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成长》

陈海贤:养育孩子最重要的是看见孩子。其实慢慢地,也许我们要补充上一点,就是看见我们自己,如果你只是听专家的话,你也没有找到你自己,你怎么教孩子找到自己。我们头脑中充斥着太多的应该,这些应该其实是很多别人的声音。
教条的副作用是,教条通常都是完美的,因为它很清晰,它就没有空间。所以自然地就会让我们觉得孩子也应该是完美的,他就应该符合这些教条,也会让我们要求我们自己也应该是完美的。
可是如果你知道我面对的是一个很现实、很灵活的关系,你就会发现有些规条不一定能百分之百做到,你也接受它就是这个情况。我的理念不是在教育孩子上有那么多应该,那些应该都是很远的东西,无论是应该他自由,给他选择,还是应该给他立规矩,这些应该其实无所谓,我们只要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不需要做完美的妈妈,孩子也是。
李松蔚:如果你们在一个大草原上看到两个不同的动物,一个是非常强壮、非常凶猛的狮子,另一个是非常弱小的小兔子,所有人都会觉得狮子是比小兔子更好、更厉害的一种存在。如果狮子准备吃掉兔子,你们就会忍不住想要去把狮子赶跑,你们会想保护,因为兔子太弱了,而狮子太强了。我会跟他们讲,如果你把你的手管住,你先不要去赶跑,你先去想一个问题,如果兔子真的这么弱,它是怎么可能在草原上生活千百万年的?
今天你能在这看到它这个事实,就说明了它可能有一些你不知道的东西,然后你会发现兔子的繁殖能力很强,它根本不在乎个体是不是很弱,会不会被狮子吃掉,因为它在很早之前就把自己的基因大量的拷贝出去。因为如果我们真的把狮子都赶跑了,兔子其实也会无限制地繁衍,也有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
作为父母,我们可能有很多刻板的印象,认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可能影响了我们如何看待这个孩子,我们要把这些刻板印象都加个“问号”,你想的不一定是对的。
尹烨:当孩子自己会自学的时候,他可能是快乐的,就像我们今天去研究生命科学,实际上你已经在挑战前人没走过的一些境界了,你是会快乐的。但是在法律层面上,这是一个做负熵的过程。就拿“背书”举例,背书最后都一定是不快乐,其实我们的本能就是“忘”。我鼓励你行为的时候,我们要能做到寓教于乐,但是当孩子还没有办法理解这件事情的时候,你要明白教育是不快乐的。
所以当孩子想放弃或者逃避,我们要和他一起去过这个难关,直到把他带上一个心流的过程,他自己可以按照他的这种状态,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把每个人都导入到他能够快乐学习的状态才是快乐学习。就像你跑步到有氧之前,一定要先过无氧,无氧就是我们讨论的那个不快乐的过程,因为它也在做负熵,也在逆人性,可是一旦到了有氧,人就停不下来了,因为特别舒服,你自己开始分泌内啡肽了,那个东西会刺激你,按照这个成就往前去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