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找准契机,积极改善班级生态
如果一个班级的生态状况不尽如人意,总是有原因的。或者是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生态创造上缺乏专业能力和情怀追求;或者是班级班主任-教师更换频繁,而不同班主任-教师的理念、风格和行动又缺乏一致性;或者是班级里面有一两个一般班主任-教师束手无策的学生;或者……不管原因是什么,班级生态一旦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到班级内每一个学生-儿童的成长,班主任-教师就应该及时采取科学的行动,和学生-儿童、家长一起,为改善班级生态而努力。
改善出现状况的班级生态,创造理想的班级生态,需要班主任-教师既有念兹在兹的情怀,又有基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通常,班主任-教师需要先全面深入地研究明白,出现眼前班级生态的缘由是什么。原因找到了,分析透彻了,才能找准改善班级生态的突破口和路径。与自然生态的改善不同的是,班级生态一旦出了问题,时日日久,即便最初的原因梳理清楚了,却不是每一种原因造成的问题,都可以直接针对原因本身就能解决。改善班级生态,需要班主任-教师能够善于找准契机,及时采取适切的行动,引起全体学生-儿童以及家长的真正重视,尤其是给学生-儿童带来更具吸引力的生态创造与成长期待,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改善班级生态。
契机怎么来?有的是在班级生活中突然出现的;有的是在班级生活中悄悄孕育着,需要班主任-教师慧眼发现的;有的是班主任-教师运用教育智慧,慢慢创造出来的……
契机的发现和创造,都有赖于班主任-教师对班级生态构建的重视;契机的利用,则有赖于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够对契机的价值做出准确判断,对如何将契机转化为班级活动或学生-儿童共同的成长期待,有洞察更有精心规划和设计。
一、洞悉缘由,创造契机,从“个别”儿童入手改善班级生态
在不同的生态领域中,都会有这样一种状况:有些个体在群体或团体中会起到不同方向的突出作用,从积极面或者消极面对群体生态产生巨大影响。比如,在一群人中,被称为“领头羊”的,具有巨大的号召力;被称为“害群之马”的,有可能将群体带上歧路或者影响群体的形象。
每一个班级,都是由一个个具有独特性的学生-儿童个体组成的,他们之间在班级环境中建立起各种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塑造着班级生态。笔者曾在《积极关注儿童个体,创造理想班级生态》一文中讨论班主任-教师应该如何关注班级中的儿童个体,指出理想班级生态是从学生-儿童的真实参与、体验和创造中慢慢生长出来的,关注儿童个体的真实体验,重视儿童个体的自我实现,是创造理想班级生态的基础。一个班级形成之初,或者新接手一个班级,班主任-教师要从儿童个体的“自带属性”、同伴关系中的角色意识、班级环境中的归属意识等方面进行认识和研究学生-儿童,为理想班级生态创造提供有价值的参照。班级中那些具有特殊“能量”的“个别”学生-儿童,往往对班级生态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一个班级里有这样的学生-儿童,从这一类学生-儿童入手,更容易促进班级生态的改善,重塑理想的班级生态。
笔者在接手一个被贴上“问题班”标签的三年级班之前,就耳闻了这个班级个别学生的故事。其中有两个男生和个别女生,一二年级两年里,经常无视课堂纪律,上课时捣乱、随意进出教室、破坏公物……老师和家长做了很多努力,最后都表示没辙。正因为老师对这几个学生的无能为力,整个班级生态就呈现出杂乱无章、消极颓废的景象。成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后,我调查研究具体情况,分析这几个学生行为背后的成因和动机,同时对班级其他学生如何看待这些行为做了细致了解,然后开始了“有计划”的行动。其中两个男生之所以会如此,一个共同因素是家庭教育的偏差(不同的是一个娇宠,一个简单粗暴),不同的是对自己行为的认识不一样,一个觉得理所当然,一个知道不对,但就是感觉管不住自己。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是,他们俩常常一起“行动”。而个别女生,主要是受到环境影响,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正确认知,以为随心所欲的表现很“酷”。
总体而言,造成班级生态出现状况的原因,首先是原来的年轻班主任-教师经验不足,无能为力;其次是班上这些“特殊”学生“能量”太大,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最容易受到“突出”行为的影响;第三是家长对孩子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已经很深刻,家长有心改变,却不知如何入手,结果与孩子相处方式更加“混乱”。
我意识到,要改善这个班的班级生态,帮助每个学生-儿童既学会从点滴开始,成就更好的自己,同时为班集体贡献“能量”,必须让他们看到这些“问题”学生因为我和大家的陪伴、引导而发生了积极改变。
首先,利用课间和午间活动时间,我陪他们一起游戏、散步、分享童年故事,逐渐成为全班同学的朋友和“偶像”,也成为这几个学生的朋友和“偶像”——他们以前的偶像是自己。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也就可以听到他们对自己行为的真实想法和评价,从而为寻找改变他们的方法和契机提供了重要线索。接着,我有意识地去挖掘和发现他们的优点,且在班级里适时大力表扬,观察他们面对认可和表扬的反应。每次得到表扬,他们都马上“正襟危坐”,一脸骄傲。看到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有上进心,希望从积极的方面被“看见”和认可,我又巧妙地“瓦解”了两个男生的“同盟”。
时机成熟的时候,在班级开展了“我能帮助谁,谁能帮助我”两两结对活动。我有意同时征求他们俩的意见,“建议”他们俩结对——如我所料,他们俩都“嫌弃”对方。“同盟”瓦解了,违纪捣蛋的行为也减少了,甚至有时候会暗地里比一比谁做得更好。
针对个别女生,我了解到她们都思维活跃,热爱阅读,好奇心突出,就在取得她们信任的基础上,让她们担当起更多的责任。其中一个动不动就与同学发生冲突的女生,喜欢向老师、同学展示各种创意,解说能力突出。正好,学校几乎每周都有来参观学习的外地老师,我就将教室里的接待任务交给了她。果然,她十分重视这项光荣的任务,在用心完成任务的同时,她也慢慢变得大方、合群了……
当这些“问题”学生的改变有目共睹的时候,我才进行第四步:再一次与家长探讨教育引导的有效方法。为什么这时候才又一次与家长一起探讨呢?因为家长曾经觉得自己已经没辙,而我让他们看到了孩子的积极变化,他们不仅有了信心,而且十分认同我的观点和建议。
大半个学期之后,经过近一学期的努力,整个班级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们积极向上,学会了相互理解、包容和帮助,每天的教室生活都有条不紊,阳光温暖。
笔者经常听到年轻老师倾诉,班上总有一两个极其特别的学生,老师家长束手无策,严重影响了班级生态。这种情况下,试图以集体之名来约束、改变这类特殊学生,进而改善班级生态,基本都会以失败告终。科学的选择,是专业而智慧地从这些“个别”学生-儿童入手,“个别”改变了,班级生态就改善了。
二、找准原因,发现契机,及时抓住机会促进班级生态改善
有一个班级里,学生普遍没有情绪管理意识,缺乏情绪管理知识和方法,从而各种大小冲突不断,教室里整天鸡犬不宁。班主任-教师利用成长课和其他机会,引导学生学习情绪管理,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但班主任-教师发现,有一个男生发生了明显改变,曾经是情绪最容易波动、激动的,慢慢变得平和,阳光开朗起来。之后的一次成长课上,班主任让这位男生分享自己情绪管理的收获,同时让大家回顾这段时间里这位男生面对冲突时的应对方式,从真实案例中看见了情绪管理的可能和好处。这节课上,每个人积极主动地为自己制订了情绪管理的目标。不久,班级学生的情绪管理明显有了巨大进步。
这个案例中,班主任-教师也是借助个别学生的变化来改善班级生态的。与上面的案例不同的是,这个契机不是教师精心创造出来的,而是在教室生活中主动发现的。发现了,抓住了,利用好了,就有利于班级生态改善了。
通常情况下,在一个习以为常的环境中,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往往不会积极期待有什么改变,哪怕环境生态是不健康的。这种情况下,如果其中有个体发生了积极的变化,那就要适时让这一个体成为榜样,帮助大家建立起信心,并找到改变的方法和路径。在一个生态状况不理想的班级里,及时发现并利用好积极变化的个体,是班主任-教师应该把握的契机。
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班级里,学生普遍缺乏集体责任感。尤其,只要是具体班干部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其他同学就会“视而不见”,多数学生的责任意识很淡薄。班主任观察发现,如果临时让某个学生承担一项具体任务,那个学生就会开开心心地认真对待。班主任-教师突然意识到,这或许就是改善目前班级生态的很好契机——用“班级服务岗”取代班干部制度。在班会课上,班主任-教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全班同学的相应。接下来,学生们就从班级生活需要出发,讨论需要哪些服务岗位,然后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开始认领岗位,并自主制定了具体的岗位服务职责。“班级服务岗”确定后,班级定期进行服务岗自评和互评活动。结果,不到半学期,班级学生的责任意识明显提升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切身体验中成为了共同浸润的班级文化。还有一个班级学生之间缺乏信任,大多数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将责任推到对方身上。班主任-教师组织开展了系列以“信任”为主题的游戏活动以及“发现同桌优点”的班会活动,一段时间后,班级生态也得到了改善。
如同个人的成长,总会受到某个关键事件的影响,班级生态创造,也会受到关键事件的影响。一个因为家长关系而影响到学生同伴关系的班级,有些家长常常以能够介入班级活动而感到自豪,但他们并不是单纯以协助班级工作或者提供必要支持为目的,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多“好处”。在一次游学活动准备工作中,有家长因为争当“志愿者”落选而表达不满。已经对班级和家长情况有所了解的新班主任,发现这是一个藉以改变班级生态的好机会,便决定以这件事为契机,召开一次家长会。在家长会上,班主任-教师既表扬了积极申报志愿者的家长,同时让家长静下心来思考,志愿者的职责任务是什么。
当然,家长都觉得志愿者是帮助老师组织、引导和照顾学生的,是服务者角色。班主任-教师便顺势提出,为了让全体学生感受到家长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同时确保所有孩子都得到锻炼独立好自理能力的机会,志愿家长将不会被分到自己孩子所在小组,晚上也与自己的孩子一个房间。这一做法,得到了全体家长的赞同,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班主任-教师对学生成长的真心关注。紧接着,班主任-教师分析了家长的行为和态度对孩子成长的巨大影响,对家校共育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游学活动过程中,几位家长志愿者及时向其他家长反馈孩子的情况,同时见证了班主任-教师对孩子们的关心和各方面的引导。尤其,在班主任-教师的有意安排下,那些以往因为家长原因而导致同伴关系紧张的孩子们,被分到了同一组,游学过程中学会了相互信任和照顾,相处融洽和谐。这些也被反馈给了所有家长。
游学结束后,班主任-教师又结合几件学生-儿童间发生的具体事情,与相关家长进行了探讨和沟通,让家长感受到了班主任-教师对学生成长的用心用情。慢慢地,家长们越来越信任班主任-教师,班级生态慢慢得到改善,学生-儿童在班级生活中,表现得越来越阳光。
班级生态的改善,方法策略有很多,创造和发现契机,抓住契机,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教师在“契机”上下功夫,是专业的体现,也是智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