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怎么调理?中医妙招在这里
高血压已成为现代人并不陌生的「老朋友」。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18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我国每4个成年人就有1个高血压。
对于高血压人群来说,降血压和稳血压是当务之急。
除了遵医嘱吃降压药外,中医调理还有哪些调理方法呢?
饮食调理
由于高血压患者多有头晕目眩、头痛等症状,所以中医认为可归属为眩晕、头痛、风眩、头风等范畴,主要病因为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年高肾亏、病后体虚等。
根据不同的体质类型给予适当的饮食调理,平衡阴阳,对高血压的防治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关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体质类型主要有痰湿质、阴虚质和气虚质。
主要是由于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通常表现为胸闷、头痛眩晕、食欲不振、舌苔厚腻、多痰等。
此类体质患者应忌食肥甘厚腻(如动物脂肪、内脏等高脂高胆固醇食物)、过度饮酒、嗜冷饮等,饮食以清淡为主,可适量多食冬瓜、白萝卜、薏苡仁等。
气虚质患者主要表现为面色晄白、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大便溏稀、夜尿清长等。
这类患者忌食破气耗气之品,可适量多食益气健脾之品,如山药、莲子、大枣等。
阴虚质多见于形体瘦长的老年人,主要表现为手足心热、舌红少津、眩晕耳鸣、便秘尿黄等。
这类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情志舒畅,应多食甘凉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少食性温燥烈食物,如辣椒。
此外,一些具有平肝潜阳、补益肝肾之功用,作用平和的中药可作为辅助降压的保健方法,代茶饮用,如可选菊花、枸杞子、决明子、生山楂、麦冬、罗布麻叶等适量泡茶。
按摩
穴位是人体经络的组成部分。穴位按摩可以疏通体表及内里、活络脏腑、贯通上下。
对患者相关穴位进行按摩,可以大大提高与降低血压有关的神经—体液调节的效率,从而对血压稳定有帮助。
取穴:
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
取穴:
位于足背,第1、第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波动处。
取穴:
仰卧,5趾跖屈,于足心前部正中凹陷处取穴,约当足底(足趾除外)的前、中1/3的交点,当第2、3跖趾关节稍后处。
按摩时以局部出现酸、麻、胀为准,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中药足浴
可选用吴茱萸20g、肉桂20g、川牛膝20g等,上药制成煎剂,用时加温至50℃左右,浸泡双足,两足相互搓动,每次浴足20 ~30 分钟,长期坚持具有一定的辅助降压作用。
温馨提示:
泡脚时注意水温,避免烫伤!特别是对温度不敏感的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注意。当足部有感染、外伤等情况时也暂时不宜浴足。
推荐运动
太极拳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调整阴阳失衡,每周运动3 ~5次,每次30 分钟左右,坚持约22周,有报道认为血压平均可降低5 ~11 mmHg。
八段锦将呼吸吐纳与心理调节相结合,运动量适中,每周练习5天,每日1次,每次2遍,30 分钟左右,坚持练习3~6个月可有一定程度的降压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调理方法只能作为治疗高血压的辅助手段,不能替代药物。如果病情需求长期用药治疗的,务必谨遵医嘱,千万不要擅自停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