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上书,可以很简单
我遇到的几乎每个孩子,无论是安静乖巧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爱极了这一本绘本——《不要打开这本书》。
01
一听这书名就会隐隐奇怪,“为什么不要打开,我就要打开试试”。也许,此时你已经伸出手捏着书角,想要打开一窥究竟了。
不过别急,让我们先看看封面:一个蓝色的小怪物举着一页纸,上面写着“去读点别的吧”。诶?我想又一个“为什么”在你的脑子里浮现出来了。
现在,你更想打开书了对不对?请再等一等。这次我们翻转180度来看封底,“把书放下”、“你今天不出去玩了吗?”、“去看电视吧!”……
看到这里,你已经忍不住想要看看作者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了,是吧?几乎每次给小朋友讲这本书,还没等我讲完封底,就会有小朋友跳到我面前来,忙不迭的要帮着我翻页。
好吧,我们翻页,不过得慢一点儿:哎呀,瞧瞧!书名页上,坐在沙发上看报纸里的小蓝怪已经发现我们打开书啦。怎么办,我们还要翻页吗?
“要要,当然要啦。”而接下来,小蓝怪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好言相劝、生气恐吓、假装无所谓、乞求利诱……想方设法地想要让看书的人不要继续再往下翻页。
可,这有用吗?听听,小朋友们嚷着翻页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清楚的记得有两次,我在给小朋友们读到下面这一页时,有小朋友冲上前来,用手使劲地拍打书里的小蓝怪。我问:为什么要拍打它呀?小朋友回答:因为它要关我们小黑屋;对,还说不给我们饭吃;还要没收书,它坏……
想想看,如果真有一个大人对着小孩说这样的话,小孩会感到无助,担心,害怕?那么,小朋友拍打的动作是因为无助而转化成愤怒的吧。
02
后来,小蓝怪使用各种招数无效,它既而大哭着讲述:自己曾经遇到一个可怕的巫婆,如果有人把这本书从头翻到尾,她就会把我变成一只青蛙。真的会这样吗?
书终于来到了最后一页,小蓝怪终于变成了青蛙,随着“呱”的一声小蓝怪跌倒在地。
故事结束了。
读到这里,往往小朋友们会一下子安静下来。盯着书看上一会儿,我常常会问上一句,“糟了,我们翻页把小蓝怪变成了青蛙,要不要一起帮帮它,把它变回来?”
孩子们这时总会大叫着“要”,那怎么帮呢?到哪儿去找巫婆?会遇到什么?怎么说服/打败巫婆?跟随这些问题和孩子们相互的激发,就会一点点生出各个不同的版本。
还有啊,这本书里并没有交待巫婆要把小蓝怪变青蛙的具体原因,是吧?所以,如果愿意和孩子再聊一聊小蓝怪曾经做了什么,这本书的前传便也就有了。
03
好了,回过头来,孩子们为什么会爱这样的书呢?
你也一定发现了,这本书从封面就开始跟孩子互动,缺少了读者这个故事是不完整的,对吧?孩子们参与其中,感受着在故事里行进、穿梭,选择的奇妙。
另外,书中有小蓝怪各种情绪的变化,读的时候会觉得无厘头,但读完再回过头来同理小蓝怪的感受就很不一样。不但能与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相连接,还能体验对小蓝怪情感的变化,本来恨得牙痒痒到后来想要去救它并且喜欢上了它。
再有,这本书里还有孩子们乐于想像的元素:魔法、怪物、巫婆,如果愿意跟孩子们聊一聊,前传和续集都有了,一本书一下子变成了三本书,小朋友们得多有成就感啊。
最后,再说到我们大人,读完这本书,会不会有些反思呢?
那些我们驾轻就熟的“好言相劝、生气恐吓、假装无所谓、乞求利诱”真的有用吗?我们给小朋友说的那么多“不要”真的有用吗?
你看看,这真不是一本一笑了之的书呢。这样的书,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都哪能不爱啊?
文|编 河马妈妈
-End-
书语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