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平民化 评选梯队化 培养层次化 认定限期化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眼下正紧锣密鼓地为今年第三轮梯级名师评选做准备,他们的目标是:到今年教师节,全区享受梯级培养的名师达到在职教师的50%!下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周培植说,梯级名师培养的推出,就是为了激发下城每一个教师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整体教师素质不断提升,用于优秀师资的扩张再生,涵养名师群。
  下城区是杭州的中心城区,全区现有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初中7所、小学18所,全区共有教职工2731人、中小学在校生近3万人。随着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不断提升,仅靠几个名师(特级教师)已远远不够;另一方面,因为受职称评定名额所限,许多优秀教师在评上中级职称后,很难再更上层楼,年轻教师崭露头角更是不易,而特级教师因登临事业巅峰,也失去了新的奋斗目标。
  2006年,一项名为“梯级名师培养”的工程在浙江这个省会城市的中心城区诞生。这项工程明确提出,要构建一个由下城人民教育功臣、教育名家、教育英才、教育标兵、教育能手组成的骨干教师人才梯队,从高到低相应称其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教师,至今已进行两轮评选。
  周培植认为,必须转变过去只盯着“特级”的视角,要把名师的概念由“精英化”拓展到“平民化”。在下城,梯级名师评选不是单纯的荣誉评定,而是着眼教师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过程。去掉教龄、年龄、级别等的限制,根据学历、荣誉、职称、教科研等各方面综合情况,设置不同梯队,为不同层次的教师量身定制不同的培养方案,每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申报不同的等级。原则上,只要在下城区任教满1年、教龄3年以上的在职中小学、幼儿园、直属单位教师,均可参加相应类别名师的认定。区教育局专门成立评选领导小组和专家认定委员会,对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教师进行评定;二星级和一星级教师则由校(园)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对照评选条件,组织考核与评审。
  有一名10年前就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说出了自己对此项改革的心声:“我原以为教书早已驾轻就熟,只要安安稳稳等退休就可以了,评优评奖都是年轻人的事,我不需要了;现在才发现,我的优势正在逐渐失去,不动笔墨、不读书、不思考,我的教育观念、教学水平已经滞后得如此可怕,我要找回年轻的感觉。”还有大部分特级教师在评选中被评为四星级,五星级成了他们新的超越目标,攀登的激情再次被点燃。
  除下城人民教育功臣为终身荣誉外,其他星级教师每两年都要重新认定一次,而且梯级名师的认定也不与职称对应,低职称的可以评上高星级,高职称的若停止了进步也有可能评为低星级。在每一梯级评定中,下城区都规定,近5年来要有相关的教科研成果。中央教科所驻下城专家组王小飞副研究员说,两年一评定的方式,使人才梯队成为“一池活水”,是用“一眼泉”激活“一池水”,触动教师内心追求成功的渴望。
  在2006年首轮梯级名师评选前,青蓝小学教师陈海燕刚刚评上“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她信心满满地给自己报了“三星”。经过评课、论文等几轮评选,陈海燕最后仅被评为“一星”。这促使她反思:虽然职称上已经“到顶”,但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上,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从那以后,陈海燕开始重视教学反思。得益于平时的积累,在2008年第二轮梯级名师评选中,陈海燕终于被评为“三星”,这让她很受鼓舞。“有信心在今年第三轮评选时再上新台阶。”当然,她也坦言有压力,“以前,大家评上职称都能松一口气;可现在不行,两年后会有更年轻、更有实力的教师来跟我竞争,大家都要不停地努力。”
  为了帮助那些评上星级的教师再上新台阶,下城区教育局于2008年与浙江大学、浙江教育学院合作举办“高级学者访问班”。“高访班”培养周期为2年,体现“集中学习与自学研修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培训原则,培训内容分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与教学技能、教学实践与专题研讨等模块,通过省名师工程政策解读、教育家的崛起规律、国际基础教育改革及趋势、新课程改革的哲学思考等,引领培养对象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学术素养,使越来越多的教师成为学生欢迎、社会认可的名师。
  据悉,下城区现有梯级名师1424人,其中人民教育功臣2名、教育名家17名、教育英才152名、教育标兵399名、教育能手854名,占在职教师45%左右,形成了覆盖全区的阶梯型名师群。周培植说,名师平民化,让每个教师都拥有机会;评选梯队化,让每个教师都找准定位;培养层次化,让每个教师都能持续发展;认定限期化,让每个教师都奋起直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