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匈奴誓不归汉,汉朝“叛徒”李陵,是被汉武帝出卖了吗?
公元前99年夏5月,汉武帝命令李广利率3万骑兵进攻位于天山(哈密)地区的右贤王部,召李陵为李广利随军押送辎重,其目的就是万一李广利败了,有个背锅的,就像李广在漠北之战被逼的给卫青背黑锅一样,背上了“迷路”的黑锅,不堪受辱而自杀。
李陵不想步他爷爷李广的后尘,再为李广利背黑锅,因为汉武帝的这一计划,只有李广利一路军队,没有任何部队去抵御匈奴单于本部主力骑兵,很容易遭到单于本部以及右部的夹击,一旦匈奴单于本部主力截断汉军退路,那么汉军只有全军覆没的份,李广利是汉武帝的小舅子,不可能承担责任,背黑锅就只能是李陵或者其他人了。
骑都尉李陵为了摆脱这一命运,又为了他训练过的3万袍泽免遭厄运,主动向汉武帝申请另带一队,到兰干山南阻击可能支援右贤王部的匈奴单于本部主力骑兵,为李广利分担压力(毋令专乡贰师)。汉武帝恼怒李陵看出了他的意图,以没有骑兵的蹩脚理由驳回了李陵的提议,因为张掖和酒泉两郡,每郡至少有5000骑兵。李陵不甘心,进一步提出只要步兵,并率军到兰干山以北的单于庭,进攻匈奴单于本部,使其无暇顾及右贤王部,彻底解决李广利的后顾之忧。李陵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汉武帝没办法,只好先答应李陵,并安排路博德随后接应。
汉武帝答应了李陵,但他不信李陵所说的匈奴单于本部会夹击李广利的理由,他更相信自己的判断,并且坚信不移,所以他食言了,根本没有命令李陵出击,而是窝在居延塞,一直熬了4个月,直到深秋(一旦汉武帝认可李陵的计划,那么就表示必须认可公元前121年夏,霍去病进攻右贤王部麾下河西浑邪王、休屠王时,李广率4千骑兵进攻匈奴左贤王,打败左贤王4万骑兵,并吸引匈奴单于本部主力骑兵东移,无暇顾及右贤王麾下的浑邪王、休屠王的作用)。
汉武帝不想承认李广的作用和功绩,所以没有用让李陵去为李广利分担压力,反而让李陵一直在居延塞留守,证明自己的正确。结果现实打了汉武帝的脸,匈奴单于主力骑兵救援右贤王部,并把胜利回师的李广利3万骑兵包围了。李陵的存在,李陵的计划,李陵的提议,让汉武帝颜面尽失,所以,对于汉武帝来说,李陵必须死,李广利可救可不救。为此,汉武帝亲自制定作战计划,规划进攻和撤退路线,要求李陵严格执行。
深秋9月,命令李陵率5000步兵去东浚稽山(和燕然山隔着一条龙勒水)南龙勒水“徘徊观虏”,不仅安排他走当年赵破奴2万骑兵全军覆没的路,让李陵做赵破奴第二,又撤掉了李陵的接应部队路博德部,不仅如此,为了保险起见,还把塞外受降城守将公孙敖等部队调回塞内,放弃所有塞外据点,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李陵去死。
汉武帝为了借匈奴人的手弄死李陵,在李陵率军出塞之后,命令塞外受降城的主将公孙敖,放弃塞外的所有城鄣(受降城、范夫人城、奚侯城等等),回撤至西河郡,把李陵5000大军卖掉(汉武帝命令李陵完成任务后,从浚稽山南下至光禄塞外的受降城“休士”,而不是回到居延塞的遮虏鄣)。
李陵在光禄塞北百余里的地方被俘后,整个光禄塞以外的汉朝据点都被匈奴人占了,因而汉武帝命令李广利、公孙敖、韩悦、路博德四将,率20万大军去收复那些被汉武帝“主动放弃”的据点,顺道把李陵“迎回来”。汉武帝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自己重用卫青、霍去病、李广利,不是“任人唯亲”,而是“唯才是举”。同时也为了证明不重用李广、李陵,不是给他们“兵力太少”(李广以一打十、李陵以一打二十),而是他们“命不好(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