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母校竟三年

一别母校竟三年

作者:萱齐

图片:网络

母校升为本科的那一年,我正好毕业,如今算来,刚好已三年。

三年的时间,不长不短,这三年,我的文学功底更加深厚,文笔日渐精进,刊登在杂志、报纸上的文章的数目与日增多,在不慌不忙的写作中,也出版了两本书籍。

我是一个爱文学深入骨髓的人,这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凸显出来了。

刚进入大学,我便像一只卯足了劲奔跑的野马,对身边所有的事情充耳不闻,双眼只盯着要达到的目的地奔跑。室友邀请我出去滑冰,我拒绝了,同学推荐我去看演出,我因为要写文章,也拒绝了。

见我是个无趣之人,久而久之,朋友逐渐疏远我,那时的我颇有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意思。对这一切,满腔只有“圣贤书”的我毫无察觉,相反,更是乐在其中。

有一次,学校里的一个文学社团的社长找到我,和我深聊几次,向我翔实诉说社团的历史,并向我铺画着社团的未来发展,最后,当他郑重地把钥匙要递给我的时候,我才后知后觉地明白过来——他有意让我委任新一届社长。

正值盛夏,酷暑难耐,风在夏眠,汗珠像是断了线的珍珠,哗啦啦地流下来,沉默片刻,我决定拒绝。原因简单又坚定:管理不是我的强项,写作才是。

素有一颗执着文字的心,一心一意地扑在写作上,白天其他同学们在认真听专业课,我把书平铺在双腿上,沉浸其中地低头看书;下课朋友约上三五好友出去游玩,我在宿舍对着电脑,敲打键盘写文章;晚上室友按时睡觉,我写作到深夜,当幽蓝色的屏幕光,映照着我稚嫩又倔强的脸庞的时候,我丝毫不觉得辛苦。

努力又认真的日子,写就的稿子并没有如我所愿,刊登杂志,印成铅字。可是年少轻狂不知愁滋味,我仍旧不紧不慢地写着。我始终相信“志坚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偶然一次,我接到邻校的杂志编辑打来的一个电话,对方告知我,我的文章刊登上了杂志,并且获得了一个文学奖项,需要上台领奖。那一天,我翻箱倒柜地找出来我所有的衣服,精心选择了一身素净的衣服上台领奖,那是我写作以来第一次领奖,意味着我的文字被肯定。

这个意外之喜让我的文学之路更加坚定了,前方路途悠悠,唯有一颗坚定不移的心方不觉孤独。

后来,我的文章频频刊登学校的报纸,当我拿到报纸,看着印着铅字的我的文章的时候,内心的欣喜无以言表。从此以后,我的文章开始刊登在更大的杂志上面,写作的激情也更加浓烈。

写作之余,我最爱去的地方不是美食景点,而是图书馆。

母校的图书馆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地方锈迹斑斑,只三层楼高,确不及邻校郑州师范学院的图书馆恢宏大气,但是,里面的四个图书库藏书众多,大学几年,给我注入了很多养料,得以让我在后来的写作中越来越得心应手。

春天,我伴着悦耳的鸟鸣、轻嗅着花香,去图书馆自习;夏天,我举着一把遮阳伞每日清晨准时来到图书馆;秋天,翠绿及黄,落叶纷纷,图书馆四周有些许未来得及清扫的落叶;冬天,白雪皑皑,图书室及时供暖,来自习的学生一待就是一天。一年四季,有书陪伴,内心安然且富足。

几年时间下来,因为热爱文字,坚持写作,大学四年,我获得过许多文学奖项,几次获得“勤奋读者”特等奖。大三那年正值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在学校最大的阶级教室里上台发言,当我拿着早已备好的演讲稿,上台与学校领导站在一起的时候,纵然内心害怕怯懦,但我的声音洪亮且坚定。

我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里,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这无疑是母校带给我的底气。

现在母校有了新的校区——金河校区,图书馆造型设计独特,外观恢宏美丽,里面更是陈设先进,有可供休息的精致沙发,更智能的借书设备,更清幽的阅读环境,再也不逊于别的校区图书馆了。

有了更大的图书馆,更多的藏书,母校将会培养出越来越优秀的学子,更将桃李满天下,绿野追唐裴。

升本已三年的母校常常让我怀念,怀念不羁奋斗的写作时光。那时我像是一株饥渴的小草,需要拼命地吸取养料,以供生长,母校更是不吝营养,让我尽情吮吸,成长为一颗茁壮的大树。


作者 | 萱齐,原名李渊源,一位爱书、爱诗、爱远方的写字人。遇见吧啦签约作者,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员,郑州市青联委员。新书《数一数那些叫思念的羊》正在热销中。个人微信ID:zuojiaxuanqi。

End

欢迎加入遇见吧啦公众号梦想会员群

第一时间收到嘉宾免费课程信息

还有可能获得嘉宾亲笔签名书籍

与同频的人,一起追梦

扫二维码加群主,邀您进入

主编:李菁

微博:作家李菁

商务合作:119387631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