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到了庄子才是最高境界,来见识下

道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哲学观点至今无人能超越,两千多年了,经久不衰,一定有其不可撼动的道理。

道家思想

尼采、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这些西方哲学家,如若站在道家思想跟前,立刻显得如此渺小。

这就是我国近代不出哲学家的原因,因为一个道家思想已经无人能超越了,怎么可能随便就出来一个世界级的哲学家?

近代西方出现的哲学家到是很多,那是因为他们仍不敌两千年前的中国哲学思想,所以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著名的哲学家,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实力强悍的结果。

西方哲学家

西方人的思维习惯

就拿“人的最高认知”这个命题来说,西方人至今仍然搞不明白。

西方人受到“真理论”的影响,所以如果要西方哲学家说出“人的最高认知”的答案,他们是不知道的,他们势必大动干戈,每个人加以对比,最终找出一个他们认为的最高的认知,最后得出一个标准答案。是因为他们大多只会“协议”生活,是多少就是多少,是什么物质就是什么物质特性。

所以外国人来中国也遇到一个有趣的生活习惯,买一个东西需要6毛钱,他有1块了1毛,店主叫他给1块1,方便找5毛他,但是他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弯来,明明是6毛,为何要1块1?你找我4毛不就可以了吗?

其实,这位外国人不懂得辩证思考,拿4个1毛的装在口袋里多麻烦啊,把原来那1毛拿出去了,人家给回他5毛,变成口袋里只装一张5毛的纸币就行,那岂不是更省事?

也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试图把这个道理跟外国人说明白,经过一番解析后,外国人算是明白了店家是为了他好这个道理,但是习惯上仍然是不能接受,依然是给店家1块,要求店家给他找回4毛。

这就是文化差异的问题,而文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古代哲学思想的坚持,导致一个地方的人习惯了这个地方的哲学思维习惯。

所以说,哲学家的厉害之处,在于长远的影响,而非当下立竿见影的反应。

中国人这就不一样,两千多年前,庄子就用一篇文章解析清楚了“人的最高认知”是什么,这篇文章就是《庄子》的第二篇“齐物论”。他告诉了后人,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要用辩证的方式去看待事物。不要一个劲地追求“真理”,因为“真理”是会变的。

所以,西方人的眼里,人的能量是无限的,但是要不断地追求知识,但是道家思维里则不这样,道家人有最高的人类能力方法。

道家思想

《庄子》的“齐物论”,人的最高能量

对于人的能力,道家和西方思想也有很大的不同。西方人认为人的能力如果需要提高,就要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这是“真理论”驱使的观点。

但是道家则有另一种方法。

要理解道家说的人的最高能量的方法,需要从几个概念出发。

首先道家认为宇宙能量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地籁”、“人籁”、“天籁”。所谓的地籁,只是大自然的一切,在《庄子》的“齐物论”里,作者开始以风为比喻,风吹起来的时候,有各种声音,就会对应各种特点,所以大自然里,不同的物质,也会有不同的能量,这是属于大自然的能量。

另外人籁,则说明人的语言和行为,也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是有限的,这就是“齐物论”里说的有限的能量,片面的。

而天籁则是大自然和人完美结合起来的能量,就叫天籁。要注意,这些说的是完美结合,因为大自然里,同一个事物,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换而变换,所以能量也会跟着变,所以人要完美地跟大自然搭配起来,才能收到天籁般的能量。

这个观点很紧密地契合了道家的基本思想理论,即亲近大自然,遵循万物之道。

道家,遵循自然的规律

人获取最大能量的方法

那么问题出来了,

简单来说,就是“不知之知”。只要理解了这句话,你就知道如何做一个“天籁”般的人了,也就是拥有最强能力的人。

“不知”跟“无知”是两个不同的理解,道家里说“不知”,带有主观意向的意思,主动权在当事人身上,选择不去知道它。但是“无知”,则没有主观的意思,是一种状态描述,就是对认识的不知道。

要想做到“不知”,就要忘掉你的“知”,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去,跟随大自然的规律去生活,你的能量自然就是“天籁”级别的。如果你非得在认知的框架内,不断去 研究,你很有可能跟大自然的规律不吻合,最后能量达不到“天籁”级别,因为要想做到“天籁”,就需要“人籁”和“地 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道家说的“不知之知”,也是道家思想之一“不为而为”。

与大自然结合

很多道家的人也理解偏了“不知之知”,所以用错了方法,他们认为“不知”就是“无知”,包括《庄子》有几篇的作者在内也都理解错误,他们赞美社会和无知的人,以及人类的原始状态,所以经常把圣人比作为婴儿和无知的人,因为婴儿和无知的人都是对知识一无所知的人。

但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并不提倡“无知”,道家说的“不知”,其实是有知识的,但是不要用现有的知识去提升自身能量,而是要想办法忘记现在已有的认知,身心自然,天人合一,你就能变成字强大的人。

所以《齐物论》有句话是这样的说的:“忘年忘义,振于无竞,故寓诸无竟。”

这里说得“无竞”,就是得道的人所往的境界。

这就跟西方的哲学有很大的不同了,西方人永远都在追求“真理”,没完没了,而我国古人在用“忘记认知”来实现切合万物的规律,最终达到最大的认知程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