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牟少华【散文】父亲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父亲

文//牟少华
我写过思念母亲的文章,但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写写父亲。因为父亲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退休工人。
一九三八年,父亲出生在利川野猫水村的一个地主家庭。
自我记事起,曾悄悄问父亲:“您出生在地主家庭,一定是像电影和课本中描绘的那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吧?”
父亲说:“其实不然。我所处的这个地主家庭,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靠的勤劳致富。既不请长工,也不雇佣人,更不收租子,有多余的钱也舍不得花天酒地、穿金戴银,而是用来买田屯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田土自然就比有些家庭多了不少。田土里的农活,全靠全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完成。”十二岁开始,父亲就和大人一起下田干活儿:整秧田、搭田坎……成人们一锄的活儿自己得用三锄才能完成;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全身像散了架似的。父亲的年少时代,就是在有书读、有饭吃、有衣穿、干农活中度过的。
一九五八年。父亲从利川一中初中毕业。没有了继续读高中的条件和机会,他被国营利川机械厂招考录用。从此,父亲走出农门,成为机械厂的一名正式工人,开启了他的人生转折。
那个年代,父亲虽然只是初中学历,但在当时的工人队伍中,学历算高的。扎实的知识储备,加上聪明好学,很快成为厂里的业务能手和技术骨干。后来,在全省的统考中,他获得了技师职称。父亲做过车工、钳工、机修工,当过车间主任、技术员、调度员、设备采购员,除了木工活,全厂所有车间和科室的各个工种的活儿,不但都有触及,而且完全能够胜任;尤其机修方面,在利川乃至恩施地区都小有名气。当时,利川卷烟厂、火电厂、化肥厂、盐厂、水泥厂、煤矿、气矿,建始县铜厂、恩施广兴厂,只要有机械设备故障难题,都会请父亲前往支持或“会诊"。不论是国营还是集体,几乎所有企业都有父亲的身影和足迹。
“文革”期间,父亲最终还是难逃厄运。毛主席早年曾反复强调“出身不由己,道路由自己选择。”那个时代,人们对固有的观念始终耿耿于心、难以释怀。父亲虽然没被划入"五类分子"之列,但因家庭成份问题,始终制约着他的进步和发展。
一九五九年。武汉冶金工业学院在利川招生,要求初中以上学历。父亲做完了语文、数学、政治的全部试卷,考试结束,对照答案,本应十拿九稳,但厂里的秘书将试卷锁在档案柜后,回到乡下老家,没按规定时限交卷,错失了上大学的唯一机会。也不知道是有意而为,还是受人指使,至今仍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
家庭成分这道致命的“坎",一直羁绊着父亲的身体和心理,自然而然也就影响到了我的心路历程。不幸之中的万幸,好在父亲行事低调,技术过硬,加上母亲苦大仇深、根正苗红、性格刚烈,不顾一切地为父亲遮风挡雨。所以,父亲倒没吃过什么大亏,一次又一次躲过劫难。为这事,我遭人白眼、歧视,对父亲心生怨懑;母亲更是没完没了地责怪、埋汰父亲。自责和内疚困扰了父亲一辈子。我知道,父亲不是在乎他自己的命运和前途,而是总觉得连累和亏欠我们母子……
在以后的日子里,父亲一直都用一种独特的方式,默默地守护着我们全家。他没有体贴和华丽的语言,没有无时无刻的唠叨,也没有日夜陪伴的温柔,以至于我对父亲的感情少了些许温情。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从来都是勤扒苦做、省吃俭用。从春天到秋天,从夏日到严寒,不停地工作、加班熬夜,日复一日地拼命赚钱。即使是在他出差期间,也是节衣缩食,恨不得一分钱当作两分来用,从来都只是在他的差旅补助中开销,绝不透支,更不会动用工资中的一分钱。有时出远门,为了给我们兄妹带点礼物,都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在他能力范围内,尽可能给予我们最直白的爱。
父亲虽然一辈子心态平和,与世无争,但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他对棋琴书画、吹拉弹唱,虽然谈不上精通,但样样都会(我也多少遗传了父亲的部分基因)。现在,八十多岁的父亲演唱《红梅赞》的水平,并不逊色于我。篮球、乒乓球、游泳水平远在我们兄妹之上。想当年,县里每年的7月26日,都要开展“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的群众畅游清江游泳活动。从西门老桥下水,一直到南门中路口上岸。父亲几乎年年都参加,从不缺席。父亲兴趣爱好很广泛,尤喜“四书五经”。父亲的熏陶,从小就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启迪。
对子女的成长教育。比起母亲的忧心忡忡,父亲对我们从来都是采取散养方式,更像是若无其事的旁观者。现在回想起来,父亲也许是受儒家中庸的影响,那么平淡,那么家常,那么低调。不像现在的父亲对子女管教和要求的那样,攥在身边,捧在手心,含在嘴里。记忆中,父亲对我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命里只有八斗米,走遍天下不满升"。看到你的成就,从不夸奖,内心再欢愉,也不把激情写在脸上,吝啬于表达一字一句;实际比谁都想走进你的心里,却又总是小心翼翼地保持距离。
父亲生活随意、看淡生死。在平常的日子里,父亲抽烟喝酒,饮食上也少有忌讳,从不讲究什么养身之道。每天两餐饭,早上10点起床,两个醪糟鸡蛋,雷打不动;下午3点,合渣配米饭;如果晚上饿了,烤点苞谷粑粑。粉蒸肥肉、猪蹄膀是他的最爱,但从不多吃。白天在广场玩玩棋牌,晚上看电视到深夜2点是常有的事,爱看中央新闻频道、文艺频道类节目,钟爱体育频道,只要有篮球、排球、乒乓球、斯诺克、围棋类等比赛,即使再晚都不会放过。在父亲的生活里,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讲,那就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父亲今年已经八十三岁。他腰不弯背不驼、耳聪目明,能吃能睡,身体依然棒棒的。体检结果,各项生理指标都比较正常,没有大病缠身。谈及生死,我们和父亲逗趣说,你好好养身,准能活到百岁。父亲很坦然的说,生死有命,顺其自然,只要你们好好的就行。父亲这一辈子,坚韧、充实。他只想平平淡淡地过完普通人的一生。
母亲离世二十多年了,父亲却一直陪伴着我们。如今儿孙绕膝、四世同堂,虽无大富大贵眷顾,却能自守自安。父亲能把生命的空间幅度转化为心理幅度,这就是对我们的最好慰藉,更是我们做子女的最大福气!
编审:陈章文

           

           

           

作者:牟少华,湖北利川人,1962年11月出生,现从事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为人真诚随和,喜欢旅游,追寻自由和理想,旨在放飞自我,放松心情。 

           

           

           

主播:相逢一笑,原名李建富,天津市滨海新区退休干部,曾多年从事广播电视和汉语言文字工作,并经常主持各类大型活动,其播音主持作品曾多次获国家和市级奖项。

           

           

           

1.凉城文苑公众平台不介入任何版权纠纷。坚决反对抄袭、洗稿等违反创作道德的行为。如因版权问题引起纠纷,请投稿人与版权方自行处理。因此,为保护原创者权益,我们征稿的范围仅限原创作品,如在其他微信公众平台上公开展示过的作品,平台一律不予采用,一经发现,直接删除。
2.平台征稿的体裁为散文(随笔)、诗歌(古体诗、近体诗及现代诗歌)、杂文、小说等。文章一般以两千字以内为宜,小说不超过3000字,诗歌每次1-4首,长篇小说可安排连载。
3.稿酬规定:从2019年11月11日起,文章采用后,以一周时间为限,阅读量在100以下的,按赞赏金额60%计发稿费,阅读量在100-300的,按赞赏金额的70%计发稿费,阅读量在300-500的 ,按赞赏金额的80%计发稿费,阅读量在500-1000的按赞赏金额的90%计发稿费,阅读量超过1000的,赞赏全部归作者本人。发布的文章无赞赏金额则无稿费。稿费在文章发布的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红包或转账的方式发放,逾期未领视同放弃。10元以下(含10元)的赞赏及文章发布一周后的赞赏不发给作者,留作平台运行经费。作者请加主编微信15727260343。
来稿可发微信15727260343、tan15336693443,或发邮箱717326846@qq.com。投稿请附1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及个人生活照1张。编者收稿后会及时处理及时回复,一般不会超过一周时间,在此期间请勿多投,超过一周可自行处理。
平台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如有疑问,请点击《凉城文苑》公众号“联系我们查看详情
作者近期作品牟少华【散文】乡趣
扫码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