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块混糖饼

今天的早点是稀饭、鸡蛋、混糖饼。媳妇儿知道我胃不好,不宜吃甜食,还特意热了一碗焖面放在我跟前。可我还是没忍住掰了一块儿混糖饼,就因为混糖饼于我是有故事的。

现在很多酒吧的玻璃上不都写着一句:我有酒,你有故事吗?我真想冲他们大喊一声:你有混糖饼吗?我有故事。而且,我是真的讲故事讲真的故事。关于混糖饼的故事我给好多人讲过好多遍,每讲一次就激动一次。记得,那时我可能也就六七岁,因为还没有实行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这个惊天动地的大“阴谋”还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安徽小岗村,正紧锣密鼓的筹划着。我们家人口多,我上面四个姐姐,还有一个比我小两岁的弟弟,全家八口人,根本吃不饱。玉米面窝窝头也经常断顿,时不时的来上两锅煮蔓菁、煮萝卜、煮土豆,反正能煮的都拿来煮着吃。现在叫野外生存拓展训练。要是家里来了客人留饭,就更惨了,我们就得在把饭端上桌之前在院子里装作愉快的玩耍,或是搬个小凳子在房后坐着,谓之懂事儿,肚里叽里咕噜的猜测着饭桌上的情形。大姐、二姐、三姐已经是家里的主劳力了,四姐虽说也还不到十岁,可也能算是帮上家里点小忙,割草、撇糖菜叶子、喂猪什么的。就我和弟弟是吃闲饭的,所以,每次吃完第一碗,再盛第二碗时,我就习惯性的偷偷看看父母或大姐、二姐、三姐的脸色,家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吃饭要先紧着家里的劳力。如今我对事物超强的敏感性及准确的判断力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培养起来的。

有一天,记不清是上午还是下午,我拿着弹弓在家门外打麻雀。忽然,一股香喷喷的味道飘来,迄今为止,我都认为这是世界上最香的味道,连骨头都能酥倒的那种。我像一只苍蝇煽动着欢快的翅膀寻味而去,香味儿是从老奶奶家院子里传出来的。老奶奶家和我家仅一渠之隔,这是一道废弃了的引水渠,不算太深,只用过一次。记得放下来水的那天,全村男女老少都上了渠,我也光荣的当上了防洪队员,叫喊着手里提一根木棍,比那些大人们还认真仔细的在渠楞上来回巡视着,遇到哪里跑水,就先用脚踩,踩不住,才扯着嗓门赶紧叫大人,结果被我耽误了填土的最佳时机,倒也没被大人训斥。现在想想,延安时期的童子军、小小侦缉队不都是这样被发动起来的吗?老奶奶姓可,我爸妈叫她奶奶,我自然要叫她老奶奶。其实,老奶奶也没那么老,只不过我父母都是从山东老家逃荒过来的“新来户”,逢人小三辈。村里我的同龄人基本都是我的长辈。姓可的奶奶,我只有这一个,姓可的人我也至今再没碰到过第二个。写这篇文章时我特意百度了一下,“可”姓有四个出处。一: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公族庆父之后庆可,属于避难改姓为氏。要知道,这个“姜”姓之人就是姜子牙,人人都知道这个神通广大的姜子牙是辅佐周室的大功臣,被封以齐地为君,是封神榜上的头号人物。我同意可奶奶跟随这一脉,我见过在她家凉房里藏着一杆红缨枪;二:源于鲜卑族,出自十六国时期古鲜卑族氏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三:源于满族;四:源于蒙古族,属于成吉思汗的庶支后裔。总之,老奶奶的祖上肯定阔过,要不咋会做这能香死人的混糖饼。

我用小孩子的自作聪明拿着弹弓装作寻找麻雀,在老奶奶的院子里瞎转悠,口水早就流了下来。大概是看我转悠了半天也没个要走的意思,老奶奶觉得,要是不给这个小家伙儿意思意思,怕是能在这院子里熬到过年,也没意思,就索性把我叫进来。最有意思的是叫我进屋时的口气,一种被逼无奈又带一点儿戏谑的口吻:来,进来哇,腰里别根羊棒,看看你那求像!顺手把锅盖揭开,锅里放着三个跟糠窝窝颜色差不多的混糖饼饼,我当时根本不知道这叫啥,老奶奶掰了一块塞在我手里,说了句:赶紧耍个哇,我掉头就跑,边跑边往嘴里塞,不一会儿,就连手指头都添得干干净净。

现在,老奶奶早不在人世了,不管过不过节,各种名目的混糖饼摆的满大街都是,可她烙的混糖饼是我吃过的世界上最好吃的混糖饼,没有之一。(2020.09.14)

(0)

相关推荐

  • 多的是没有结局的故事

    几个朋友一起去阿飞家开座谈会,顺便欣赏了他的书房和满满一大书柜的书.不知道是谁在书柜的某个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很别致的烟灰缸,晶莹剔透的,圆形的壁上嵌入一副水墨般的画,有鹿有树有飞鸟.烟灰缸如同一个会讲故 ...

  • 幽幽桂花香

     幽幽桂花香 成  默 清风,明月,农家小院. 皎洁的月光穿透浓密的桂花树叶映衬出斑斑点点的倩影,浓郁的桂花香奉和草丛里成群的蟋蟀弹奏着一段优雅的乐章.小院中央摆放着一张圆桌,桌面上的桂花饼.红苹果, ...

  • 《苹果树上的外婆》

    这是青色兰香推荐的第191部作品 <苹果树上的外婆> 作者:米拉·洛贝 译者:张桂贞 长度:4.5万字 适合:启蒙记 苹果树上怎么会有外婆呢?外婆那么老了,不可能像小孩子一样淘气地去爬树吧 ...

  • 河南96岁奶奶坚持摆摊30年,从深夜到凌晨5点,“想活得有价值”|菜饼|河南

    4月8日,河南郑州,一位网友爆料:一个96岁老奶奶在街头摆摊卖菜饼,一张6块钱.深夜出摊,直到凌晨5点才收摊,坚持摆摊30年. 如此高龄不在家安享晚年,却出来摆摊,让人惊叹. 奶奶说,她想活得有价值. ...

  • 寻味北方胡麻油风味之混糖饼

    寻味北方胡麻油风味之混糖饼: 文|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 混糖饼-你可以闻到麦与老红糖的味道,那就是你儿时印记下最为纯真的味带回忆. 很久以前混糖饼作为北方的一种烘焙饼子,一直以来是中秋和春节的佳肴美 ...

  • 方酥饼、油旋、酵面饼、清真焙子、锅盔饼、混糖饼、玫瑰饼、千层饼技术瓶颈

    方酥饼.油旋.酵面饼.清真焙子.锅盔饼.混糖饼.玫瑰饼.千层饼技术瓶颈: 造诣/专业/匠心/技术:糕饼/糕点/食品/baking-工匠杜德春 一个没有标准的糕点行业如何在现代化的产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 再品 混糖饼

    混糖饼(全国老字号,传统地方特色糕点文化挖掘,执笔 {挖掘.整理}:中点工匠杜德春.探究中国糕点人文历史溯源精髓) 很久以前混糖饼作为北方的一种烘焙饼子,一直以来是中秋和春节的佳肴美品,但随着技术的普 ...

  • 细说 混糖饼

    混糖饼是北方人在中秋节和春节时吃的一种地方特色饼子.    混糖饼是用红糖和白糖. 胡麻油. 饴糖. 鸡蛋. 面粉. 膨松剂.水为主料,以冰糖.以冰糖五仁等为铺料,采用传统配料现代工艺制成的.甜而不腻 ...

  • 5块钱牛奶做半罐无糖无添加酸奶,抓一把葡萄干,再也不用舔盖了

    5块钱纯牛奶,自己做成半罐无糖无添加酸奶,抓一把葡萄干,再也不用舔盖了

  • 半块糖

          半块糖 □余梅 小妹站在每天上学放学的必经的街道边那家小店铺门口,手心紧攥着一分钱,心中一直犹豫不决着,到底要不要进去买那块诱人的糖? 每天天不亮,外面还是一片黑咕隆咚时,母亲就开始呼这喊 ...

  • 故事:穷书生赶路,遇到饿晕的老婆婆,把唯一的半块饼给了她

    大唐年间,洛阳城内,有一个书生叫李达贵,父母亲希望他将来飞黄腾达,荣华富贵.名字虽然起的很霸气,但自从父母亲去世后,其就成了一介穷书生.平日里就靠上街帮别人写写书信,赚点生活费,家里除了几本让他翻的破 ...

  • 孩子最喜欢的烫面糖饼,5分钟教你在家做,步骤详细,看了你也馋

    孩子最喜欢的烫面糖饼,5分钟教你在家做,步骤详细,看了你也馋 是不是所有的小孩儿都喜欢吃甜食呢 ?我记得我小时候也很喜欢吃甜食,水果糖,糖包子都是爱的不得了. 现在长大了反倒不喜欢了, 我家的小孩儿呢 ...

  • 清代奇案:为家产,毒杀大哥三代,本计划周密,却因一个糖饼暴露

    政和县五都徐村有游旗.游旆.游方兄弟三人,借着祖上的荣耀,他们家业过万,田地千倾,游旆虽是排行第二,却是个阴毒之人,每每都要干些损人利己之事,虽然成年后,三兄弟分家,但他却欺负哥弟们本分老实,田产要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