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市的“一桥多名”现象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新市历代方志中,对于新市古桥名称的变化大多有详尽的记载,百姓对本地古桥的俗称也有既定传承,两者对比,反映出桥名的俗雅不同,从而可以让人深度体会“一桥多名”现象的文化特征。从新市各类琳琅满目的桥名中发现,既有它传统风雅颂的诗韵,更有人们以宗教的观点对生命的诠释与未来的追求寄托。新市自身是一处宗教文化高地,分布着儒、释、道与基督教,而桥梁在古代被视为人与天沟通的媒介,所以自古以来视桥为神物,在道教中被奉为神圣的建筑,所以反映到桥名的文化上,道教比其他宗教更有深入的涉及。
新市“一桥多名”现象,最奇的是位于新市北栅的“洪桥”,在它的桥史上冠有五个名字,分别是洪桥、西吴桥、总管桥、拾青桥,2013年编《新市镇新志》称“虹桥”。其中“洪桥”为道教设计内容,应该是明代人所为。“西吴桥”之名源出比较早,它的内空是出于南宋丞相吴潜家宅的地理方位,吴潜家的位置在“状元桥”西南堍,所以,对于吴潜家来说,“状元桥”为吴潜家东面的桥,故称“东吴桥”,而“洪桥”为吴潜家西面的桥,故称“西吴桥”。“总管桥”是因“洪桥”西堍傍依一座“总管祠堂”,故称“总管桥”,应该是在明代形成的称呼。“拾青桥”,也是比较早的一个名号,形成于元明时期,它是与“状元桥”之名相对应的有关励志奋发的内容,源出《汉书》,“拾青”指以学问求富贵,获取高官显位的比喻。至于“虹桥”一名,是在《新市镇新志》上出现的,疑为现代编纂人的误笔所致,“洪”与“虹”谐音,故有“虹桥”之误。
位于千年古刹觉海寺前的“寺前桥”,也享有四个名号,分别是福地桥、寺前桥、迎圣桥、寺院桥。“福地桥”为这座桥最早的古名称,此地古称为“福地”,故称“福地桥”,由此推论,“福地桥”之名应该比“觉海寺”建寺时间更早。“寺前桥”是新市人对这座桥的民间称呼,应该是觉海寺建寺后才有的,故称“寺前桥”。“迎圣桥”是明朝时“寺前桥”经过较大的改修后,由木桥变为石桥后才改的名字,从名字上看,这座桥面临觉海寺的南面,香客也多半穿越寺前弄而登桥入寺,让人有“迎圣”的佛光临沐之感,故称“迎圣桥”。“寺院桥”应该是“寺前桥”的另一说,说明桥的性质。,目前新市百姓一般对这座桥的俗称为“寺院桥”。
新市的古桥名中,“一桥三名”的也比较多,像位居于西安街的“跃龙桥”,又称“通济桥”和“行灶桥”。其中“通济桥”为最早的书载名,但民间俗称一直称其为“行灶桥”,后来到了清代才改书载名为“跃龙桥”。位于西河口陈家潭南面的“日晖桥”,又称“驾仙桥”与“石灰桥”。这座桥最早应称呼为“日晖桥”,民间误读为“石灰桥”,明代有人将其改名为“驾仙桥”。位于新市北栅的“状元桥”,又称“东吴桥”与“玄武桥”。“状元桥”之名源于新市人吴潜用心读书,求取功名成为状元的故事。“东吴桥”是指这座桥位于丞相吴潜私宅的“吴家园”以东,故称“东吴桥”。“玄武桥”是明代时有人按地理吉凶方位,从道教层面进行命名。位于东栅的平桥,又称“清风桥”与“亭桥”。这座桥最早称为“亭桥”,是因该桥上面建有桥亭,用作中介牙行及候客歇脚,故称“亭桥”。“亭桥”在方言里容易叫成“平桥”,故久而久之,民间便称之为“平桥”。明朝有人将其改名为“清风桥”,是以道教文化层面进行命名的。
新市桥名中“一桥两名”的为最多,像“西伏龙桥”,又称:“起龙桥”;保宁桥,又称:“朱家桥”;“普济桥”,又称:“萧家桥”;“米漾桥”,又称:“大官人桥”;“东伏龙桥”,又称为:“飞龙桥”;“安康桥”,又称:“东八字桥”;“普安桥”,又称:“西八字桥”;“透仙桥”,又称:“余庆桥”;“通仙桥”,又称:“仙潭湾桥”;会仙桥。又称:“新桥”、“万安桥”,又称:“小木桥”,等等。这些桥名的变化,多半是因宗教的介入形成了方志的书载名,而老百姓普遍喜欢称呼桥的“乳名”,它不因时世的沧桑变化而变化,让桥名保持了百姓的情感初衷。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