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 | 天天吃酥头令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合集

青麦仁粥   二姑娘打洋伞

布达拉宫里的虔诚

草堆洞里的温暖与快乐

天天吃酥头令

江都  刘文

刘文先生,1938年生,江都丁伙人,现居仙女镇。江都作协会员。曾在扬州晚报、江都日报发表近百篇作品。

酥头令是老百姓吃了不知多少年的一种传统食品。特别到了夏天,街头巷脑都有小摊,现做现卖酥头令,一个个、一摞摞堆上好高。它外貌黄橙橙,里面孔飒飒的诱人样儿,让人看见就要咽口水。

小时候,有时晩上多个一碗、半碗糁子粥舍不得倒掉。妈妈就说:“留住,晚上调点儿面(粉)下去,明天早上涨两锅酥头令吃吃。”听说明天早上能吃上酥头令,我们伢子就欣喜若狂。看着妈妈调面、泡碱水。她说:“泡碱水不能淡,淡了放碱没数,泡的碱水底上还有碱块子(化不掉),说明碱水饱和正好。”

夏天气温高,糁子粥调的面不要加温,经过一夜发酵,第二天早上,用鼻子一闻,味道酸酸的,上面还泛些白沫,这面就“来”了(发酵成功了)。我们就叫它“老酵面”。这时,在“老酵面”里放上碱水。放碱水时,要用固定小勺舀有多少面,舀多少碱水,不能多放,放多了“伤碱”,酥头令不能吃。先少放点,不够再加,放几勺记住,便于以后参考。碱水放下去,用筷子顺时针(一个方向)搅匀,用鼻子闻一闻,还有酸味说明“欠”碱,再放点碱水搅一搅如果闻不到酸味,就把面盆放在旁边让它串串碱,“醒一醒”。你这时可以做烧糝子粥、打豆浆等其他事,其它事做得差不多了,估计“老酵面”也醒好了。这时,把平底锅烧热,倒点食油滑锅,热锅倒下去的肥面”一会功夫就成了圆形,边缘上起了孔。这说明碱水放得正好。但这“火候”也要掌握好,火力大烧饼烧焦了不好吃,火力小了烧饼不发喧,吃起来不爽口。“肥面”倒在锅里摊平以后,先要盖上锅盖,握住锅把手,不断调正着火点,让烧饼均匀受热,过一会再把烧饼翻个身,炕一下。这锅酥格格、孔飒飒、喷喷香的酥头令就涨好了。随你就着麦糝粥、豆浆、牛奶吃,不知有多惬意。

年幼时家里田地少,人口多,酥头令成了奢侈品,难得吃上一次。现在条件好了,街上随便买。但我从来不买,自已会涨,不光会做,还经常换换花样。倒点“肥面”在滑过油的锅里,打个鸡蛋在上面放点葱花、盐面,就是鸡蛋饼。南瓜刨成丝,加上甜、咸作料做成园饼坯,在油锅里一煎,就成了南瓜饼。馒头切成片片,放在(有作料)的“肥面”里一拖,放在油锅里一煎,它又是外面黄橙橙,内里软棉棉,咸脆酥香的馒头饼。馒头片不如用面拖,否则馒头孔里全渗入油,不好吃。过去面食吃不起,现在“扳个本”,换着花样吃,天天吃它都吃不怨。我建议,做酥头令及其它食品时,油不要放得太多,润滑不沾锅即可。这样,既不多吃油,又不造成浪费。每天做每天吃,既新鲜,又干净。既打发了时光,又活动了身体,老年朋友们何乐而不为?

面盆子里洗过的面水,不要轻易倒掉,用盖子盖好,晚上调面,拿它当“老酵子”(酵种)来得快。用这种方法保存,可以一直延续使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