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明朝初期内阁知名首辅叙述

内阁首辅,即内阁中位列第一的辅臣。

解缙(1369年-1415年3月4日)

字大绅,号春雨,谥文毅,江西吉水州(今江西吉安吉水县)人,解纶之弟。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解缙祖父为解子元,是元安福州判官。兵乱时守义而死。父解开,明太祖朱元璋曾召见谈论元朝故事。欲加官授职,解开辞去不任。

解缙天生聪颖,六岁能诗,有神童之誉。洪武二十年(1387年)中式丁卯科江西乡试第一名举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联捷戊辰科三甲第十名进士,授中书庶吉士。朱元璋非常器重他,命其常在身边。一天,朱元璋在大庖西室,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次日,解缙即呈上万言书,主张应当简明律法、并赏褒善政。朱元璋读后,称赞其才。不久,解缙再次呈上《太平十策》进言。当时解缙在兵部从事,其言语时常轻慢。兵部尚书沈溍奏报此事,明太祖反而说:“解缙只不过以冗散自恣罢了。”数月后,朱元璋下诏,改解缙为监察御史。当时韩国公李善长因胡惟庸案谋反得死罪,解缙代替郎中王国用草疏鸣冤。此外又为夏长文写草书弹劾都御史袁泰,袁泰因此深恨解缙。当时近臣父均须入觐,解缙父亲解开入觐时,朱元璋说:“大器晚成,若以而子归,益令进学,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解缙遂同父回乡。
八年后,明太祖驾崩,明惠帝即位。解缙进入南京应天府,随即有官员弹劾,并称其违背诏旨,且母丧未葬,父年九十,不应当舍弃家人离开。于是解缙被贬为河州卫吏。当时礼部侍郎董伦为明惠帝所信任,解缙于是书信予董伦,请求谋职。后经董伦举荐,明惠帝下诏命解缙入翰林院,担任翰林待诏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攻入金陵应天府后,解缙归降朱棣。朱棣随后即位,是为明成祖,解缙升任翰林侍读。随后成祖建立文渊阁,解缙与黄淮、杨士奇等人入直文渊阁,参与机务,明朝内阁制度由此开始。随后,解缙奉命总裁编撰《明太祖实录》与《列女传》。书成,朱棣赏赐银币。其后又主编《永乐大典》。永乐二年(1404年),解缙晋升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为内阁首辅。朱棣曾经召见解缙等人说:“你们七人朝夕相处,我经常在宫中称赞你们的勤勉谨慎。往往最初容易谨慎,而最终仍然能保持下去的则很难,希望你们能够共勉。”于是各赐五品官服等。恰逢立春时,朱棣赐其等金绮衣,与尚书地位相同。此后内阁进言,朱棣均虚心采纳。解缙很少登朝,且因才气颇高,任事直前。其善于言辞,但对他人的好恶从不顾虑忌讳,廷臣多因其受宠而嫉恨。恰逢当时储君未定,淇国公邱福称汉王有功,当立朱高煦。明成祖则密询解缙,解缙称:“皇长子(朱高炽)仁孝,天下归心。”朱棣并不回应。解缙又拜首称:“好圣孙(朱瞻基)。”朱棣因此表示同意,储君之事遂定。汉王朱高煦遂因解缙进言,而尤其忌恨。当时恰逢明朝大军讨伐安南,解缙上疏劝阻,朱棣不听。随后讨伐成功,并设置郡县。当时太子虽立,朱高炽表现并不令朱棣满意。此时朱高煦更受隆宠,礼秩超过了嫡亲标准。解缙再次谏言说:“这会引起战争的,是不行的。”朱棣随即大怒,称解缙是在离间骨肉。永乐四年,皇帝赐内阁黄淮等五人二品纱罗衣,并不包括解缙。次年,解缙因廷试读卷不公而受连坐,被贬为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参议。正准备赴任时,礼部郎中李至刚上疏称解缙有怨言,随改其至交阯,命监督化州兵饷。

永乐八年(1410年),解缙入京奏事,恰逢成祖北征,于是他拜谒太子后就即返回。汉王朱高煦随即伺机上书,称其“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成祖听后震怒。当时解缙与检讨王偁在广东游览山川,并上疏请凿赣江以通南北。奏书刚至,朱棣即命锦衣卫逮捕解缙入狱。大理寺寺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抃、中允李贯、赞善王汝玉、翰林院编修朱纮、检讨蒋骥、潘畿、萧引高并及御史李至刚等人均连坐入狱。其中高得抃、王汝玉、李贯、朱纮、萧引高病死于狱中。永乐十三年(1415年),正月十三日锦衣卫都督佥事纪纲呈上禁锢犯人的名单,朱棣看到解缙名字,问道:“缙犹在耶?”纪纲会意,随即灌醉解缙,将其活埋到雪中冻死。解缙死时仅四十七岁。随后,锦衣卫抄没其家产,妻子宗族流放辽东戍边。

胡广(1369年-1418年)

一名靖,字光大,号晃菴,谥文穆,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吉安路吉水州(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建文二年庚辰科状元,文渊阁大学士。明朝政治人物、内阁首辅。建文二年(1400年),胡广与同乡王敬止在金陵参与殿试。试官议定,本由王敬止夺魁,因敬止其貌不扬,被建文帝黜为第二名榜眼。当时正值靖难之役,胡广文章中有“亲藩陆梁,人心摇动”语,天子钦点为庚辰科进士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并赐名靖,授翰林修撰。

燕王朱棣攻入应天府时,王敬止、胡靖、解缙、吴溥四人聚会,胡、解各有慷慨陈词,独敬止哭泣不言;吴溥之子吴与弼以为胡靖会身殉建文帝,但吴溥认为只有王敬止会殉死,他的话还没讲完,却听到胡靖大声对家人喊叫:“外面很喧闹,小心看好猪啊。”吴溥说:“连一只猪都舍不得,难道舍得生命吗?”不久,敬止自杀,胡靖、解缙迎附朱棣。
胡靖升为侍讲,改侍读,恢复原名广。之后再升右春坊右庶子,进入内阁。永乐五年,晋升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此后明成祖北征,其与杨荣、金幼孜跟从,每次召入账殿时,有时会谈至深夜。其善于书法,每次勒石刻碑时,均命胡广书写。永乐十二年,他再次跟随朱棣北征,当时皇孙朱瞻基亦跟随,朱棣命他与杨荣、金幼孜在军中给朱瞻基讲经学史学。永乐十四年,进入文渊阁大学士。当时朱棣做法会祈福,胡广献上《圣孝瑞应颂》,朱棣作佛曲命宫中歌舞和之。而礼部郎中周讷请封禅,胡广进言劝阻,于是朱棣下令禁止。胡广并呈上《却封禅颂》,得到朱棣的喜爱。
明成祖曾在筵席时,提到解缙与胡广是同乡、同学兼同事,关系很密切,要求胡广把未出世的女儿嫁给解缙之子解祯亮。但解缙死后解祯亮被流放到辽东,胡广就想解除婚约,女儿大怒,割耳朵发誓道:“薄命的我这婚事,是皇上主婚的,是父亲大人当面答应的。毁约的话我只有死,也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了。”等到解家被赦免,其女仍旧归嫁解祯亮。

胡广做事缜密,在皇帝面前所听的言行内容,其出来后不予告人。其做事也颇为持大体。其赴母丧归朝后,皇帝问其百姓安居之事。其对答道:“百姓生活安居,但是郡县官吏仍然穷治建文年间奸党之事,其所牵连的亲属分支太广,以至百姓为之疾苦。”朱棣随后采纳其言。

永乐十六年(1418年)去世。赠礼部尚书,谥文穆。明朝文臣得谥号,自胡广始。当时还丧经过南京,太子朱高炽为其致祭。次年,授其子胡穜为翰林检讨。明仁宗即位后,加赠胡广为太子少师。南明弘光帝夺谥。

杨荣(1371年-1440年)

原名子荣,字勉仁,号东杨,谥文敏,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建宁府建安县(今福建建瓯县)人。明朝内阁首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与杨士奇、杨溥共称“三杨”,是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的缔造者之

建文元年(1399年),杨之荣考中己卯科福建乡试第一名举人。次年联捷庚辰科二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燕王朱棣起兵攻入应天府后,杨子荣迎谒问朱棣:“殿下是先祭拜皇陵,还是先即位?”朱棣听后知趣地先骑马谒陵,他自此被重用。
明成祖即位后,他直入文渊阁,并把原名杨之荣更改为杨荣。当时内阁一共七人,杨荣年纪最少且警敏。一日,宁夏急报被围,朱棣急召内阁商议,而当时只有杨荣值班,于是朱棣示其奏报。杨荣则称:“宁夏城坚固,人人都习武,况且奏折已经过去十日,现在围困肯定已解。”到半夜,果然解围的奏报抵达。明成祖因此大赞杨荣。江西发生盗乱,朝廷派遣使者招抚,之后又派都督韩观派兵随后跟上。后招抚的奏报抵达,朱棣欲赏赐韩观。杨荣则劝阻:“计发奏时,观尚未至,不得论功。”朱棣日益器重他,之后升至侍讲。储君确立后,晋升为右谕德,仍然兼任翰林院职位,赐二品服。朱棣为人威严,与大臣议事未决时或会发怒。而杨荣每次赶到即解决事情。明仁宗即位后,杨荣晋升为太常卿。之后再进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不久,再晋升工部尚书,食三份俸禄(太常寺、大学士、工部)。当时杨士奇、黄淮均辞去尚书的俸禄。杨荣、金幼孜亦固辞,不被批准。
宣德元年,明宣宗即位不久,汉王朱高煦即起兵谋反。宣宗召见杨荣商讨对策,杨荣率先请宣宗帅部亲征,称:“对方认为陛下刚立,肯定不会自己出行。现在我们出其不意,以天威降临,事无不成。”宣宗于是同意此法,抵达乐安后,朱高煦投降。部队还师后,以决策论功,杨荣受上赏,赐五枚银章。宣德三年,跟从宣宗北巡边界,抵达遵化时,听闻兀良哈将骚扰边界,宣宗于是留下随从文臣,独命杨荣跟从。于是率轻骑出击喜峰口,破敌而还。两年后,晋升杨荣为太子少傅,杨荣因此辞去大学士俸禄。宣德九年,再次跟随宣宗北巡边界,抵达洗马林后班师。

自明成祖攻占交阯(现越南)并设置交阯布政使司后,该地区屡次叛变。明朝屡次发兵征讨均战败。交阯黎利派人伪请立陈氏后人。宣宗也厌恶兵战,预备答应其请求。英国公张辅、户部尚书蹇义等大臣以下数人都称,赐其无名,反而只会示弱于天下。宣宗于是召见杨士奇、杨荣商议,两人力言称:“陛下体恤百姓,不是无名之举;汉朝放弃珠崖郡,史书都以此为美谈,不是示弱。请许其方便。”于是宣宗下令命选择使者出使交阯。从此,明朝放弃交阯并罢兵,每年省出军费上亿两明英宗即位后,明廷仍然倚重杨荣如故。正统三年,其与杨士奇共进少师。两年后,乞求归展墓,英宗命中官护送。在抵达武林驿时去世。赠太师,谥文敏,世代袭都指挥使。

杨士奇(1365年-1444年)

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吉安路太和州(今江西省泰和县)人。明朝内阁首辅、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与杨荣、杨溥合称“三杨”,是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的缔造者之一。

杨士奇一岁时丧父,其母改嫁时任德安同知的罗性,杨士奇遂改姓罗。后一次罗家祭祖,年幼的杨士奇自做土像祭祀杨氏祖先,被罗性发现并赞其志,恢复其宗姓。随后,罗性因得罪权贵戍边陕西去世,杨士奇与母回到德安,一边教学一边侍母。他游走湖北、湖南敎学,其中居住江夏的时间最长。
建文年间,明惠帝召集文臣修撰《明太祖实录》,王叔英与方孝孺以史才推荐杨士奇。[5]之后,他进入翰林,充当编纂官。随后,吏部对进入史馆的文臣进行考试,吏部尚书张????看到杨士奇的答卷后说:“此非经生言也。”于是奏请为第一名。该授吴王府副审理,仍然供其编纂馆职位。
明成祖即位后,改杨士奇为翰林院编修。不久,进入内阁,参与负责机务。数月后,晋升为侍讲。永乐二年,选拔宫僚,杨士奇为左中允,三年后再升为左谕德。杨士奇为官谨慎,在家从不言公事,即使是至亲都不得听闻。他在明成祖前,举止恭慎,善于对答,谈事有灼见。明仁宗即位后,升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当时仁宗在内阁时,蹇义、夏原吉奏事未退,其远望见杨士奇,于是对两人说:“新上任的华盖殿大学士来了,必定有正直之言,我们不妨都听下。”杨士奇进言道:“皇上两日前刚下诏减免岁供,但惜薪司又征枣八十万斤,这与前诏相矛盾吧。”仁宗遂马上下令减免一半。当时朱棣刚驾崩,仁宗服制二十七日期满,大臣吕震上疏请穿吉服。杨士奇则称不可,吕震随即高声厉叱杨士奇,蹇义见此兼顾两人观点进言。次日,朱高炽仍然戴素冠穿麻衣上朝,而廷臣中只有杨士奇与英国公张辅仍然服制如初。罢朝后,仁宗对两旁人说:“(父亲)棺木仍然在停柩,我又怎能忍心易服,杨士奇所做的是对的。”之后,晋升杨士奇为少保,与杨荣、金幼孜共赐“绳愆纠缪”银章。之后晋升少傅。
明宣宗即位后,担任总裁修撰《明仁宗实录》。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明宣宗亲征平定叛乱。部队归还抵达献县单家桥时,户部侍郎陈山迎谒,并上言汉、赵二王沆瀣一气,请宣宗乘势袭彰德(今河南安阳)逮捕赵王朱高燧。杨荣支持陈山的主张,但遭到杨士奇的反对。士奇称:“说人叛变应当有实证,难道可以欺骗天地鬼神么?”杨荣厉声喊道:“你是要阻挠国家大计么?现在逆党(朱高煦)都称赵王相谋为实,怎么说没有理由?”士奇说:“太宗皇帝有三个儿子,当今皇上只有两个叔父。有罪的不可赦免,但无罪的应当厚待,怀疑的话则防范,使得没有忧患而已。何必动辄加兵相战,伤天上的皇祖之意呢?”当时只有杨溥赞同杨士奇看法。于是杨荣率先入谏,杨士奇随后,宣宗命皇宫侍卫不予两人入宫,并先行召见蹇义、夏原吉,两人均赞同杨士奇看法。宣宗于是无意加罪于赵王,部队直接回京。抵达京师后,宣宗召见士奇,并问其:“现在很多人都在上奏赵王事,怎么办?”他回答道:“赵王是您最亲的亲人,陛下应当保全他,不要被群臣言论所迷惑。”宣宗称:“我想把群臣的奏折都拿给赵王看,令其自己处理如何?”他对答道:“甚好,如果能够赐一玺书更好。”于是朝廷发送玺书奏折给赵王。赵王看后大喜,哭着说:“我活命了。”随即上书表示感谢,且献出护卫部队,言论从此停息。宣宗从此待赵王日益亲切而轻待陈山,此外还对士奇说:“赵王之所以得以保全,都是您的功劳啊。”并赐金币给他。
宣宗驾崩后,明英宗即位,年仅九岁。军政均由张太皇太后负责,太皇太后又命所有部门议案均先经过内阁三杨的咨议后再进行裁决。三人当时亦很自信,杨士奇首推训练士卒坚守边疆,并设置南京参赞机务大臣,分遣文武镇抚江西、湖广、河南、山东等地,并罢免侦事校尉。又请求减免租税,并慎刑牢狱,此外严格官员考核机制。这些均得到太皇太后的批准并执行。正统初年,朝政清明均为三杨等人的功劳。正统三年,《明宣宗实录》制成,杨士奇晋少师。次年,乞求致仕,不予批准。之后明英宗下敕归省墓,不久批准归还。
当时,中官王振受宠于明英宗,渐渐干预到外廷政事,并诱导明英宗乱对大臣加罪。靖江王朱佐敬偷偷赠杨荣黄金,杨荣当初正在省墓,归后不知此事。王振却欲弹劾杨荣,此时杨士奇出面力解。但杨荣不久即去世,杨士奇、杨溥日益孤立。次年,明英宗大兴兵马征讨麓川,藏帑金数万。再一年,太皇太后去世,王振势力越大并作威作福,百官若有不满均被逮捕。廷臣中人人自危,杨士奇也无法制止。

此时,杨士奇之子杨稷为人傲横,曾经因施暴杀人。之后各位御史相继弹劾杨稷,朝廷商议不予加法,但使其状给杨士奇。随后有人再次告发杨稷横虐的数十件事情,杨士奇只能以老疾告辞。明英宗恐怕伤害士奇,下诏安慰。士奇感恩哭泣,不久忧虑不起。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赠太师,谥文贞。

本帖内容来自网络

(0)

相关推荐

  • 大节可议,迎附朱棣:身系诏狱,勤苦读书;大明内阁首辅杨溥旧事

    作者:史遇春 这里,就来说一说古人读书的一段历史. 关于这段历史,还是要秉持我在<读书论>里所述的读书精神,即公正.客观地去看待.去评判,学其可学.弃其当弃. 那么,这位古人是谁呢? 他就 ...

  • 明朝的一位大臣,辅佐五位皇帝,开创“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用休养生息的策略,促使明朝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后人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在 ...

  • 杨士奇

    杨士奇(1366年2月3日-1444年),名寓,字士奇,号东里.江西泰和(今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人.明朝大臣.内阁首辅.政治家.学者.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 ...

  • 金幼孜:护送朱棣梓宫回京,辅佐朱高炽、朱瞻基开创仁宣之治

    金幼孜在建文年间考中进士,被朱棣选入内阁,备受朱棣器重,朱棣历次北征,金幼孜全都随行.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棣突然病逝于榆木川,金幼孜与杨荣等人一起商议,决定定秘不发丧,杨荣疾驰回京向太 ...

  • 西楚王朝人物汇编第一篇·柱国首辅·历阳侯范增

    两千多年过去了,一直以来,对于楚霸王项羽,更多的人还是报以无限的惋惜和仰慕之情.但可惜的是,关于当年和项羽一同战斗过的人中,我们能知道的,除了项羽和范增外,却几乎没有了?当然,非要说有的话,还是有那么 ...

  • 明朝最后一任首辅,因交不出银两,被李自成夹脑而死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建文帝朱允炆和崇祯帝朱由检是明朝皇帝中最没有识人之能的.两人的区别在于,朱允炆能够选择的余地更大,选错人纯属个人眼光问题,朱由检则是无可奈何,能用的人本就不多,又都伪装得那么好,不到 ...

  • 他是明朝的传奇人物,官至内阁首辅,亦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书法玲珑飞动

    他是明朝的传奇人物,官至内阁首辅,亦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书法玲珑飞动 2020-02-12 10:56 李东阳,生于正统十二年六月九日,卒于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447年7月21日-1516年8月17 ...

  • 明朝历史人物——徐阶(明朝首辅)

    (1503-1583年),汉族.字子升,号少湖,又号存斋,明松江府华亭县人(今上海松江区)心学(王守仁创)传人.早年即工诗文,善书法.嘉靖二年(1523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忤张孚敬,被斥 ...

  • 明朝历史人物——解缙(明朝三大才子,明朝首辅)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汉族,江西吉安吉水县人,解纶之弟.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解缙(xiè jìn )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369年12月6日) 出生在吉 ...

  • 明朝历史人物——杨廷和(明朝首辅)

    杨廷和(1459--1529),汉族.字介夫号石斋,四川新都人.年十二,举于乡,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进士及第.孝宗弘治二年(1489)进修撰.历官左春坊大学士,典诰敕.以指斥佞幸忤刘瑾 ...

  • 明朝历史人物——夏言(明朝首辅)

    夏言(1482-1548)字公谨,号桂州,贵溪(今江西贵溪)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谥文愍.以才隽居首揆,天下重其书.贞珉法锦,视若拱璧.正.行亦遒美,但肥过而滞 ...

  • 明朝历史人物——李贤(明朝首辅)

    李贤(1408年-1467年1月22日),字原德,谥文达,邓(今河南邓州市)人.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为一代治世良臣.官至少保.吏部尚书.大学士,廉洁奉公,政绩卓著.曾奉敕编< ...

  • 明朝历史人物——周延儒(明朝首辅,明朝状元)

    周延儒(1593年-1643年),字玉绳,号挹斋,明代宜兴人(今宜兴宜城镇人).明朝大臣,崇祯帝朱由检在位时任内阁首辅.少时聪明,有文名.20岁时连中会元.状元,授修撰.天启年间迁右中允,掌司经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