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奉贤区全面推进宅基睦邻点建设 让农村老人养老不离乡土乡邻
子女都搬到城区居住,农村老人们谁来照顾?这是奉贤区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养老难题。截至去年,奉贤区超过一半以上的老人生活在农村,而农村老人并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去年起奉贤区全面推进宅基睦邻点建设,让农村老人养老“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愁”。
其乐融融“四堂间”
每天早上8时,薛亚娟都会来到位于吕桥村604号的宅基睦邻“四堂间”,和老邻居们聚在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家常。有时还能观看一场由社区文艺团队带来的精彩演出,或是请前来义诊的庄行卫生院的医生给自己量个血压、测下血糖。
截至去年6月底,奉贤区已有10家“四堂间”正式对农村老人开放。据奉贤区民政局副局长曹秀英介绍,该区农村纯老家庭、空巢老人面广量大,现有的日托所和村居助餐点远不能满足边远地区老人的日常就餐、休闲需求,在大量走访和听取老人意见后,民政部门着手探索农村宅基睦邻点的发展之路。
“现在推行的模式是由村里老人提出申请,达到一定人数后,由村委会出资租借村里的闲置民房,进行一定的设施、设备改造后,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互相帮助的场所。”曹秀英告诉记者,“四堂间”指的是吃饭的饭堂、聊天的客堂、学习的学堂和议事的厅堂,老年人在这里既可以解决吃饭问题,也能开展集体学习、娱乐活动,甚至可以和村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参与村里事务的讨论。
“十三五”期间推进100家
《奉贤区创建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去年出炉,从运行模式、标准化建设、组织构架等方面对宅基睦邻点作了严格的规定。曹秀英表示,“四堂间”的建设不贪多、不求快,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安全、有序、标准化。
根据《意见》,每家“四堂间”的建筑面积应在60~100平方米左右,必须配备厨房、客堂、餐间、卫生间,且有一定的室外活动场所;参与活动的老人原则上不能少于12人,且主管部门要通过制定补贴服务需求方的措施来惠及更多的农村老年人。尽管并非专门的助餐点,但“四堂间”的助餐服务仍需向所在地的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备案,厨房工作人员都应具备健康证明。值得一提的是,奉贤的“四堂间”有了企业赞助。在区民政局的推动下,奉贤区的一家企业对每家“四堂间”给予一万元的一次性启动资金,并在日后依运行情况的好坏给予一定的补贴。在曹秀英看来,“四堂间”是农村地区另一种形式的居家养老,但此类公益项目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后备资金的保障。因此,区民政局会委托第三方组织定期对运行中的“四堂间”予以综合评估,根据评估情况,由区、镇两级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通过政府和民间的双重补贴奖励,希望‘四堂间’能持续、有效发展下去,让老人过上‘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愁’的晚年生活。”
奉贤区去年已经试点推进20家“睦邻四堂间”,预计“十三五”期间还将进一步推进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