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路 | 昆仑碧血自千秋——杨振宁博士凭吊昆仑关随访记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昆仑碧血自千秋

——杨振宁博士凭吊昆仑关随访记

文 | 岑路

题记:杨振宁博士曾饱含深情地说过:我的夫人杜致礼在广西读过书;我的岳母在广西工作过;我的老丈人杜聿明曾经在昆仑关与日寇浴血奋战。凭这些,我就该到广西,尤其到昆仑关去看看。本文叙述的,就是杨振宁博士凭吊昆仑关古战场的详细经过。

作者(左)陪同楊振宁(右)访昆仑关古战埸。

那是1994年秋的事了。

南国的天空,飘飘洒洒地给广西大地抛下了无数雨丝。几辆小车 ,从自治区首府南宁出发,沿着邕宾公路冒雨朝昆仑关疾驰。

其中一辆小车,正坐着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及其夫人杜致礼,以及杜致礼的胞妹杜致廉。

杨振宁此次来桂 ,是应广西大学之聘,作为该校名誉教授而来的。

此时,杨振宁凝视车窗外,望着雨中的山川、稻田。广西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对他来说有着特殊的感情。

这次来桂,是他第一次踏上广西这块土地。对广西他既熟悉又陌生。他对广西的感情实在太深了。这种感情,最早应来自他的岳父杜聿明将军。

追溯起来,那是抗战时期的事了。1938年间,作为国民党陆军第五军军长的杜聿明,率部驻防广西全州。当时,杨振宁夫人杜致礼年纪尚小,便随父母来到全州读书。日寇入侵,杜聿明忙于军务,杜致礼兄妹就全由其母曹秀清照管。当时,曹秀清和军人家属们也忙于做军队的后勤工作。她除了担任“陆军第五军军人子弟学校”校长外,还兼任“第五军属工厂”厂长。虽然,杨振宁夫人杜致礼在广西这段时间是在战事纷繁中度过的,但这里,毕竟也留下了她不少儿时的回忆。

而更使杨振宁铭心刻骨的,是他的岳父杜聿明亲自在广西指挥了昆仑关战役。这次战役,是继平型关、台儿庄战役之后的又一次大捷,震惊中外,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作为杜聿明佳婿的杨振宁,对岳父当年金戈铁马,在广西指挥的这场战役自然十分关注。但可惜数十年一直旅居海外,无缘一睹古战场风貌。此次来到广西,便毅然决定偕夫人作昆仑关之行。

小车在公路上绕了几个弯,倏地,雄伟的昆仑关便展现在眼前。

待小车在山脚下停下时,坐在身旁的杜致礼轻轻地对杨振宁说:“到了,下车吧!”

杨振宁从凝思中回过神来,侧身打开车门下了车。

这天天公也作美,待我们一行到达昆仑关时,雨也止了。

杨振宁下了车,抖去一路风尘,举头仰望着眼前的巍巍昆仑雄关,敬仰之情不觉油然而生。他默默地记下了今天这个难忘的日子——1994年8月18日,并迅速打开微型摄像机,将昆仑关周围景物一一拍下。

昆仑关,雄峙于群峰之间,四周重峦万壑,谷深坡险,曲折盘纡,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9年11月15日,侵华日军凭借海空军做掩护,强行从钦州湾登陆,北犯南宁,进占昆仑关,企图切断我华南国际交通线,实行封锁政策。

其时,国民党陆军军长、杨振宁岳父杜聿明奉命率部驱敌守关。而盘居于昆仑关的日军,倚仗关隘险要,守备充分,更加之守关之敌乃日军精锐“钢军”板恒师团第十二旅团,装备精良。敌人分四个连队,设防于邕宾公路的百里沿线上。飞机大炮,一应俱全。夺关之战打响后,我军民凭着誓雪国耻、收复失地的决心,兼旬苦战,终于在12月31日全歼守关之敌,重创敌人王牌军队。当场毙敌旅团长中村正雄、第一联队长杉木吉之和坂田之一于阵前,其余之敌大队长、中队长和小队长皆大部丧命,约计歼敌4000余人。昆仑关之役,使入桂之敌闻风丧胆,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日寇的威风。诚如杜聿明将军后来写下一首《昆仑关之役》诗中吟道:

北海风靡骑道士,昆仑月葬太和魂。
扶桑万里樱花节,夜雨千家数泪痕。

这首诗,写出了昆仑关战役之惨烈,杜将军认为,那些死去的日本士兵同样是战争的殉葬者,他们谁没有父母妻儿?待到日本的樱花时节,士兵死难家属想起埋在异国土地上的儿子丈夫,只有伴着淅淅夜雨,“千家数泪痕”了。

杜聿明毕竟为一代儒将,颇有雅量大度,战役结束,他除了将死去的日本士兵一一掩埋外,还将其旅团长中村正雄安葬好,并题写了墓碑。尽管这位旅团长参加的是不义之战,但杜聿明觉得这位日本军官能打仗,是位“将才”,有资格与他交锋。

杨振宁对岳父杜聿明当年在昆仑关谱下气壮山河的一曲,感到由衷的敬佩。他在登上昆仑关墓园入口处牌坊时,对着杜聿明的题联“血花飞舞,苦战兼旬,攻克昆仑寒敌胆;华表巍峨,扬威万里,待清倭寇慰忠魂”尤感兴趣,他站在对联前凝思良久,最后,和夫人杜致礼及妻妹杜致廉在牌坊对联前合了照。

血战昆仑关

杨振宁及杜氏姐妹不顾年事已高,当他们登上昆仑关300余级石阶时,仍神采奕奕。一路上,杨振宁又谈起初次见到杜聿明将军的情景来:

杨振宁与杜致礼是1949年在美国结婚的。婚后二十多年来,杨振宁一直没有见过这位作为将军的岳父。全国解放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杜聿明被列为战犯之一进了功德林监狱。在监狱里杜聿明一直惦念着这位只身漂洋过海的女儿。他后悔当年已经与女儿同行到了上海,却偏偏为了替蒋介石卖命而退掉了去美国治病的飞机票。他诅咒自己为什么对蒋介石尽到了责任,而却对女儿失去了义务?他担心女儿的前途,更担心她的婚姻。后来,他听说女儿在美国与西南联大附中时的老师杨振宁结了婚,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1956年功德林监狱管理处宣布可以与家属联系,杜聿明迫不及待地给女儿写了信。这封信,通过外交部再转到远在大洋彼岸的女儿杜致礼手中。后来他得知女婿已成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时,非常高兴,于是,即为杨振宁写上一信,信中说道:“亲爱的宁婿: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金!”

杨振宁接到信后,看了一遍又一遍,他觉得信的内容虽然不多,却意味深长。他即拿过纸笔,给岳父回了一信,信的末句说:“我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关怀。”

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作为首批战犯获得特赦,杜夫人曹秀清便绕道从美国回到他的身边。此时步入晚年的杜聿明,更思念和渴望见到自己的女儿和女婿。直到1971年杨振宁偕夫人回国讲学,他的夙愿终于得到了实现。那天杨振宁夫妇刚走下机舱,即与前来迎接的岳父见了面。杨振宁紧紧地握住岳父的手,只见岳父热泪盈眶,百感交集,久久地凝视着他。

听着杨博士的叙述,我们也深有感慨。此时,我们禁不住问他:“你初次见到岳父,对他印象如何?”杨振宁很直率地答道:“我初次见到他,觉得他谈吐非凡,确有将军气度!”

楊振宁(左)与夫人杜致礼(右)。

杨振宁是位健谈之人,一边走,一边兴致勃勃地与我们交谈着。

当登上山顶时,一座高达十余米、状如一把宝剑刺向蓝天的纪念塔巍然矗立在眼前。此塔为纪念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而建,上有杜聿明题书“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杨振宁及杜氏姐妹在塔前驻足徘徊着。杨振宁对陪同的人员不无感慨地说:“和平时期,这里风景秀美,可谁能想到,当年此处曾尸横遍野啊!”

接着,他又走到塔东面镂刻着密密麻麻阵亡将士名字的石碑前,轻轻地抚摸着碑上刻着的名字,然后久久的为当年洒血捐躯、勇战外敌的将士行注目礼。

这时的天空,层云越压越低,似乎是代表英魂们向远方的来客叙述当年抗击日寇壮烈的场景……

随后杨博士一行来到北峰之巅,这里有座用花岗岩筑成的六角纪念亭。亭中竖立着一块杜聿明将军撰写的昆仑关战役碑文。

杜致礼仔细地辨认着碑文,她知道这是父亲和将士们用血和火铸就的一块丰碑。她深感欣慰的,是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这一段历史,没有忘记父亲曾有过这辉煌的一页!

她记得,杜聿明在功德林监狱写个人《自传》时,管理人员找他谈话:

“你的《自传》写得不错,可惜遗漏了一个重要事件。”

“什么事件?”杜聿明疑惑不解。

“昆仑关之役,你怎么不写进去?”

杜聿明忙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管理人员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肯定了他在抗战期间,尤其是在昆仑关战役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杜致礼看完碑文后,缓缓转过身来对旁边的陪同人员说:“请你们帮我拓上这幅,让我转给我的兄弟姐妹们。”

当他们走出六角纪念亭时,纵目远眺,昆仑群峰昂首挺立,小昆仑、凉伞山、仙女峰以及当年的六OO、六五三、四一一等高地历历在目。巍巍雄关不仅凝聚了中华民族抗战的碧血,还激励着中国人民振兴民族的奋斗精神。

归途中,杨振宁及杜氏姐妹在小车中仍不断地倚窗眺望着渐渐远离的昆仑关。杜聿明将军虽已作古,但登昆仑关却是杨振宁及杜氏姐妹的心愿。今天,他们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巍巍昆仑永远矗立在杨博士及杜氏姐妹心中,也永远矗立在炎黄子孙们的心中。

作者本文参加昆仑关全国征文比赛获一等奖。图为作者领奖时留照。

获奖证书。

【编者按】“一关通鸟道,万仞锁螺峰。”昆仑关位于南宁市东北部,距市区50公里,为桂南地区通往桂中地区的咽喉。秦始皇统一岭南时设关,宋代始建关楼,后历代不断重修重建。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和文人墨客为昆仑关题诗题联。八桂风将于近期推出一期《昆仑关诗词对联选赏》,诚邀广大朋友赐玉,请在下面“留言”处附上您的作品、姓名,期待大家的来稿,万分感激。

本期编辑:那居

《八桂风》微刊平台,主张切入生活,分享知识和见解,努力让其成为承载岭南文化之窗。

诗友投稿方式:

1.点击微刊下方“写留言”发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