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红楼 | 娇杏的成功人生里,隐含着作者对钗黛的态度
娇杏,甄府的丫头,一次偶然的机会和贾雨村对上眼了,便一跃而为人上人,做了正室夫人。
根据脂批的提示,作者曹先生塑造这个人物,主要是为了衬托甄府的大小姐英莲,一个是有命无运的应怜,一个是命运两济的侥幸。
却说娇杏这丫鬟,便是那年回顾雨村者,因偶然一顾,便弄出这段事来,亦是自己意料不到之奇缘。谁想他命运两济,不承望自到雨村身边,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侧作正室夫人了。
脂批:妙极!与英莲“有命无运”四字,遥遥相映射。莲,主也;杏,仆也,今莲反无运而杏则两全,可知世人原在运数,不在眼下之高低也。此则大有深意存焉。
每次读到这里,总是心存疑惑:作者的用意仅是如此吗?似乎总有未尽之处。
我们不妨转换视角,从娇杏的角度,体会下她的心路历程,也许我们会有意外收获。
娇杏是甄府的丫头,甄府和贾府一样,诗礼传家,善待下人,所以娇杏的日子过得不错,即使不是一等大丫头,也至少是二等丫头,至少不要干粗活。
她的未来也是能够一眼看到的:等年纪到了,主母甄夫人会给他找一个各方面还不错的小子,打发她一份嫁妆。这个小子很有可能也是甄府的下人,他们成婚后,继续为甄府家服务,然后生儿育女。
等年龄再大一点,他们夫妻可以各自领一个管理职位,也可以像周瑞夫妇一样,找几个小丫头侍候着,成为中产阶级。
至少,只要甄家不败,他们就可以安稳终生。当然,在他们的意识中,甄家也是不会败的,这样的日子可以长长久久地过下去。
主人甄老爷喜欢结交文人,也从不顾忌跟甄夫人聊他结交的这些朋友。哪怕并没有八卦心,娇杏还是会对这些人有所了解。所以,当有一天隔着窗户看到贾雨村,她一下就对上号了。
那甄家丫鬟撷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这丫鬟忙转身回避,心下乃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我家并无这样贫窘亲友,想定是此人无疑了。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如此想来,不免又回头两次。
这是一个好奇宝宝正常的反应,包括多看的那一眼。除此之外,她没有任何私心,当然更不会想到要和贾雨村发生点什么。
这一次偶遇,对娇杏的生活没有产生什么影响,而且她很快就把这件事给忘了。
然后,甄家突发变故:大小姐英莲失踪,葫芦庙失火烧光了甄家,娇杏便跟着主人一起从姑苏来到了大如州,主母甄夫人的娘家。
没过多久,主人也失踪了,据说是跟一个疯道人走了。这个过程中,家里仆人都打发走了,只留下了两个丫头,其中一个就是娇杏,“主仆三人,日夜做些针线发卖”。
按照常理,发卖丫头,一定会留下最贴心也最能干好用的,说明娇杏就是这样的丫头,没有七七八八的想法,一心跟着主母,富也好,穷也好,有什么生活就过什么生活。
这一天,娇杏“在门前买线,忽听街上喝道之声,众人都说新太爷到任。丫鬟于是隐在
门内看时,只见军牢快手,一对一对的过去,俄而大轿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过去。丫鬟倒发了个怔,自思这官好面善,倒象在那里见过的。于是进入房中,也就丢过不在心上。“
真应了那句俗话: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当年在府中采花,偶遇了雨村,被雨村引为知己。现在随着主人迁徙了,到门口买个线,居然又遇到了雨村。
只是,她已经不记得雨村,雨村却一直把她放在心里在,就那么一会功夫,认出了娇杏,顺利地把她收为二房,并在一年半后把她扶正成了正室夫人。
在”丢过不在心上“处,有一句脂批:是无儿女之情,故有夫人之分。
对于脂批,我一向的态度是批判地接收,即有的认可,有的不认可,标准就是结合文本来分辨是否合乎情理。
至少这一句,我非常认可,因为作者曹先生表达出了这个意思:”面善“、”丢过不在心上“,即娇杏对雨村没有任何非分之想。但是,作者却给她安排了一条幸运至极的人生路,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除了突出”命运“之外,还有两个目的:一是作者并不赞成私情,做人要守本分,不能有非分之想;二是作者认可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用一句很流行的鸡汤来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精读过全书的人应该马上就能对号入座:私情,影射黛玉,随遇而安影射宝钗。
那么,作者对钗黛的态度呼之欲出:批判黛玉的私情,认可宝钗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并认为懂得随遇而安的人,能得到命运的眷顾,收获最好的安排。
懂得随遇而安的人,能收获很多小确幸,而小确幸的累积,就成就了人生之幸运。
纵观第一章回,作者从甄士隐,到贾雨村,再到娇杏,为全书作了一个总起,把他的写作主旨以及人生态度进行了一个概括。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带着这些,走进贾府众人的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