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的管控方法

原创 张坚 精益工场 2020-11-04
衡量质量水准的最直接指标为合格率。稳定生产状态下,四个时间点极易产生不合格品:
一、员工交替的时候:主要指新员工上线容易造成不良品。
二、设备变更的时候:用了新设备或新模具夹具,容易产生不良品。
三、材料变更的时候:指换了供应商、或者换了材料规格,如原先用某型号焊条,换成了一种新型号焊条。任何材料变更都必须经过相应验证程序。
四、方法变更的时候:指作业手法或工艺作了变更。
其中,人是最大的因素。我们国庆节,国外不放假,需要在放假前赶一批货出来。此时,人员工作状态不稳定,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春节前后也是容易出质量问题的时间点,春节前,在外打工的人想着如何回家、如何订票,心思可能不在工作上,春节后,有些人干脆在老家不回厂了,企业又要招一批新员工,这时都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上述时间点都必须多加注意。
出现了不合格品之后,管控需要做到八个字,分别是“标识”、“隔离”、“记录”、“报告”。
一、标识:发现不合格品后及时做好标识。否则,不合格放在那里,忘记到底是哪里不良,又要测量一遍。推荐的做法为,用一张标签纸注明不良类型,箭头指向不良位置。
二、隔离:将不合格品放置于不合格品框或不合格品区域。通常,不合格品框或区域有明显的标识。
三、记录:将不合格的数据记录下来,以便于后续的汇总分析。
四、报告:对于超过正常范围的不良,应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以便于及时进行干预。
对于已产生的不合格品,总体管控原则为:不外流,不误用。即不合格品尽量管控在企业内,不要流入到市场,否则会直接造成客户投诉或企业信誉损失。不误用是指不合格品与合格品不能混淆,产生误用现象。
原作文章,作者张坚
尊重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