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与赵高的末路悲歌 2024-06-23 07:25:10 汉帝国的建立之群雄逐鹿(十八) 当巨鹿之战惨败、长城军覆灭的消息传到首都咸阳的时候,秦二世和丞相赵高的惊恐与绝望可想而知。首都已经两次大规模增兵前线,北疆的长城军也大体都派出去了,帝国的家当几乎都扔出去了。现在前线传来的结果是,帝国的家当已经碎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帝国该怎么办呢?在章邯、司马欣一系的说法里,故事是这样的:项羽大人英明神武,带着大伙打得我们嗷嗷直叫。但我是忠于皇帝、忠于帝国的大忠臣啊,我还是苦苦支撑,并且不断派人向皇帝和丞相赵高请求救兵。没想到司马欣将军辛辛苦苦带着前线的第一手军情去恳求丞相赵高,他居然见都不见!赵高这是嫉妒我们的功劳啊。如果我们在前线打了胜仗,他就会以我们功高震主为由杀了我们,就像帝国当年杀白起、蒙恬那样。如果我们打了败仗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更会名正言顺的拿我们背锅,将我们正法。总之,赵高是个奸邪小人,他狼子野心,他阴谋谋害前线将士,他谋害皇帝、谋害帝国,他实在是十恶不赦啊!我们实在是报国无门,我们真想一死了之,可善良的我们又实在不忍心手下的将士们受罪啊。幸亏仁慈的项羽大王发现了我们的困难,向我们伸出了橄榄枝。项羽大王告诉我们,大家需要立即团结起来,解救关中受苦受难的民众。项羽大王还授权我成为新的关中王,和司马欣,董翳一起带大家杀回关中,解民倒悬。我和司马欣、董翳都被深深的感动了,我们决定抓住历史的机遇,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章邯一系说的那是一套一套的,所有史书正文也都认可他们的说法。不过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的论赞里完整引用了贾谊巨作《过秦论》,其对此有截然不同的描述: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根据《过秦论》的说法,章邯东征后拥兵自重,甚至拿着帝国的部队作为交易的筹谋,以此图谋自己的权势和名利。贾谊的说法和史书里章邯一系的说法几乎完全相反,谁说的更可信呢?贾谊是文帝时期人,他出生的时候汉帝国刚刚建立,他的父辈祖辈基本都完整的经历了秦末汉初的大变局。我们不敢说贾谊一定查阅过资料做过细致考证。不过《过秦论》是贾谊专门写给皇帝看的政论文,这种上呈的文章对史实的引用都非常中规中矩,断不敢信口开河。我们可以认为,当时类似贾谊这样的文人政客,都对官方记载里章邯一系的说法嗤之以鼻,对章邯是军阀的定义,在当时的知识分子圈可谓潮流和常识。从政治常识来理解,贾谊的说法也更符合逻辑。赵高想尽办法要谋害章邯、司马欣的说法,放在童话故事里或者军棋斗兽棋里,也许有点可信度。赵高是丞相,章邯他们是将军,丞相比将军大,所以丞相可以吃将军嘛。可你如果放在现实来看,就不太符合常理了。皇帝和丞相现在和章邯比谁更大?只怕皇帝和赵高自己都不敢说他们能比章邯大。帝国现在剩下的几乎所有作战部队都在章邯等将领手里,帝国的首都已经是个空架子了。帝国一度也幻想以王离等部队体系的将领加长城军足以制衡章邯等政府口将领。可没想到章邯等人心狠手辣,直接就把王离的长城军给卖了!(链接《巨鹿之战》)此时章邯部已经占据了黄河以北、漳河以南的地区,这块地盘就是古代广义上的河内陆区。长期以来河内陆区都是帝王之基的代名词,这里向来都是帝国数一数二的富饶之地。现在的章邯部在后勤物资上足以自给自足,帝国已经没多少抓手可控制他们了。皇帝和赵高还拿什么去和章邯斗呢?说起来,二世皇帝在这里也犯了和楚怀王一样的错误——他没有御驾亲征!如果皇帝亲临前线,章邯敢这么玩王离和长城军吗?多半是不敢的。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帝国面临大战时,经常会有皇帝御驾亲征,最次也会派出太子或者强势皇子作为三军统帅。御驾亲征未必能挽救帝国的败亡,但皇帝至少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被章邯、司马欣等人提裤头上摆弄。章邯、司马欣等人现在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带主力杀回关中,消灭皇帝和丞相,哥几个当皇帝或者关中王;第二个选择是投降项羽率领的反秦联盟,前提是你们得让哥几个在关中当王。无论哪种选择,章邯、司马欣、董翳等人就是冲着关中当王去的!秦二世、赵高都已经成了摆设,不管他们内心有多不甘,他们都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 然而,人之将死,其鸣也哀,皇帝和赵高仍然在尽力的扑腾,演绎着最后的悲歌。指鹿为马的故事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这个成语也成为后世强制性政治站队的代名词。故事在文学上很精彩,但和很多过于故事化的记载一样,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也备受质疑,近现代众多学者大致上有三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指鹿为马是真实的历史故事,这就是赵高阴谋篡位的前兆。第二种看法认为赵高只是一个坐火箭上来的官员,没有任何可以取代皇帝的能力和动机,这个故事纯属虚构。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但是在后世的传播中故事内容出现了走样和夸张。现在帝国已经岌岌可危,一眼望去看不到挽回败局的希望,这种情况下赵高哪还有和皇帝去争权力的想法呢?指鹿为马应该是皇帝和赵高应对当前局势的一种方式。比如说在帝国给大家看的战报里,帝国前线肯定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可是现在到处都在流传着帝国在前线打了大败仗的消息,甚至有人说敌人就要打到首都了,我们再不跑就全完了。这种说法盛行下去,首都到处人心惶惶,那非得出大乱子不可。帝国不得不再三辟谣,现在前线的形势非常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大家要安心的工作生活。可再怎么辟谣,也架不住雪花般从前线传回来的讣告啊。无可奈何之下,帝国只能举行一次指鹿为马的政治思想课,教育各级干部要统一思想,要以身作则坚定的带领大家不信谣、不传谣。好了,上面三种说法都介绍完了,这三种说法,哪种才是指鹿为马的真相呢?现有资料这么少,我们大约很难得到确切的答案了,一切取决于读者朋友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不过不管皇帝和赵高怎么折腾,他们的命运都不由自己掌握了,他们只能眼巴巴的等着章邯等人从前线传来的消息。七月,前线传来噩耗,章邯等人率领秦中央军投降了。皇帝胡亥和丞相赵高一下就疯了。其实章邯就算不投降又能怎样呢?他们向皇帝要求裂土封王,甚至时不时要求来个清君侧,皇帝有办法拒绝吗?不过不管怎么说,只要章邯还乐意挂秦帝国旗帜,皇帝和赵高总还能有个念想。没准哪天章邯司马欣他们一个大意,被俺们摔杯为号,一举拿下呢?再不济封他章邯、司马欣当个王,让他们在外面帮我们能多挡一天也算一天啊。可现在章邯一投降,一切都完了。二世皇帝只是个20来岁的年轻人,雄心勃勃的上来没两年被整成这样,他约已经彻底丧失了斗志。他离开首都跑去了西边的行宫望夷宫。皇帝为什么要跑去望夷宫我们很难弄清楚了,也许是做好万一有事立即西逃的打算。也许是想去祭祀埋葬在西边的列祖列宗,期望他们能显灵保佑。皇帝人虽然不在首都,却没有忘记天天派人狠狠的向丞相赵高问责。帝国付以全国兵力的主帅居然投降了,你这个丞相怎么当的?一年前行政口三巨头就是被问责后全部被灭族的,赵高当然知道,现在要轮到他了。于是赵高果断决定先下手为强!赵高可不是三巨头,他的底气强很多。我们回顾下《李斯》一节,首都部队主要由咸阳的县卒,宫内的卫卒,殿内的卫士和贴身侍卫组成。咸阳县令是赵高女婿阎乐,咸阳的县卒他女婿带出几队来没问题。皇帝离开了首都,身边的警卫部队会变少,警卫部队可以利用的工事更会变少。最关键的是,赵高长期是殿内卫士的高级主管,从中车府令到郎中令他都当过。整个卫士系统赵高的人脉很深,这让他有机会策反现任郎中令。随着阎乐率领的县卒和郎中令率领的卫士里应外合,守卫宫门的卫卒被全歼,二世皇帝被当场弑杀。小皇帝死前向阎乐苦苦哀求,他想见赵高和赵高谈判,阎乐不让!退而求其次,他想当个王,想当个侯,最后甚至想当个普通老百姓,然而阎乐告诉皇帝,赵高已经说了,你的唯一选择就是死。半年多前李斯被杀时,向儿子哀叹咱父子俩再也回不到在家乡小城的东门外一起遛狗的快乐时光了。现在这一切轮到了小皇帝。他从小就是受宠爱的皇子,大约少年时代就被当作接班人重点培养。一步步的,他跟随始皇帝走遍全国,他热忱的学习着怎么统治这个国家的各种知识。他等来了父皇的死亡,他终于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皇帝。他雄心勃勃,他《大开杀戒》,他《大刀阔斧》,他渴望让帝国留下自己的痕迹。没料到他接手的只是一个摇摇欲坠的空壳,转瞬间,帝国就轰然崩塌。在提心吊胆与无比绝望中度过了最后两年,死亡对于年轻的皇帝来说,也许也是一种解脱。逝者已矣,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挣扎。赵高抢先弑君以求免于一死,可杀完人以后咋办呢?就赵高这点出身这点地位,谁也不会搭理他啊。是,赵高现在是丞相,可那不过是小皇帝杀死了行政口三巨头后的破格提拔,到现在满打满算也不过一年的时间。一年的时间够干什么呢?还是大军不断被派出,首都没多少部队的大背景下。对于现在帝国内外的所有大佬来说,杀掉赵高就是现成的阶级跃升的好机会。而且赵高势单力薄,实在好杀。不过赵高绝不会束手待毙,他仍然竭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求一线生机。赵高的策略是派人向河南的大佬刘邦发投降申请。真心说,绝境下的赵高很顽强,也很有眼光和判断力。他现在急需要人保护,可他不可能在首都找到同盟,原因很简单: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朋友只能去外部找,那还有谁呢?章邯他们?他们不需要赵高,相反迫切需要杀掉赵高来获得篡位当关中王的正当性。项羽等河北联军?他们现在收降了章邯部秦中央军,兵强马壮趾高气扬,根本不需要赵高。但是河南还有个刘邦也对关中虎视眈眈。刘邦不够强大,刘邦需要赵高。只要刘邦能进关中,赵高就有机会苟活下去,甚至他日混成一方诸侯也未可知。都到这份田地了,赵高仍然能找到最适合、最有希望东山再起的道路,不得不说,赵高是个令人不敢小觑的枭雄。可惜赵高的根基太浅,一切都进行得太仓促,没等到刘邦进关中,他就被皇族大佬子婴诛杀了全家。 赞 (0) 相关推荐 章邯投降不仅因赵高也有主观因素,两次和项羽商量,索取雍王之位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秦国大将章邯降于项羽,随着章邯投降的20万秦军,是秦朝在当时唯一可以控制的机动力量了,带动其他兵力的话,在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调动,问题就是,章邯为何在尚可一战的时候,投降 ... 秦军最后的骄傲,投降了项羽 文 / 子玉 章邯的一生是无奈的一生. 公元前209年,因为戍卒陈胜在大泽乡划了一根火柴,天下的格局被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也因此被改变了. 其中就包括秦国的少府章邯. 作为九卿之一的高官,如果按照正常 ... 秦朝最后一个军神,章邯打不过项羽,为何还打不过刘邦 胡亥上台之后,逼死蒙恬蒙毅兄弟二人,加之王翦王贲父子二人去世,大秦帝国将星凋零,仅剩下一个章邯支撑. 公元前208年,陈胜吴广起义,掀起了秦末起义的大潮.这一年,几十万起义军逼近函谷关,大秦帝国岌岌可 ... 章邯请降,项羽:求饶也要打!结果二十万秦军被坑 历史就像一部精彩的蒙太奇电影,让我们把镜头切回项羽干掉王离后,休整军队与章邯对持的场景. 然而,王离战败的消息已传到了朝廷狗皇帝秦二世耳里,他三翻两次派人来骂章邯道:妈的,连个小小的赵国都拿不下,你是 ... 《逐鹿中原》之六:项羽入关 王离全军覆没后,章邯领兵退却.秦二世派人来责备章邯.章邯恐惧,派长史司马欣回朝请示.司马欣到咸阳三天,赵高都不召见.司马欣害怕,就往回赶,不敢走原路.赵高果然派人追赶,没有追到. 司马欣回到军中,报告 ... 章邯是常胜将军,项羽都拿他不下,为什么却轻易输给了刘邦? 秦朝末年,天下义军群起,兵锋直指秦都咸阳.关键时刻,时任秦朝少府的章邯临危受命,带着一群由骊山刑徒改编而成的军队前往戏水迎战义军. 根据<前汉记>记载,章邯率领的秦军有七十万人,而他的对手 ... 秦朝名将章邯曾向项羽请降,兵败于韩信后,却不愿归降刘邦,为什么? 秦末最后的名将章邯曾背叛秦朝,投降项羽,但此后在"楚汉战争"中,被韩信率领的汉军击败后,却没有投降刘邦,而是选择了自杀. 既然有过投降经历,相比不会在乎再投降,和他齐名,且有相同经 ... 欺骗秦始皇,刺杀秦二世,一代奸臣赵高,是如何死在子婴手上的? 公元前208年,项羽和刘邦分两路欲率兵进入关中,楚王与各诸侯约定"先入关中为王".次年,刘邦先入关中,秦三世子婴出城投降,短短十四年的秦朝灭亡了. 一.诛杀奸臣赵高 刘邦率兵进入关 ... 赵高为什么在秦始皇时期挺能干,却在秦二世时期如此昏庸?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年逾半百的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倒了.虽然他一生都在寻求着长生不老的秘方且"恶言死",但仍然无法抗拒生命的自然运作规律.随着病势一天天加重, ... 秦二世胡亥比秦始皇差在哪里?秦朝快速灭亡,不能光怪赵高和李斯 秦始皇嬴政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扫平战国六雄(韩赵魏楚燕齐)结束周朝分封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大一统的郡县制王朝--秦朝. 嬴政认为自己功盖三皇五帝,因此自称始皇帝,即秦始皇.接着在李斯的 ... 指鹿为马,杀害秦二世,子婴如何斩首赵高 有很多历史上的朝代,虽然比较短暂,但是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足够巨大的影响,比如秦朝和隋朝都是这样的朝代,在短暂的辉煌后悄然落幕,留给后人无尽唏嘘,每当我们回去研究这些历史的时候,总会感慨万千. 秦朝二 ... 秦王子婴那么容易就杀了赵高,秦二世为什么做不到? 最坚固的堡垒从来都是先从内部瓦解的!大秦帝国就如同那个坚固的堡垒,他拥有无敌的铁骑,大秦锐士之名,令东方六国胆寒!王翦.王贲.蒙恬.李信这些名将令六国残存势力不敢妄动.只要大秦不内乱,无论是六国的残存 ... 灭秦必胡《大秦赋》,秦二世是如何被赵高给忽悠瘸的 胡亥和赵高联合杀了大将蒙恬. 于是朝庭沸腾了. 秦朝百官一半出于恐惧自卫,一半出于愤怒出气,全都吵吵嚷嚷要告赵高. 这时赵高害怕了.多行不义必毙,此话并非空穴来风.如果一对一谁怕谁,可现在满朝沸腾,他 ... 西安秦二世陵,发现保存有一副赵高画像,光看画像就让人胆战心惊 西安秦二世陵,发现保存有一副赵高画像,光看画像就让人胆战心惊 秦二世是怎么被赵高带沟里的? 秦二世胡亥,是秦朝的末代皇帝. 始皇帝英勇神武,欲建千秋万世的基业,奈何二世而亡. (一)沙邱之变--被蛊惑篡位 秦始皇巡游到沙邱时断气了,断气前下了一道诏书,大概意思是让长子扶苏回咸阳即位.赵高与扶 ... 秦朝历史人物——赵高(中国古代十大奸相,中国古代十大罪人,中国古代十大太监) 赵高(?-前207),中国秦朝著名宦官.秦始皇死后与李斯合谋篡改诏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并逼死始皇长子扶苏.秦二世即位后设计陷害李斯,并成为丞相.后派人杀死秦二世,不久后被秦王子婴所杀. 关于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