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笔记||经典的事物有哪些特征

导语

记得前几年,有个长者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记住,能够传承几千年的东西,绝对是经典。”老人家说的是书法,其实他也建议我多读《论语》《道德经》等传统文化的著作。这几年的“国学热”兴起,很多人也认识到经典的价值。那么经典的事物应该有哪些特征呢?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判断。

1、经典的事物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中国的书法、诗词等传统技艺,经过千百年,今天人们依然在传承,这些事物就是经典文化。网络上有的人写的顺口溜为什么不能叫经典?不能被人们记住并流传,根本就不上档次。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他们的思想就是经典。几千年来,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我们能说它不经典吗?春秋战国时期,很多人说法家思想好,儒家那一套过时了。结果,使用法家思想的秦国,他们统一中国后,二世而亡。汉代以后,儒家思想就占据了主流,并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终结。可见,是否经典,不能只看一时,要看它长远的影响。

2、经典的事物在运用上要有普遍性

看过我昨天写的《<弟子规>不能代表优秀传统文化》的网友可能知道,我们不能把《弟子规》叫做国学经典,就是因为它在运用上缺少普遍性。“亲有疾,药先尝”,这明显就是反人类的,怎么能教小孩子去尝药呢?中毒了怎么办?你教的那一套在实践中没有可操作性,怎么能叫经典呢?

《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就不一样,很多理论从古至今,在一般情况下都是有指导意义的。例如,《论语》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我们就很有教育意义。做人就要谦虚,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在孔子的时代是这样,今天当然也是这样,未来还是这样。学习、生活、工作中都应该这样,不能不懂装懂。还比如,《孟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诉人们要不断战胜挫折,在逆境中奋发有为,这对我们就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3、经典的事物要能触动人的心灵

我们看到古人的诗词、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总是会感叹,我们的祖先太伟大了,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宝贵的遗产。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就产生了,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我们读到《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会感叹时间过得快,我们要珍惜时间,多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读到《孟子》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会为孟子的浩然之气所折服。我们就是要学习孟子的这种骨气,这是民族的脊梁。读到这样的作品,我们的心灵就升华了。

尤其是从事文学写作的人,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人就特别有这种情怀,作品就特别有深度。

作者简介

李灿,生于1987年8月。湖北竹山人,祖籍湖北英山。十堰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多发表在《演讲与口才》《堵河》《交通文化》等。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