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作者:李红光[散文]过分奢欲终成空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过分奢欲终成空


文//李红光
“遥望家乡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可爱的小燕子,可回了家门……”每当耳畔响起那熟悉的旋律,谷建芬《妈妈的吻》,朋友,你可曾知道,曲中的小山村,就是我的家乡——小河。
小河,咸丰县清坪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因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流而得名。说山清水秀是小河的名片,那山大人稀便是小河的诨名了。有人戏称为“小河沟沟”,更有人吐槽“夹皮沟”。但真正的小河人是不带这么叫的。正所谓: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倘若非要用词语来形容,以物产丰富,民风纯朴,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来描述小河。那的的确确既没有褒也没有贬。简直就是岩脑壳碰石头——实打实。
从清坪出发,一路颠簸,行进约30公里,穿越二太平街,翻过阳藿坪垭口便是小河。放眼望去,除了山还是山,梁还是那倒梁。山连山,山重山,山上也是山,山外还有山。除了树还是树。大树,小树,珍稀树,几人合抱的大杉树,价值连城的金丝楠,百年树龄的“天枞树”,全身都是宝的伍倍子杜仲树,油桐籽山茶树,数不胜数,美不胜收。有山还有水,有水还有河。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蜿蜒曲折,流水潺潺,清澈明静,鱼翔浅底。说她狭,早晨出门回娘家,天黑叫儿关鸡鸭。说她环,十里不穿鞋,三十六道川。说她明,近怕鬼来远怕水,齐腰水深露脚背。说她清,男娃潜水羞仙人,妹儿梳装不用镜。更有一种美味叫河鳅,当地人喊“钢鳅”,属泥鳅的一种。有河鲜的高大上,少了泥鳅的泥腥浓。那鲜那嫩那爽滑,实在让人垂涎欲滴。问小河游子,你敢说不是奔着河鳅的味道,家的味道,妈的味道,才有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说辞。不说了,就此打住,说多了都是口水。
几近与世隔绝的小河,犹如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闺秀,不知是羞于见人,还是胆小怕生。更或是小河多泥鳅,压根就没有几条鲤鱼之缘故,“鲤鱼”跳出龙门的,吃上皇粮的,从古至今,把任村干部的算起,不掰指拇都数得过来,最多也就手指母加脚指头那么多。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依我看,地不怕偏,有故事就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故事传给后来人。这不,小河的“米在窝”就有一段美丽的传说。金窝银窝,不如小河的“米在窝”!“米在窝”、“米在窝”,传说多少辈,教育激励多代人。
话说200多年前,小河坎坎上住着一对中年夫妇,膝下无一儿半女,丈夫以打柴为生,妻子以缝补度日,夫妇俩生来勤劳善良,乐善好施。凡邻里有个大灾小难的,总是能倾其所有,大帮小助。对于人来过往,也总是诚信待人,童叟无欺。哪怕是对待做手艺的,搞买卖的,更或是讨米要饭,逃荒避难的,从来都是有饭同吃,自己有口热的,别人就不担心吃冷的,自己有口干的,别人就不会喝到稀的,总是力所能及,笑脸迎送。这在十里八乡也攒下不少口碑。两间茅草棚棚有鸡叫,有狗鸣,更有夫妇俩的笑语欢声。日子虽是过得清贫,倒也有几分心安。
然而天地轮回,岁月乾坤。岁月不但不等人,还不饶人。时间就在平淡得不能再平淡中一天天逝去。先前还年轻力壮的夫妇俩没几年功夫就变成了大爷大娘了。老大爷的腰一天比一天弯,老大娘的眼一天比一天花。老大娘缝补看不清了,就无法自食其力了。老大爷打柴也扛不动了,只能靠打草鞋营生,勉强度日。那年月,任凭他再怎么出早工,放晚工,做不完哒打夜工,都难以维持两个人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充其量也就勉强能够换回一个人的口粮。就这样,日子在饱一餐饿一顿中一天天地熬着,熬着……
说来也怪,天无绝人之路。有一天早上,太阳公公刚刚露出半张笑脸。老大娘照例早起,步履蹒跚地来到茅屋边,想寻几兜野菜熬汤,权且充饥。寻遍房前屋后。只寻得几片野菜脚叶。就在老大娘一筹莫展之时,突然发现茅屋旁碓窝上好像有白花花的东西在一闪一闪,仿佛在冲老大娘眨巴眼睛。她擦了擦眼,走近一看。这不看不打紧,一看吓得着实不轻。我的个天,这不是别的,这是米啊,白花花的米啊。她声音有些擅抖地急忙叫来老爷子,又是捏,又是摸,还不时作舌头偿。在确定是大米之后,便一粒一粒地抠,一颗一颗的掏。把个米掏得一干二净。身怕洒掉一颗半粒的遭雷打似的。足足折腾了约半个时辰,拣得一小碗儿大米。俗话说,饥不择食。对于长时间忍饥挨饿的老两口来说,来不及细想。于是老两口抱柴生火,淘米下锅,好一阵忙活。不大一会光景,白米饭,野菜汤,美滋滋吃着,喝着,乐着,笑得合不拢嘴!管它三七二十一,总算是吃了一顿饱饭。
第二天早晨,还是艳阳高照,还是茅屋旁碓窝边,还是白花花的米,还是不多不少一小碗儿。老两口这才细细端详,仔细思量。你说巧是不巧,原来碓窝上有一小眼窝儿,这米就仿佛是从那小眼儿里“屙”出来似的。而且还不多不少刚刚好一窝窝儿。老两口好生纳闷。心想莫不是二老一心向善,感动天地,如今菩萨显灵,助其养老。于是二老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菩萨保祐,作揖打拱,念念有词,朝东西南北四方拜了三拜。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如此。茅屋旁碓窝边“屙”的米加上老大爷打草鞋所得刚好够二老口粮。这样的日子约莫过了半年,有一天老大娘突发奇想:碓窝这样“屙”米好是好,可就是每天只“屙”那么一小碗儿呀,要是哪天老大爷不打草鞋了或者家里头来个把客人,又或者万一有个三病两痛什么的,那不一样要饿肚子?怎么办呢,怎么办?老两口想啊想,想啊想。最后一合计:何不找个石匠来把碓窝下面那个小眼眼凿大一点点儿呢。这样一来,一天岂不就可以多“屙”一点米了。老大爷不就可以不用辛苦打草鞋了。攒过一年半载,说不定还能有点余钱剩米呢。象鬼庞起的,老大娘说干就干,立马叫老大爷找来石匠,把碓窝眼眼整整给凿大了一圈儿。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老大娘满心欢喜,照例早起,头发胡乱地束了束,跑到碓窝边准备撮米煮早饭。可走近一看,顿时傻了眼!原来碓窝“屙”米的地方,什么也没有!老大娘揉了揉眼睛,趴在那儿看了又看,瞧了又瞧,什么也没有。再用手指抠了抠碓窝眼眼,还是什么也没有。又扯了一根篾条签签儿伸进碓窝眼眼去掏了掏,除了掏出来几颗石匠凿眼眼留下的石籽籽外,还是什么也没有。老大娘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顿时七窍来血,驾鹤西去。老大爷从此便没吃没喝,郁郁寡欢,一病不起。老大爷趟在病床上,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恍愰中他就象在做梦。梦见老大娘一脸血泪,跑来向他忏悔哭诉:我悔啊,我恨啊。我悔不当初啊。老天爷念你我老两口年老体迈,体弱多病,才大发慈悲,助其终老。谁知你我老两口生活有着落了,日子过安稳了,就忘了初心,贪欲忘本,不劳而获,天理难容啊,报应,报应啊。老大爷梦着梦着,据说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传说老两口死后,就埋在茅屋旁碓窝边。为了赎罪,求得菩萨饶恕。老两口的将身躯化作了一股清泉,从碓窝边经半坡田一直流到客场坝,麻竹坝,杨家坝,沙子坝,新田坝,还流过了胡家院子……如今的小河人,早就不指望碓窝“屙”米了。有了客场坝,麻竹坝,杨家坝,沙子坝,新田坝几坝坝活水田。只要勤扒苦做,那就是一碗泥巴一碗饭,那就可以今年吃米,明年还有米吃。家家有余粮,户户粮满仓。不过后人为了感谢老两口用身躯给我们化作的几坝活水田,就把原来老两口住的地儿,叫了“米在窝”。难怪常听到小孩子唱儿歌:金窝窝,银窝窝,不如小河“米在窝”。
听老辈人讲,“米在窝”,早些年还有两个土堆堆在那呢。只不过现如今坟茔早已不复存在了。据说碓窝还在,石匠凿的眼窝窝砧子印也还清晰可见,一条条的砧子印,看起来横七竖八的,模模糊糊的,隐隐约约的。有人说,横着看有点象个“贪”字,有的说,竖着看又有点象个“欲”字。那都是传说,我倒是亲眼看过,就是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象,就看到有个岩窝窝,说象个“口”字,倒觉得有几分贴切……
注:米在窝的“窝”字,本来是“屙”,但看起来听起来都不雅观,故改写成“窝”。图片由《醉美清坪风光》截图。
编审:余泉忠
作者: 李红光,男。生于1968年6月,1988年6月毕业于鄂西大学中文系,1988年7月参加工作,一直在咸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任教,曾在原《咸丰报》、《恩施日报》、《唐崖》上发表多篇文章。工作之余,喜欢看新闻,阅读文史散文,在学习写文章中曾多次得到县作协主席吴老师的指导,其中,我的好友县融媒体中心的曹征服记者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句话就是“写作可预防老年痴呆”。这更加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本人创作一直遵循“文学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原则,力争走出一条“草根文学”的新路子。
1. 为保护原创者权益,我们只收原创作品,即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发表过的文章。如发生抄袭事件,一切责任由作者自负。如因版权问题引起纠纷,请投稿人与版权方自行处理,本平台不介入其中。
2.文章类型为诗歌、散文、杂文、随笔、小说等均可。文章以2000字以内为宜,小说不超过3000字,诗歌一次2-5首,特别优秀的可安排连载。
3.稿酬规定:从2019年11月11日起,文章采用后,以一周时间为限,阅读量在100以下的,按赞赏金额60%计发稿费,阅读量在100-300的,按赞赏金额的70%计发稿费,阅读量在300-500的 ,按赞赏金额的80%计发稿费,阅读量在500-1000的按赞赏金额的90%计发稿费,阅读量超过1000的,赞赏全部归作者本人。发布的文章无赞赏金额则无稿费。稿费在文章发布的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红包或转账的方式发放,逾期未领视同放弃。10元以下(含10元)的赞赏及文章发布一周后的赞赏不发给作者,留作平台运行经费。作者请加主编微信15727260343。
来稿可发微信15727260343、tan15336693443,或发邮箱717326846@qq.com。投稿请附1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及个人生活照1张。编者收稿后会及时处理及时回复,一般不会超过一周时间,在此期间请勿多投,超过一周可自行处理。
平台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扫码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

  • 换到千般记挂

    老友香兰闲时会画两笔,写几幅书法,她的书法和画有自己的特色.画画写书法写文章都是爱好,不追高雅.每天画几幅画,写几幅书法,供自己自娱自乐. 前几天逗她,画一幅草堂品茶读书听雨图,立马唰唰即成.她拍视频 ...

  • 【随拍分享】高山猫-随拍池坝柏家庄到小河往陡坡

    【随拍分享】高山猫-随拍池坝柏家庄到小河往陡坡

  • 张晓辉:十八里河爷爷和十八里河奶奶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NO.2234] 十八里河爷爷和 十八里河奶奶 作者 | 张晓辉 ...

  • 段子:《追女生的技巧》

    反常 现在的孩子是不是都倒着长了? 小学生:"孙子,你爷爷我在这呢!" 中学生:"崽,小心爸爸找人打你!" 大学生:"吓死宝宝了,宝宝生气了!&quo ...

  • 平台作者:李红光[散文]浪花淘尽车轮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浪花淘尽车轮 文//李红光 我的老家很偏远,在小村.尖山与清坪的交 ...

  • 平台作者:李红光[散文]香樟树,永恒的春天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香樟树,永恒的春天 文//李红光 当你来到唐家坪,进入咸丰中等职校 ...

  • 李红光【散文】春天像一个娇羞的女孩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春天像一个娇羞的女孩 文//李红光(湖北咸丰) 春天是一个温暖的季 ...

  • 李红光【诗歌】母爱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母爱 文//李红光 母爱,似天 爱比天大 天下的孩子在母爱下成长 ...

  • 李红光【诗歌】写给父亲的诗歌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写给父亲的诗歌 文//李红光 一.怀念麦地 麦地的风景线 父亲用毕 ...

  • 亲情篇【全球华人文学社】特约作者李如喜/散文《怀念大姐》

    <怀念大姐> 作者/李如喜 时事变迁,沧海桑田,大姐的走,对我触动很大.回忆往事.总有一种怀旧感涌现在脑海之中,朦朦胧胧,时隐时现,心灵深处珍藏着的一段段往事,就仿佛像一串串春雨中连起来的 ...

  • 李红光【诗歌】童年好,童年趣,最忆是童年

    美             文             品             读             童年好,童年趣,最忆是童年 文//李红光(湖北咸丰) 一首童谣再次勾幻起我的记忆,让我欲 ...

  • 李红光【诗歌】再忆高考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再忆高考 文//李红光(湖北咸丰) 又是一年6月789, 天气依然 ...

  • 李红光【诗歌】我的大学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我的大学 文//李红光(湖北咸丰) 公元一九八六年, 那是我的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