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墙壁

  • 墙壁

我国古代建筑大多为木构架,在木构架的下部四外还有一层围护结构,这就是墙体。我国古代建筑的墙体材料主要有土、石、砖。土材料砌筑的墙称为“土墙”,石材料砌筑的墙称为“石墙”,砖材料砌筑的墙称为“砖墙”。土、石、砖在具体的建筑中,根据砌法的不同、外观形象的不同、装饰的区别,而生出各种变化,产生丰富的墙体形式,有檐墙、看面墙、扇面墙、包框墙、廊墙、风火墙、马头墙、干摆墙、磨砖对缝墙、空心斗子墙、花式砖墙等。除了围护个体建筑的墙体外,还有一些独立的墙,如影壁、回音壁等,更是丰富了墙的种类与形式。

  • 槛墙

在有窗子的建筑墙面上,由地面到窗槛下的矮墙叫“槛墙”。槛墙在宫殿、庙宇等建筑中多用黄绿琉璃砖拼砌,而一般住宅则多用砖、石、泥土砌筑。相对来说,北方较多使用砖石砌筑,而南方则多用板壁或夹泥墙。

  • 三合土墙

三合土墙即由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墙。三合土就是由石灰、砂子、卵石等合成的建筑材料。三合土墙体是土墙中最为坚固结实的一种,它可以作为承重山墙。

  • 竹筋土墙

在夯筑土墙时,在墙内放置一定数量的竹片,以起到加固墙体的作用。这种于土墙内放置竹片的做法,就像是现代建筑中在水泥内置钢筋一样,所以称为“竹筋土墙”。现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山区中,夯土墙仍然采用竹筋土墙的做法。

  • 空心砖墙

空心砖墙,多见于我国南方建筑,它是砖砌墙体中的一种, 又称“空斗墙”、“斗子墙”。空心砖墙是指墙的两面用砖立砌,成立、平交替砌筑,中间部分空出,空出部分多填上碎砖、泥土之类看似无用的零散材料。

这样的空心砖墙,具有明显的节约材料的特点,非常经济。但是它的稳固性却并不因此而变差,有时候这样的空心砖墙还可以作为荷载墙,真是经济又实用。同时,空心砖墙还具有良好的隔声隔热性能。

  • 空心斗子墙

空心斗子墙也就是“空心砖墙”,又叫“斗子墙”、“空斗墙”。

  • 砖墙

砖墙,即用青砖砌置而成的墙。青砖因为经过烧制,所以硬度大,砌筑的墙壁比较坚固结实,不易毁坏。我国很早即有使用砖的记载,但最初多用于墓室及塔的建造,而较少用在普通居住建筑上。直到明代,真正的砖砌墙体才比较普遍。

  • 清水墙

凡是墙体表面不加粉刷、不加贴面材料的砖墙,都叫“清水墙”。清水墙墙面上的砖缝多用泥沙或灰浆勾填,以防止雨水和风的侵入。同时,勾缝后的墙体外表看起来也更为整洁,虽然不华丽,,但是朴实、干净。

  • 版筑墙

版筑墙又称夯土墙,也就是土墙,是用泥土夯筑而成的墙。版筑墙,在众多材料建筑的墙体中,起源最早,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殷代的宫室、墓葬等都是版筑,唐、宋时期土墙仍然占有很大比例,直到明代时,砖墙才渐渐被普遍使用。土墙相对来说,经济耐用而且防火、隔声、冬暖夏凉。

  • 花式砖墙

花式砖墙,俗称“花墙”。花式砖墙的做法,是在墙体的漏空部位用砖瓦等砌成各种花样,或是将整面墙都做成漏空的花样,还有的干脆先烧好花式砖,然后直接砌筑成花墙,做法多样。根据漏空部位的多少、大小、位置,可以将花式砖墙具体细分为漏砖墙、漏窗墙、砖花墙等几种形式。花式砖墙多设在住宅内院或园林之中,它可以将院内或园林内的不同空间略加区分,形成相对幽静的小空间,但漏空的部分又有隔而不断的作用,不会让人觉得闭塞、郁闷。花式砖墙的做法虽然繁杂,但并不给人带来琐碎和厌烦之感,因为除了它本身形象非常美观、花样赏心悦目之外,其透空的部分往往能借调墙体对面的景致,而景致是会随着人的不断行进变化的,所以能让人百看不厌。

  • 漏砖墙

漏砖墙是花式砖墙的一种,即在墙洞处用砖砌成菱花或做出竹节等雕饰。

  • 砖花墙

砖花墙也是花式砖墙的一种,就是整面墙全部作为透空花样制作区域的花式砖墙,它就像是一个透空的大框,框内用砖瓦砌出各种花纹或图案,它实际上就相当于一段砖砌的花式栏杆。

  • 漏窗墙

漏窗墙也是花式砖墙的一种,与漏砖墙相似,只是因为其透空的墙洞部分开在墙的上部,大致相当于窗子的位置,而且一个个墙洞也似一个个的窗户,所以称“漏窗墙”。

  • 包框墙

包框墙,多应用于影壁、看墙、门墙。其墙体的裙肩,墙顶、壁身两侧,四边作实砌砖墙,形象就如一个镜框。框内为壁心,略为收进,壁心可砌成实砖墙、碎砖墙、土坯墙、空斗墙等不同材料形式。壁心表面可以不做粉刷而自然暴露出墙壁材料,也可以粉刷或抹灰,有的还有雕刻等装饰。包框墙在明清时期非常盛行。

  • 硬心包框墙

硬心是包框墙的一种做法,即壁心用方砖磨砖对斜缝摆贴面,不做抹面。有些较讲究的硬心包框墙,会在壁心中央和四角嵌饰砖雕图案,看起来非常华丽。

  • 软心包框墙

软心也是包框墙的一种做法,即将壁心抹灰做成白色素面,其周边用木条做成花纹图案压边,中间挂“平安”、“如意”等喻意吉祥美好的字牌,有的则在墙上加壁画,有的则干脆做成素面形式。

  • 墀头

硬山式建筑的山墙,是由台基处直达屋顶山尖处的,也就是说在山墙处没有出檐,而只在前后有出檐。这时的前后檐的伸出是有一定幅 度的,不能过大,如果过大的话自然就会失去支撑。但是,有的时候确实需要将前后出檐加长,有的甚至要伸出超出台基的长度,那么这时候我们可以将山墙的前后都向外延伸,超出檐柱之外,也就是在檐柱之外再砌筑上达屋檐、下至台基面的墙体,可以一直砌到台基边上,这样一来,从山墙正面看就多出了一截墙体。这段多出的、檐柱之外的山墙的上部,就叫做“墀头"。

  • 墀头装饰

墀头是建筑立面比较显眼的部位,因此特别注重装饰。北京四合院中的墀头装饰,内容就非常精彩而丰富多样,有团寿草龙、牡丹、菊花、松、竹、梅、博古图案、喜鹊登梅、太师少师、松鼠葡萄、子孙万代等。

  • 檐墙

处于檐柱和檐柱之间的墙叫“檐墙”,其中在建筑前檐的叫“前檐墙”,在建筑后檐的叫“后檐墙”。前檐墙一般多用于普通民宅,因为皇家的宫殿建筑和大型官、商宅邸,建筑多习惯使用门窗等作为前檐装修。后檐墙则普遍砌筑,北方建筑中的后檐墙因为天气寒冷的原因而砌筑得较厚,南方则大多砌筑得较薄。

  • 封护檐墙

建筑的前后檐,尤其是后檐,檐墙一直砌到屋檐下与屋檐相连。檐椽架到檐檩上但不伸出,外面的墙体砌到与檐平,将椽头完全封住,这种直砌到屋檐下的墙就叫做“封护檐墙”。清代硬山建筑的前后檐墙,特别是后檐墙,较常采用这种“封护檐墙”的做法。

  • 漏檐墙

漏檐墙也就是“漏檐”,是建筑前后檐墙的一种做法,与封护檐墙相对。即建筑的前后檐,尤其是后檐,墙体并不直接砌到屋檐下,而是在墙与屋檐之间留有一段空档,这段空档中的椽、梁、枋等部分都外露,梁枋上往往做出丰富多彩的装饰,非常漂亮。漏檐是一种较为讲究的檐墙做法。

  • 扇面墙

一般来说,在较为大型的建筑中,如宫殿、庙宇等,在其建筑物的当心间的金柱与金柱之间,会砌有一段墙体,并且这段墙体与檐墙平行,这样的墙就叫做“扇面墙”。扇面墙因为是室内墙,所以它既可以是砖、石、土等砌筑的实墙体,也可以使用隔扇、太师壁等相对通透的室内隔断。

  • 山墙

砌筑于建筑物两端的墙体,以支撑建筑上部的屋山。山墙的下部一般就是方正的、坚固的墙体,而上部则大多为三角形。这样的山墙大多出现在硬山、悬山建筑中。在歇山顶建筑中,山墙上部大多是山花。在南方一些民居建筑中,山墙上部也不是典型的三角形样式,而往往做成阶梯状的防火墙形式。

  • 廊墙

廊墙也叫“廊心墙”,就是建筑的廊下檐柱和金柱之间的墙。廊墙作为建筑中比较容易为视线所及的部位,往往也有一些讲究的做法。如,北京四合院建筑中的廊墙,其上段较大面积被称为“上身”,中心装饰极为多样:有素心做法,还有绘画,甚至是雕刻;内容题材可以是几何纹样、万字纹等吉祥纹样,也可以是花卉、鸟兽等。

  • 五行山墙

五行山墙就是将山墙做成“五行”的形状,所谓“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行山墙在广东、福建一带的一些民居中较为常见,如,广东潮汕民居、福建金门民居等,都使用五行山墙。使用五行山墙既有风水的意义,又能使整个地区的民居看起来形式更富有变化,更为丰富多彩。

  • 下碱

下碱就是山墙下面的一段,大概占山墙的三分之一。一般来说,下碱部分会砌筑得厚于上部的山墙段,这样有利于增强建筑的稳定性。

  • 防火山墙

山墙的上部高出屋面,最高能达到1米多,具有很好的防火作用。这样一来,如果有一家的房子着火,就不会殃及别家,所以这样的山墙称为“防火山墙”。防火山墙有很多具体的形式与做法,如,一颗印式、复合曲线式、人字式、猫拱背式、五岳朝天式等。它们还可以随意地组合、变化,式样丰富。

  • 封火墙

封火墙也就是“风火墙”、“防火山墙”。

  • 风火墙

风火墙也就是“封火墙”、“防火山墙”。“风”和“封”字为谐音字,所以民间就将“封火墙”俗称为“风火墙”,也称“风火垛子”。

  • 防火墙

防火墙就是可以防火的墙体。凡是砖砌的山墙或墙体,只要具有防火作用,都可以称为“防火墙”。当然,防火墙一般就指的是“防火山墙”。

  • 叠落山墙

叠落山墙是防火山墙的一种,这种山墙是高于建筑屋面的,最重要的是它的形体是随着屋面层层叠落的阶梯式,所以叫做“叠落山墙”。

  • 马头墙

马头墙也就是“叠落山墙”。马头山墙的形式是:山墙高出屋面,并随着屋面的坡度层层叠落,因为其叠落的部分看起来略似马头,所以称为“马头墙。

  • 影壁

影壁,又称照壁、照墙、萧墙,是设在建筑或院落大门的里面或外面的一堵墙壁,面对大门,起到屏障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一种极富装饰性的墙壁。影壁在造型上,一般来说和普通的墙壁没有多大区别,可以分为壁顶、壁身、壁座上下三个部分。影壁从建筑材料上来分的话,主要有琉璃影壁、石影壁、砖影壁、木影壁等几种。

  • 石影壁

“石影壁”就是石砌的影壁。石影壁主体全部是由石头砌筑而成,因此有雕饰也都是石雕,但是有些石影壁有时只加一-点抹灰,没有雕饰。有些素面石影壁,因为石块加工非常细致,甚至有方砖影壁的壁面效果。不论有没有雕饰,由于设计得当、巧妙,利用不同的砌法、有无石雕、雕饰繁简、不同的布局等方法,仍然建造出了形式多样、精彩丰富的影壁形象。

全部用石料砌筑的影壁,目前所存已不多见,所以石影壁的数量相对较少,现在北京紫禁城的景仁宫有一座这样的全石影壁。

  • 砖影壁

从顶到底全部用砖砌筑的影壁称为砖影壁,它在影壁中所占数量最多,寺庙和民宅中的影壁大多属此类,特别是北京四合院的影壁几乎都是砖影壁,大多都有精美的雕饰。

  • 木影壁

“木影壁”就是用木料制作而成的影壁。木影壁的实物留存也不是很多,因为木料在露天情况下,不耐风吹雨淋,易腐蚀,所以较难完好保存。也因此,这类影壁上部多带有出檐。

  • 砖影壁的装饰手法

砖影壁的装饰手法大体有两种。一是将砖筑的壁身部分外表抹灰,使之明显地区别于壁顶、壁座,形成色彩与材质上的强烈对比,然后再在抹灰的壁身中央进行装饰。当然,也有只抹灰不作装饰的,抹灰的壁身与周围的砖已自然形成对比。二是在影壁的壁身部分,用几种不同的砖面处理进行装饰,如在壁身的左右两边或上下左右四个边处用普通砖砌,而在壁身中央用方砖呈斜方格贴饰,并采用磨砖对缝法处理,这样的壁面平坦而细致,所以处理后的砖面也就与四周砖面有了明显的区别。有些影壁还在磨砖对缝的方砖上加饰砖雕,称为影壁砖雕,花、鸟、虫、鱼图案均有,丰富多彩。

  • 琉璃影壁

琉璃影壁,并不是说从里到外都是琉璃所制,而是外包琉璃构件与琉璃装饰的砖砌影壁,如,北京故宫、北海内的九龙壁,就是琉璃影壁。琉璃影壁只有皇家、寺庙等官式建筑中才有。琉璃影壁主要是在壁面上使用琉璃挂件,但有些琉璃影壁的须弥座也使用琉璃材料,影壁顶檐更是大多使用琉璃瓦覆盖。

  • 大理石影壁

大理石影壁就是由大理石制成的影壁,它与一般影壁相比别具风情。现存大理石影壁的实例极少,北京颐和园内宝云阁的下面,在“暮霭朝岚常自鸣"石牌坊南对面,就有这样一座大理石的影壁,影壁壁面中心用菱形的汉白玉镶拼,珍贵独特。

  • 过街影壁

过街影壁不是以材料和形象命名,而是以设置的位置命名,即在建筑之外、隔街设一面影壁,这样的影壁就叫做“过街影壁”。过街影壁和建筑之间的街道或道路是公共的,是对外开敞的大道,并非私人所有。而过街影壁对于其所属的建筑本身来说,并没有一般门内影壁的屏障作用,而是建筑空间与气势的一种延续。

  • 跨河影壁

跨河影壁也是以设置位置命名的影壁,即设置在所属建筑之外的河对岸的影壁,影壁与建筑之间隔着一道河,所以称为“跨河影壁"。跨河影壁与过街影壁一样,并没有屏障作用,而主要是为了界定空间和延续建筑的气势。这样的影壁大多属于寺庙、文庙等较大型的非住宅性建筑。

  • 八字影壁

八字影壁就是平面呈“八”字形的影壁。八字影壁有连在一起呈“八”字形的三面式影壁,也有分开设置于门]两侧呈“八”字形的影壁。

  • 门两侧的八字影壁

在建筑大门的两侧,各设置一座影壁,两座影壁相对,并且两者的外侧都略向前伸,使两者看起来呈“八”字形对立。这种立在大门前呈“八”字形设置的影壁,就叫做“门两侧的八字影壁”。

  • 滚墩石

“滚墩石”主要用在木影壁、小型的石影壁和一些垂花门处,它是安装柱子、稳定上部的影壁等建置的底座。其造型和宅门前的抱鼓石非常相像,因为其前后都属于外露部分,所以都做成雕刻精致的抱鼓石形式,而不像宅门处那样只将处在外面的部分做成抱鼓石。

  • 回音壁

回音壁,一般是指能将声音沿墙壁传送的环形墙壁。在北京天坛和清东陵等处都有回音壁的实例,尤其是天坛内的回音壁更为著名。

那么回音壁究竟为何能传声呢?这主要是因为这种墙壁是用水磨砖对缝的方法砌成的,因而墙面非常光洁,墙缝也细密整齐,加上圆形的墙体,阔大的墙内空间,所以能产生特别的效果。建筑声学在今天已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了,但对于处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的人来说,却是非常奇妙的事情。

  • 北京天坛回音壁

在北京天坛皇穹宇的外围砌有一圈圆形的青砖墙垣,直径达60多米,墙壁内侧光滑整洁,可以沿墙壁传声,这就是著名的回音壁。这圈回音壁只在南面开有三间门。如果你和朋友们到此游玩,两人分别站在墙边相隔足够远的地方,一个人贴着墙面只要小声地说话,另一个人耳朵贴墙就可以清晰地听见,而这在空气中是做不到的。这是因为墙壁利用了声学原理,墙壁结构与空间对声音的传播产生了影响的缘故。

  • 磨砖对缝

磨砖对缝,也称“干摆墙身”,是最为讲究的墙身做法。它是将青砖反复打磨使之细腻光润,然后对缝铺砌,这就称作“磨砖对缝”。磨砖对缝的特点是:墙面平整,没有明显的灰缝。这种做法多用于较为讲究的建筑,或是较特殊的建筑,如能传声的回音壁,或是影壁的壁心,也常用于槛墙或墙的下肩部位等。

  • 干摆

做磨砖对缝时,将砖摆好后再灌泥浆,称为“干摆”有时砌砖不用胶结材料,也叫“干摆’

  • 一丁一顺

一丁一顺是墙体砌法术语,又称“丁横拐”、“梅花丁”。砌筑墙体时,按建筑面阔方向砌置的条砖叫做“顺砖”,按建筑进深方向砌置的条砖叫做“丁砖”。一丁一顺就是一块丁砖接一块顺砖,丁顺交替砌置。

  • 一丁三顺

一丁三顺也是墙体砌法术语。它是一块丁砖接三块顺砖,交替砌置的形式。

  • 多层一丁

多层一丁虽然也是墙体砌法术语,但它与一丁一顺、一丁三顺等有较大不同。不论是一丁一顺,还是一丁三顺、五顺,都是每层上都有丁有顺,而多层一丁的砌法是在砌置多层顺砖后再砌置一层丁砖,不是每层都有丁有顺。如,唐宋时期的砖塔就常采用五层顺砖加一层丁砖的砌法。

  • 平砖丁砌错缝

平砖就是将砖平放砌置,丁砌就是将砖沿建筑进深方向砌置,错缝就是将上下层砌砖的缝隙交错开来。平砖丁砌错缝就是将砖按建筑进深方向平放砌置,同时上下层砖缝交错。这种墙体砌法在我国的战国时代即已出现,砌筑起的墙体相对较厚。

(0)

相关推荐

  • 古建中的墙分为几种?都有什么讲究!

    中国建筑有着明显的三段式特征.中间的一段由木柱.部分梁架.斗栱.门窗和主体墙组成.墙体是这一段中最有代表性的.上篇介绍了古建筑中墙体砌筑知识.今天介绍北方古建筑墙的分类. 分别介绍:山墙.墀头.博风. ...

  • 干货!古建筑墙体砌筑必会知识点!

    中国建筑有着明显的三段式特征.中间的一段由木柱.部分梁架.斗栱.门窗和主体墙组成.墙体是这一段中最有代表性的. 那么在墙体的砌筑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是: 1.不同等级不同样式的古建要砌哪种类型的墙? ...

  • 古建筑墙体概述

    古建筑屋身由墙体.木构架.斗栱等部分组成.古建筑中大部分建筑为梁柱造形式,墙体本身不承受上部梁架及屋顶荷载,但是在围护分隔.稳定柱网.提高建筑抗震刚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另外墙体的耐火性能较好,在建筑防 ...

  • 中国古建随笔(四)-墙体(一)

    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系统乃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 一.中国古建墙体特征 如前所述,中国建筑有着明显的"三段式" ...

  • 古建筑墙体的砌筑类型及其应用及砖料使用

    砖料分类 古建砖料的名称繁多,不同的规格.不同的工艺.不同的产地.同种产品不同的名称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派生出许许多多的名称,给使用上带来了不便.以域砖为例: 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墙身砖可分为五扒皮 ...

  • 砖墙厚度有几种尺寸?

    建筑除了最基本的梁柱外,墙体则是另外一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是为建筑遮风挡雨的围护,也是保障建筑安全性的重要一环.常见的有砖墙.现浇墙.玻璃幕墙等. 墙体主要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墙体要有足够的强度 ...

  •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图片欣赏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不论是苏州园林的秀美还是紫禁城的金碧辉煌无不显露着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今天小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布局角度的特点. 框架式结构 这 ...

  • 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美:山体与寺庙结下之缘,融入大自然的建筑

    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你会想到哪一种?皇家园林?还是江南古村落?又或者是四合院?在中国,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建筑.古村落的古朴自然美,皇家园林的辉煌与经典,都展示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建筑的追求也不同. ...

  • 【中国建筑史】重点知识点和画图系列之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北京·筑梦设计 2021 中国建筑史 重点知识点和画图总结 北京·筑梦设计 #前言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筑梦大家庭,2021年考研已经结束,2022年考研的同学已经在马不停蹄地备考当中. 考研这条路 ...

  • 收藏干货:一文读懂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四角飞檐翘起,或扑朔欲飞,或者立欲飘,让凝固显得欲动.九重宫阙晨霜冷,十里楼台落月明. --陆游<四鼓出嘉会门赴南郊斋宫> 这样的美,让全世界都为之惊艳! 今天,我们 ...

  • 既是中国古代建筑的苍穹,又是中国特有的建筑装饰,它就是藻井!

    藻井,是天花的一种形式,利用传统的榫卯.斗拱堆叠而成,是中国特有的建筑装饰技术. 层层叠叠,如伞如盖,雕花的缸沿上,相隔均匀的昂头组成一道道优美的圆弧,呈螺旋形上升聚于上凸的顶部中心,色泽灿烂的贴金配 ...

  • 王贵祥:看见的辉煌——还原中国古代建筑的复原研究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伟大国度.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如果从有遗址可考的河南二里头早商宫殿算起,至少也有3500多年的历史了.见于历史文献记载且有遗址佐证的大规模宫殿建造活动,至迟自 ...

  • 中国古代建筑——庭院文化

    "予寄迹城市,未能脱世累",这是当今不少扎根于城市的人不能避免的遗憾之一,我们享受城市的繁华,却同时又追求着自然的恬静.如此矛盾的两个概念,却在"庭院文化"这一 ...

  • 中国古代建筑独具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工艺及技术,可谓独具中国文化特色. 春秋末年,鲁国出现了一位民间发明家,他叫公输班(公元前 507 年 - 公元前 444 年),俗称"鲁班".据传,鲁班发明了锯子.钻 ...

  • 【营造学堂】中国古代建筑斗栱彩画

    斗栱与彩画,分别是中国木构建筑最为重要的结构部件和装饰手法.在中国古代建筑史的一般性叙述中,斗栱的结构性逐渐让位于装饰功能,同时,建筑彩画也历经了从庄重简朴到华丽繁复的变化,两种趋势相结合,使得斗栱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