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讲堂06:综合题如何得满分——注重模板,用正常人的思维去分析

特别声明:

1-此文内容末经允许严禁一切用于商业的行为。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平台,授权后注明出处及作者。

2-本文电子稿(满分讲堂系列稿),会在第二天上传网站。如有需要,可以在推文第二天登录地理学科网(http://dl.zxxk.com/)在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即可找到,比如搜索“满分讲堂”即可。

满分讲堂06:综合题如何得满分——注重模板,用正常人的思维去分析

一、注重模板,加强分析

2013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亚南老师和史晨羲老师共同撰文《注重分析,规避模式》(发表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文中特别提到地理高考命题重在考查考生用地理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确实如此,高考题的思维含量越来越大,如果不注重分析图文信息,完全套用中学教师总结的“模版”,就会出现答非所问、耗时费力不讨好的结果。

文作者认为:高考题答案源自三个方面——一是所学知识,二是所给材料,三是生活感知。而我们所说的“模式”可以归属为“所学知识”行列,也就是说所谓的“模式”是告诉你一般情况下应该从哪些角度去分析问题,具体是不是“模式”中的每个角度都作为答案体现在卷面上,是不是还要再加一些“模式”外的其他角度,那就是根据“所给材料”及“生活感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所以说,“模式不是万能的”,但是如果没有“模式”,学生仅根据“所给材料”和“生活感知”来答题,同样是“万万不行的”。

典例分析:(经典高考题)结合材料,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10分)

此题的解答,一方面需要充分调动我们总结的“模板”:

水文特征包含以下角度——①径流量;②含沙量;③汛期或水位;④结冰期;⑤流速;⑥水能;⑦特殊水文现象(如凌汛)等

(1)影响径流量的因素

①降水量;②流域面积;③支流多少;④植被状况;⑤蒸发量、下渗量和使用量(特别是内流河需要考虑这一点)

(2)影响含沙量的因素

①植被状况;②地形坡度;③土壤疏松度;④降水强度

(3)影响汛期的因素

河流的补给类型

(4)影响结冰期的因素

气温(若涉及是否结冰,还要考虑地形、盐度、水深、水体面积、流动性等诸多因素)

(5)影响流速的因素

①地形坡度②河道宽度③河道弯曲度

(6)影响水能的因素

①水量;②落差

(7)影响凌汛的因素

①气温;②流向

水系特征包括以下角度

①流域;②流向;③流程;④支流;⑤河网密度;⑥河道弯曲度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材料所给信息,做到因地制宜,归纳总结出以下答案:

①水量丰富;②水位季节变化大;③含沙量小;④水流平缓;⑤无结冰期

二、用正常人的思维去分析

考生总是把高考题想得太神秘,思考设问时总是想得太复杂,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的。

我们知道,高考命题人均为知名大学名教授,高层次的人才位于学科的顶端,学科顶端分支很细,其研究范围相对较窄,他们远离高中教学,对高中的知识的把控一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让大学地理专业的教授去做测重于知识立意的地理单科题,其结果应该非常不乐观

但大学教授格局高,更看重选拔人才,往往以思维品质衡量智慧。所以他们出题,答案更多来材料本身和正常人的生活感知,答案更具逻辑和生活色彩,表述也较通俗。

所以说,考生面对高考题,没有必要紧张与害怕,只有用正常人的思维去做题去思考即可。下面以考生公认的一个题——2017年的新课标全国I卷第37题为例加以说明:  

 (2017·课标全国Ⅰ,37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 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2) 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

此题参考答案如下: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的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参考答案虽然简洁明了,但是当年的得分率特别低。究其原因,一是题目所给材料较多,考生一看材料比较繁琐,读了一遍不明所以,心理一紧张,大脑便一片空白,不知如何下手了;二是阅读理解能力、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较差。

其实,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点即可:

某地生物多样性没有干扰就是单峰状

如果不是单峰就是受到干扰

如果与单峰状保持一致就是没有受到干扰

如果与单峰状保持不一致是受到干扰

只要明确了以上几点,即便是不学地理的人,也会得出答案的。

说白了,当年的这道比较难的高考题其实是一个考查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题目,地理的专业性体现得不够好,但确实把分析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考生突显出来。

所以说,我们没有必要把高考命题人想得太神秘,也没有必要看到高考题就紧张。我们应该笑对高考,坦然面对高考命题人,以一个正常人的心态去做高考题!千万不要自己吓自己,切记切记!

真题链接:

1-(2017·新课标Ⅱ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白令海峡(图7)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图7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8分)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4分)

(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10分)

2-(2019·新课标I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注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图7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图7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官方参考答案及解析】

1-【个性化解析】第(1)题,设问强调“徒步”,其实只要结合我们的生活常识,人们什么时候不愿识“徒步”外出即可——晚上不愿意外出、寒冷的冬天不愿意外出、雨雪天气不愿意外出、大风天气不愿意外出。这些不愿意就是“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答案如下: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

第(2)题,第(3)题,个性化解析请于下周一2020年1月6号10:00以后登录地理学科网(http://dl.zxxk.com/)在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即可找到,比如搜索“满分讲堂”即可

【官方参考答案】

(1)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

(2)夏季(暖季)。(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过。

(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

2-【解析】个性化解析请于下周一20201610:00以后登录地理学科网(http://dl.zxxk.com/)在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即可找到,比如搜索“满分讲堂”即可

【官方参考答案】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需要高考真题的朋友可以直接点击以下链接:

推荐全网最值得一看的公众号!

讲地又讲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