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这些称呼你未必都懂,拥有最多庙号的竟然是他

对皇帝的称呼不是小事,既不能直呼其名,又要威风便捷地被提及,这在古代士大夫那里,一直是一件头疼的事。于是,庙号、谥号、年号、尊号被发明出来,用于称呼皇帝。简而言之,庙号是用来方便把自己放进太庙供后代奉祀的,死了才有。电视剧《走向共和》里,慈禧太后垂死而不瞑目,张之洞上前说了一下光绪的庙号,慈禧就放心地去了。谥号是皇帝死后,臣子对其一生功业的评价;年号则是用来纪年。

“祖、宗”之争

古人说,天子七庙。也就是说一个王朝里面,如果每个皇帝死后都建庙的话,随着王朝的持续,会越来越多。《礼记》就做了一个规定:除太祖庙外,要依次毁去较早祖先单独修建的庙,把它们的灵位迁到太庙里面,使宗庙总数保持一个恒定数字。有一些功劳格外出众的君主,就会上庙号以示尊崇,永远立庙祭祀而不毁去,所谓“百世不祧之庙”。

关于古代皇帝的庙号,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打江山是祖,坐江山是宗,祖的地位远远高于宗。太祖作为是宗庙中的始祖,主要授予开基肇业的皇帝,如刘邦、赵匡胤、朱元璋的庙号全部都是太祖。

什么????大家挂在嘴边的不是汉高祖刘邦吗?不妨翻翻《史记》,里面还原过给刘邦确定庙号和谥号的过程——“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显然,刘邦的庙号是汉太祖,谥号才是高皇帝,但司马迁就是任性地要叫汉高祖,后世也就叫习惯了。

这里面也有不按规矩出牌的朝代,如隋、唐开国皇帝杨坚和李渊的庙号都是高祖。其实,自南北朝开始,人们就喜欢管开国皇帝称高祖,刘裕、石勒、萧衍、陈霸先这一干人的庙号都是高祖。这种混乱的局面,正好说明了当时高祖和太祖是等价的,不过从辽宋开始,王朝建立者全部为太祖,再无“高祖”了。

理论上说,第二代皇帝的庙号应该是太宗。如汉唐宋明清五个王朝的第二代领导人刘恒、李世民、赵炅、朱棣、皇太极,无一不被尊为太宗。

即便贵为太宗,也还是要比“祖”的庙号逊一筹。比如元太宗窝阔台在世祖忽必烈面前,评价是明显不如后者的,汉太宗刘恒(文帝)也明显不如汉世祖刘秀(光武帝)。能获得世祖庙号的,往往都开辟了该王朝的一个全新历史时期。

当然世祖也不是随便能当的,宋高宗赵构去世后,尤袤等大臣定号高宗,洪迈独请号世祖,理由是赵构如刘秀一般“中兴”了宋朝基业。尤袤的观点是:太上亲为徽宗子,子为祖而父为宗,失昭穆之序。刘秀不是哀、平二帝的直系后人,其称无嫌。

康熙皇帝是清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因为第一帝顺治已经称为“世祖”,那么康熙帝的庙号应该称“宗”,是在雍正帝的坚持下,依旧被定为“祖”,并且是“圣祖”,也是空前绝后了。要知道,之前唐、宋分别上圣祖庙号的都是李耳(老子)、赵玄朗(财神)这些大仙。

除此之外,带“祖”的庙号仅有刘备和南唐李昪的烈祖、北齐高洋的显祖等,而带“宗”的庙号则五花八门,需要严格区分。如“文、武”这样在谥号中明明听着很美好的词,在庙号里也是贬义。如汉武帝、汉光武帝、魏武帝这些谥号都很霸气,但唐文宗、明武帝、清文宗这些庙号,都是性格懦弱或残暴的代名词。

因为庙号用词和谥号是两套体系。庙号中好词太多,文、武显得不够劲。就好比夸一个孩子“机灵”是褒义的,但你夸他的同学们是“天才”,这个“机灵”就弱了。

谥号是怎么被玩坏的

庙号制度从商朝开始,皇家非常谨慎,拿两汉来说,整个二十余帝,有庙号者不过七人。但没有庙号,也得称呼上一代皇帝呀!有人说了,只要是皇帝,就一定有谥号,用谥号是一个非常简单方便的方法。

到唐朝的李治、李隆基时期,又出问题了。武后给李治和自己改了个新称呼——“天皇”“天后”。但李渊、李世民怎么办?只能跟着改谥号了,李治就把李渊的“大武”改成“神尧”,把李世民的“文”改成“文武圣”。

武则天称帝后更是创造了一个新体例:尊号。意思是活着就可以上美称了。李隆基特别喜欢这种尊号,到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时,他已经是“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了。没办法,他又顺便改了几个祖宗的谥号,李渊改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改成了“文武大圣大孝皇帝”。

自此以后,皇帝谥号全部变成了这种裹脚布,越来越长。到清朝,皇帝谥号已经扩充为二十多个字,如康熙帝的谥号就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谁记得住?就算是照着读,也难保不会出错。

唐代宗时期,颜真卿曾上奏,认为大家都用初谥多好啊,高祖称为武皇帝,太宗称为文皇帝,以此类推。当然,这个建议最后没通过。怎么办,那就用庙号来称呼啊!打批发,每个皇帝都“发”一个庙号,皆大欢喜。

“子议父,臣议君”

庙号与谥号一样,都是“子议父,臣议君”。秦始皇认为,下议上是为大不敬,所以秦朝不搞这一套,而是用数字的形式一代代传下去,这也是西方通用的方式。

到了汉朝,秦朝那一套被废除了,西汉王朝除了汉太祖刘邦,太宗刘恒、世宗刘彻、中宗刘询也拥有庙号。

为什么大名鼎鼎的汉景帝也没有庙号,“稍逊一筹”的刘询(宣帝)却有?答案很简单,这个庙号是汉平帝时期王莽上的。

东汉初年议及西汉诸帝的庙号问题时,刘秀批准将元帝的庙号高宗、成帝的庙号统宗、平帝的庙号元宗去掉,最终只保留了高、文、武、宣四帝的庙号。东汉后来,曾给和、安、顺、桓四帝上过庙号,到董卓专权时,这四帝被认为无德,就把他们的庙号都给取消了。

历朝历代,对庙号的评定非常严格,不够的,没有资格。即便后来每个皇帝都有庙号了,后世也会根据文治武功,在具体文字上下功夫。

例如宋神宗的庙号就是司马光主持商定的。“神”这个字有“功业不足,半道而废”的意味。宋神宗熙宁变法草草了事,意欲征服西夏却几遭惨败。同样,明神宗万历皇帝从中兴到怠政再到最后干脆不上朝,此二人以“神”字为其庙号,都是很恰当的。

总的来说,在庙号这件事上,正直的臣子秉求公允,对皇家也不是太买账。乾隆帝死后群臣议庙号为高宗,嘉庆最初是反对的,理由是“唐高宗、宋高宗都不怎么样,元、明两朝都就没有再出现高宗”,但最后还是没能改变群臣的决定。乾隆帝成为高宗后,依然不能改变这个庙号明褒实贬的味道。

反过来说,如果皇帝足够强势,百年以后,子孙也不该乱改其庙号,这里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一开始被尊为明太宗的朱棣。

嘉靖帝的父亲兴献王没有当过皇帝,根本不能入太庙,但嘉靖帝偏要勉强。可惜太庙中的名额已经满了,兴献王要进去,就必须祧一个出来。

按规矩,被祧出来的第一顺位应该是朱棣,但嘉靖帝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经徐阶等人点拨,把朱棣的庙号改为了“成祖”,这样可以使他与朱元璋同为“万世不祧之君”,而被祧的就是仁宗朱高炽了。

嘉靖帝能改以前的,自然也担心死后自己会得到什么庙号。他生前曾明确表示不想要世宗,结果死了以后大臣们还是给他定了世宗这个庙号。比他早一千多年的魏明帝曹睿更直接,生前就定好自己庙号:“景初元年(公元237年),有司奏,帝为烈祖,与太祖、高祖并为不毁之庙,从之。”

值得一提的是,崇祯帝朱由检被上的庙号之多,可能是排在前列的了。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即位之后,先称其为思宗,第二年又改为毅宗。隆武帝即位后,他把崇祯帝的庙号改为威宗。在北方,清军在吴三桂带领下,打着替崇祯帝报仇的旗号入关的,还给朱由检上了庙号明怀宗。但后来又去除了怀宗庙号,改为庄烈帝。直到民国,崇祯帝才又被公认为庙号为明思宗,原因就不言自明了。

参考资料:《礼记》《史记》

(0)

相关推荐

  • 庙号是什么,有高低之分吗?

    提前庙号,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提起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都知道.高祖和太宗都是庙号,这里要说一下,刘邦的庙号并不是高祖而且太祖.一般一个皇帝除了名字,最多有四个称号:谥号.尊号.年号.庙号.有庙号的 ...

  • 太祖、世宗、玄宗、熹宗、思宗,这些庙号都有什么区别?

    庙号,意思就是皇帝在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最初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合于太庙祭祀称之 ...

  • 古代皇帝的“祖宗”评级:什么水平称“祖”,什么水平叫“宗”?

    本 文 约 5800 字 阅 读 需 要 15 min   如果对中国历史有最粗浅的了解,就会发现,提及帝王,不同时代的通行的称谓是不一样的. 汉朝的皇帝,一般称为某帝,如汉文帝.汉武帝.汉献帝. 唐 ...

  • 刘邦庙号是汉太祖,为何却被后世称为“汉高祖”?

    庙号最早是商朝开创的制度,根据史籍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太祖.世祖.太宗.中宗.高宗.世宗等正统庙号. 商太祖:成汤.商太宗:太甲.商世祖:盘庚.商中宗:太戊或者祖乙.商高宗:武丁.商世宗:祖甲. 分歧在 ...

  • 新手常见的油耗问题,老司机也未必都懂(1)

    在汽车论坛混,经常会看到各类新车新手,汽车小白们提出一些关于油耗的问题,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老司机也未必一定全知道.今天咱们就选择了新手常问的几个问题,你是不是也都知道呢.问题一:为什么我的车油耗比 ...

  • 新手常见的油耗问题,老司机也未必都懂(2)

    本以为这个话题没什么可写的,后来发现需要解释一下的问题还是很多的,看看能续到第几期. 问题五磨合期以后油耗会下降吗? 磨合期是很多新车主比较关注的,一部车的前三千公里磨合好了,车子的整体寿命和状况就比 ...

  • 大道理,你未必都懂!

    作者/梅森 如何看待20cm 我猜大部分人没想明白这个事儿,所以我先给大家敲敲脑袋! 注册制也搞了这么长时间了,20cm确实让大家玩的很爽,尤其是过去3个月,大盘没有更多板块概念亮点,除了新能源汽车和 ...

  • 孩子都懂的道理,你未必懂!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梦鹿君 今天去超市买东西,因为是周末,超市的人很多,超市的地下车库也停得满满当当的,很多人为了图方便,特别是超市入口,乱停车的更是多.但是,大家还保持基本的交通道德,并没有把路堵死 ...

  • 形意拳杂谈19:一轴到底,人人都会的转动,未必人人都懂

    练拳是需要体会的,只有静下来,才谈得上体会. 说白了,拳术中的动作,都是日常生活中人人都会的动作.形意拳没有高难度动作,每个动作都是不学而知,不虑而得的.练拳不是学新动作,而是重新体会日常原本就会的动 ...

  • 车上隐藏的8个实用功能,你知道几个?老司机都未必全部懂

    大家好,欢迎收看根哥说车.很多新手朋友在刚开始开车的时候,对于我们车上的一些功能可能说掌握得不是很熟,有一些汽车上的功能其实是非常实用的,但是却发觉不到,或者说在开车的过程当中,没有想到它会有这个功能 ...

  • “沆瀣一气”的词义大家都懂,“沆瀣”原义指什么,未必人人明白

    成语"沆瀣一气":词义大家都懂,"沆瀣"是什么未必人人明白!"沆瀣一气"的词义大家都懂,但"沆瀣"指啥,未必人人明白!& ...

  • 唐寅的“风流倜傥”世人皆知,然而其山水画未必人人都懂

    [摘要]:在中国山水画领域中,唐寅占有一定地位,有着较突出成就.一方面他将南北画派.元代.南宋院体等众多技法融会贯通,实现了多家借鉴,兼容并蓄中总结出独到经验.本文通过唐寅的传世书画,试分析他的山水画 ...

  • 好皇帝未必都勤政,也可能是因为无能,你看崇祯

    和嘉靖比,崇祯皇帝作为一个明朝的皇帝来说,就完全不合格了. 嘉靖的智商很高,这肯定没问题.不但智商很高,而且情商也很高.这从他刚被确立为皇帝继承人之后的大礼议开始,就能看出来. 本来他从外藩入继大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