间绝对不能盲目地画上等号。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