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四十四位纯正的 中医治癌症斗士经验

癌之为癌,古少今多。患上此病,徒叹奈何。

先生治病,善于斟酌。目之所见,耳之所闻。

先生出手,救活多人。对于癌症,我是内行。

处方布阵,战略万全。扶正逐邪,不伤正气。

软坚散结,活血通瘀。只杀癌瘤,卓有见地。

先生一生,爱众亲人。襟怀博大,医理精深。

分秒必争。救命而前。高贵医德,尽人皆知。

口碑载道,大公无私。济世苍生,造福人类。

公开四十四位纯正的中医“治癌”斗士,他们都是我们国家最精华的那支中医队伍里面的精英!!!

纸上一句话,纸下十年功,他们的这些经验,一句话,看似轻描淡写的话语,其实,都是这四十四位的中医大师们的经验之谈,一句话的经验,也许是他们几十年摸索出来、摔了无数跟头换来的肺腑的经验!

今将他们伟岸的名字记录于下,吃水不忘打井人!

(排名不分先后)

1 孙秉严,1920年生,民间优秀抗癌中医,

2 刘炳凡,1910年生,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

3 钱伯文,1917年生,上海中医学会肿瘤学会主任委员,

4 何任,1920年生,浙江中医学院院长,

5 胡安邦,1911年生,秦伯未弟子,

6 吴圣农,1914年生,上海龙华医院中医内科主任

7 王玉润,1919年生,徐小圃先生传人,上海中医学院院长,

8 李岩,1931年生,中国抗癌学会传统医学分会副秘书长,

9 吴翰香,1918年生,上海曙光医院血液病研究室主任,

10 周霭祥,1926年生,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血液病研究室主任,

11 颜德馨,1920年生,中华中医学会理事,

12 郑荪谋,1913年生,福建四代中医世家,

13 陈树森,1918年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医科主任,

14 王羲明,1930年生,上海市中医院中医科主任,

15 张泽生,1895年生,江苏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

16 李修伍,1923年生,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主任,

17 谢远明,1932年生,陕西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

18 顾丕荣,1912年生,上海第四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

19 万文谟,1923年生,武汉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

20 关幼波,1913年生,中医肝病第一人,北京中医院副院长,

21 薛盟,1917年生,浙江省中医研究院,

22 贾堃,1919年生,陕西省中医研究院

23 华良才,1938年生,海南省中医院院长,

24 沈炎南,1920年生,广州中医学院,

25 范中林,1895年生,四川名医,

26 杜雨茂,1934年生,陕西名医,

27 王乐善,1912年生,辽宁省中医院副院长,

28 潘国贤,1905年生,浙江中医学院肿瘤研究室主任,

29 刘嘉湘,1934年生,上海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

30 陈茂梧,1926年生,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

31 谷铭三,1904年生,大连市肿瘤学会主任,

32 哈荔田,1921年生,中华中医学会常务理事,

33 庞泮池,1918年生,上海名医,

34 刘绍武,1906年生,太原市中医院内科主任,

35 李济舫,1918年生,上海名医,

36 沈仲理,1912年生,上海中医学院教授,

37 施今墨,1881年生,中华医学会副会长,老四大名医,

38 马龙伯,1904年生,北京东直门医院妇科主任,

39 秦秀兰,1934年生,内蒙古中医院妇科主任,

40 王季儒,1910年生,天津市长征医院中医科主任,

41 朱仁康,1908年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

42 夏少农,1918年生,上海曙光医院中医外科主任,

43 肖梓荣,1908年生,湖南中医学院外科主任,

44 俞岳真,1911年生,浙江省中医学会理事!

【患癌九大因素】

环境因素,体质因素,精神因素。

遗传因素,抑郁因素,气滞因素。

血瘀因素,痰凝因素,毒聚因素。

癌乃顽症,非攻无以克之;癌乃杂症,非调无以平之;

癌者易虚,非补无以治之,癌者易郁,非导无以畅之。

中华医药 源远流长 历五千年 继承发扬

宏观天地 微观能量 中观人体 太极阴阳

世界三观 规律如常 务实求本 不拘于相

五行周期 生命之纲 频率波长 经络之光

王道仁术 救死疗伤 精深探源 四诊八钢

药食并用 自然疗方 针灸气功 效应如响

巍巍群山 浩浩大江 取用不竭 无尽之藏

人类之宝 真理光芒 全球人类 幸福健康

君药一扶正培本

肿瘤属慢性消耗性疾病,多为虚证。用扶正培本法扶助

人体气血不足,协调阴阳偏盛偏衰,补益人体虚弱状态,调

整机体内环境,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加强抵御和祛除病邪的

能力,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可为手术创造条件,对放疗和化

疗引起的毒副反应有较好的减毒效应,并能改善患者的全身

状况和临床症状,减轻副作用,延长存生期,愚高疗效。

益气补血法

肿瘤是先由局部,然后逐步或很快影

响全身的严重疾病。与机体强弱,气血盛衰密切相关。它往往

发生于人体虚衰之时,以致气血进一步耗损。气虚表示机体

生理功能的减弱,血虚表示体内血液的不足,气血衰竭,则

可导致生命的终结,多见于肿瘤中晚期患者。因此有“存

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之说。本法既可营养机体,又可

提高生理机能。临床症状有面色萎黄或魄白,少气懒言,神

疲乏力,头晕心悸,自汗气短,舌淡质嫩,脉细无力。常

用:人參、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黄精、山药、扁豆、

苡仁、茯苓、当归、熟地、阿胶、制首乌、龙眼肉、白芍、

大枣、甘草等。

养阴生津法

中医的“阴”,包括构成机体的所有物质。津液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它分布于全身,濡养肌肉,营养皮肤。肿瘤患者由于手术中的体液丢失,放疗的火灼伤阴化疗引起的呕吐与腹泻,以及晚期患者的感染发热,均可造成阴津损伤,导致体液内环境紊乱,促使癌症病

情的恶化。前人有“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的名训。临床症状有眩晕耳鸣,口干咽燥,心烦失眠,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尿少便千,舌红少苔,脉细数。常用:南北沙参、天麦冬、玄参、石斛、玉竹、百合、知母、花粉等。

滋阴填精法

肾藏真阴,寓元阴,性宜潜藏。肾阴为全身阴液的基础,病理上多为虚证,且肾与其它脏腑的关系密切,“五腑之伤,穷必及肾”。肾阴为阴液之本,肾藏精主骨生髓,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晚期肿瘤患者多见阴精耗伤殆尽,病入膏肓。在治疗时不仅要滋肾养阴,有时还要填精充髓。临床常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齿松动,潮热盗汗,腰膝酸软,遗精滑泄,舌红苔剥,脉细涩等。常用:生熟地、山茱萸、枸杞子、桑椹子、制首乌、女贞子、旱莲草、五味子、菟丝

子、天冬、知母、桑寄生.沙菀蒺藜等。进而可选用紫河车、龟版、鳖甲、鹿角胶、鹿茸等血肉有情之品。

温阳固肾法

肾为水火之脏,元阳为全身阳气之根本。肾阳为阳气的原动力,命火对各脏器有温煦推动作用。久病及肾。肾阳欲绝,病势危重。多见于肿瘤晚期。临床常见面色觥白,形寒肢冷,腰膝酸痛,阳萎早泄,小便频数,或肢体浮肿,尿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常用:仙茅、

仙灵脾、锁阳、巴戟天、补骨脂、狗脊、肉苁蓉、益智仁、葫芦巴、杜仲、川断、附子、肉桂等。

臣药一抗癌祛邪

肿瘤患者临证多有本虚标实的特点,因此在治疗时,不但要扶正培本,也要抗癌祛邪。如何把扶正和祛邪区别主次、先后,标本级急灵活地贯穿在肿瘤整个治疗过程中。中医认为肿瘤发生多与热毒、气滞、血瘀、痰凝等因素有关。因此治标,应采取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化痰软坚、攻下逐水等法以抗癌祛邪,这是中医的病因治疗。

清热解毒法

肿瘤患者或由于素体阳亢,或外邪引动,或因病情发展,均可呈现热毒为主的症状。临床常见身热头缩,目赤面红,口千咽燥,五心烦热,尿黄便干,肿瘤局邡灼热疼痛,舌质红,苔薄费,脉数求细数。常用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龙葵、七叶一枝花、山豆根、板蓝根、虎杖、紫草、紫花地丁、游公英、鱼腥草、夏枯草、败酱草、穿心莲、黄述、黄芩、黄柏、苦参、龙胆草、金菲麦、蜀羊泉、石上柏、土茯苓、地骨皮、知母、玄参、大青叶、菝葜、马齿苋、白头翁等。

行气活血法

肿瘤在整个发病过程中,与气血关系密切。始为气机不利,久则经脉瘀结,气血凝滞,死血内著,而成包块。由于瘀血凝滞,不通则痛。血之与气,异名同类,因气血互相联系,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故活血化瘀法常与理气法同用。气行促血行,治血必治气,气和血自活,故行气活血法可以改普血循,级解疼痛,抑制结缔组织增生,限制肿瘤生长发展。临床常见胸胁腕腹胀痛或刺痛,嗳气肠鸣,甚则可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麻木不仁,苔粘腻,舌呈暗紫色,有瘀点瘀斑,脉细涩。临床上行气药常用,赤芍、丹皮、当归、川芎、柴胡、香附、郁金、青皮、枳壳、枳实、乌药等。活血药习用:参三七、桃仁、红花、丹参、乳没、王不留行、三棱、我术、凌霄花、皂刺、泽兰、刘寄奴、蒲黄、元胡、大黄、藏红花等。虫类药喜用:五灵脂、僵蚕、天龙、地龙、全虫、穿山甲、地鳖虫、水蛭、虻虫、蜈蚣、蜣螂、斑蟊、露蜂房、蟾蜍、石螃蟹、蛇类等。

化痰软坚法

痰的含义,既指咳出的痰涎,也指在全身各处引起各种症状的痰。痰的产生是由于某些致病因素引起脾肺肾功能失调,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水液不得输布凝聚而成,所以痰是胜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进一步又可成为致病因子,故有“百病皆生于痰”之说。痰浊凝聚,留于

皮肤、筋骨、经络、脏器,均可形成痰核肿块,坚硬漫肿难消,治疗颇为棘手,如甲状腺囊肿〈瘤、癌)、肺癌、乳癌(瘤)、消化道肿溜,淋巴肉瘤等。常用化痰药:黄药子、白芥子、葶苈子、菜菔子、白附子、苏子、杏仁、半夏、胆星、瓜蒌、竹茹、旋复花、青碛石、代赭石等。软坚药:昆布、海藻、海浮石、海蛤壳、生牡蛎、夏枯草等。

攻下逐水法

肿瘤患者出现邪在胃肠,燥屎内停,积液于里,水饮蓄积在腹部,常引起腹部痞满、发胀、坚硬、疼痛和腹水等标实为主的症候时,应急则治其标,用攻下逐水法以逐水消肿,改善临床症状。本法以邪去为度,中病即止。本类药物药力既猛,又有毒性,用时须注意剂量、配伍和禁忌。常用攻下药:大黄、芒硝、巴豆、番泻叶、芦荟等。逐水药,续随子、白芥子、葶苈子、牵牛子、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佐药一调理脾胃

多数肿瘤患者,由于情绪紧张,悲观失望,致使牌胃功能紊乱,影响食欲;加之疾病不能很快地有效控制,病人体质逐渐消瘦,饮食减少,促使病情继续发展加重,尤其消化道肿瘤患者表现更加明显。脾胃为人体生化之源,脾胃升降适宜,则阴阳冲和,故在扶正祛邪药中,加调理脾胃药,增进食欲,以益营卫,养精血,滋骨髓。同时药效的发挥,也要靠胃气的吸收和输布。

健脾和胃法

肿瘤患者在患病过程中,以及手术、放疗和化疗后,都易出现脾胃失和的症候,如不思纳谷,食后难化,恶心呕吐,嗳气呃逆,腹胀肠鸣,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偏细等。治宜健脾和胃。常用党参、太子参、苍术、白术、黄芪、黄精、玉竹、苡仁、砂仁、蔻仁、山药、扁豆、陈皮、半夏、木香、甘草、生姜等。

运脾养胃法

肿瘤患者在射疗和化疗后,极易出现胃阴不足、脾虚不运。临床常见胃脘隐痛,心嘈易饥,纳呆腹胀,干呕嗳噫,形瘦神疲,舌质淡红,少苔,脉象细弦数等。治宜养胃阴,健脾运。常用南北沙参、天麦冬、玉竹、黄精、苡仁、石斛、花粉、赤白芍、猪茯苓、扁豆、竹茹、麻仁、甘草、刀豆壳等。

使药一引经报使

使药即方中具有引导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又有调和诸药的作用。如方中常用甘草,为调和诸药之首。该药在复方中作为佐、使药使用,以缓和药物作用的猛烈和刺激性。本类药物多为药食两用,如伤风,营卫不和加生姜、大枣等;呕吐加生姜出血加藕节;疼痛加大枣、甘草等;水肿加赤小豆、玉米须、冬瓜子(皮)等。对引经报使药可引伸对某种癌症有特效药物,如肺癌用鱼腥草,肝癌用八月扎等。

扶正祛邪法

瘤癌乃机体正邪斗争中,正气虚而邪气

留滞所致。凡属外界环境存在的致癌物质,称之为邪气、邪

毒,而外邪是因先有内虚而侵袭致病。机体的阴阳失调,脏

腑经络气血功能障碍,引起气滞、血淤、痰凝、热毒、湿聚

等互相交结,致癌瘤发生。正气虚弱,癌瘤可浸润、扩散转移,癌瘤又可不断耗气伤血,致正气更虚。能否控制癌瘤

的扩散、转移、恶化,决定于正邪斗争的结果。临床治疗

中,不但要着手消瘤祛邪,更应注重扶助正气,增强抗病能

力,尤其是病晚期,阴血亏耗,手术已失去时机时,只重抗

癌消块,以毒攻毒,直攻直消,则可致元气亏损,患体无能

支持。我常用黄芪、人参、骨碎补、补骨脂、苡米仁、白术、

鸡蛋壳、料姜石、制马钱子、蜂房、机壳、火硝、郁金等通

过培元固本,软坚润瘤,以达到防治癌瘤的进一步恶化。

祛瘀生新法

气血瘀滞,经络受阻,则可使局部组织变形、变性,致使癌瘤发生。此类患者多见舌质紫暗或有瘀

点瘀斑,脉细涩或细弦,治以活血化瘀。药用硇砂、蟾酥、

丹参、土鳖虫、莪术、辣蓼子、三梭、干漆、五灵脂、蜈蚣

等通过破瘀散结,达到祛瘀生新、止痛消肿化瘤的目的。

清热解毒法

癌瘤患者,到中晚期,常伴有发热,疼

痛,口渴,五心烦热,溲黄便秘,舌红绛,苔黄腻,脉数或

弦数等毒热内蕴症。治以清热解毒,消炎杀菌。药用重楼、

白矾、雄黄、仙鹤草、半边莲、野菊花等以消除感染及炎

症,以达到控制癌瘤,防止其它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化痰除湿法

痰湿为机体的病理产物,亦可致病。痰

凝湿聚,可出现胸脘痞闷,胃纳不佳,胸痛气短,腹部胀

满,下肢浮肿,颈项关节酸痛,小便黄,大便溏泻等证。治

以化痰祛湿。药用天南星、牡蛎、僵蚕、半夏、海藥、山茨

茹、蜂房、蛇蜕、蜈蚣、蟾酥等,即化痰祛湿与软坚消肿药同以散结消瘤。

注重健脾法

临床中,无论使用放疗、化疗、中草药或者通过手术治疗癌瘤,常可损伤脾胃,患者出现纳差口呆,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应予健脾和胃之剂。药用苍术、厚朴、苡仁、猪苓、藿香、佩兰叶、半夏、枳壳等扶助后天之本,以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抗病能力。

解毒消肿法

半枝莲 漏芦 蛇舌草 风尾草 龙胆草 败酱草 山豆根 板蓝根 紫草 白毛藤 西黄 六神丸

扶正祛邪法

龟板 鹿角 黄芪 当归 山萸肉 玄参 麦冬

入络通痹法

全蝎 蜂房 龙衣 皇虫 天龙 地龙 消瘤丸 蜣螂 水蛭 虻虫 大黄庵虫丸 数甲前丸

行气散结法

麝香 冰片 雄黄 小金丹 利膈丸 局方醒消丸 郁金 香附 威灵仙 橘叶核 青皮

活血逐瘀法

丹参 三棱 莪术 参三七 五灵脂 桃仁 红花

化痰软坚法

半夏 南星 射干 山慈姑 芋艿 僵蚕 鬼臼 海蛤壳 瓦楞子 牡蛎 海藻 昆布 全瓜蒌

攻坚破积法

鳖甲 穿山甲 大黄 急性子 石见穿 乌梅 硇砂 硫黄 半硫丸

《癌性疼痛中医论治八法》

癌性疼痛是晚期肿瘤病人的常见症状。从临床上看癌痛的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不通”、“不荣”两方面,表现为“虚”、“实”两种证候群。当然,它们并非绝对相分,就癌瘤发生的本质而言,在于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所以,癌痛的发生亦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临床中亦常表现为虚实相兼。但由于肿瘤不同的阶段发展过程中病机有异,虚实亦有偏重之别,一般而言,肿瘤早期、中期以实痛为主,晚期以虚痛为主,或虚实并见。临床治法亦因癌痛病机的不同而异,就癌痛而言,主要治法如下:

  一、散寒止痛法

  寒邪凝滞,阳气不达,气血不畅,经气闭阻则可致疼痛的发生。中医学认为肿瘤为阴寒证,其本质在于“阴成形”,而癌瘤是产生癌性疼痛的病理基础,故癌痛的发生亦多与阴寒之邪有关。临床中常见:疼痛或缓或急,常有冷感,痛有定处,得温痛减,或喜按,遇寒加剧。兼有面色苍白、形寒神怯、四肢不温、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等全身症状。舌质淡暗、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濡。治以温阳散寒、通络止痛,常选用附子、肉桂、细辛、干姜、丁香、乌药、桂枝、川椒、荜茇、小茴香、吴茱萸、川乌等药。本法一般适应于肿瘤进展期或晚期患者。因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易阻碍气机,导致气滞血瘀,故临床中常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如:玄胡、川楝、木香、桃仁、红花等。

  二、活血止痛法

  瘀血疼痛在癌性疼痛中最为常见。中医学认为癌瘤是产生癌痛的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而其与血瘀关系密切,血瘀既是癌瘤发生的病理机制之一,又是肿瘤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瘀血内阻每致络脉不通,不通则痛,因此,通常在不同肿瘤的各个阶段均可见瘀血作痛的征象。活血化瘀止痛不仅可以使瘀阻的络脉再通,疼痛缓解,亦可以通过化瘀消除癌瘤产生的病理因素,达到抑癌缩瘤、控制肿瘤发展的目的,从而解除癌痛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

  瘀血疼痛的特征是痛如针刺,痛处固定,拒按,夜间痛甚。常兼有面色晦暗,形体消瘦,肌肤甲错或有瘀斑、瘀点,痛处常触及包块,舌暗或有瘀斑,舌底脉络迂曲,脉涩。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药选丹参、赤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益母草、土元、王不留行、当归等。临床使用活血化瘀药时亦应注意辨证施药,区分不同活血药的特点。同时,考虑到气血之间的关系,在应用此类药物时一定要配合行气药,这样,才能达到“气行则血行”,使活血药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行气止痛法

  气机郁结与肿瘤及癌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行气止痛法不仅贯穿了肿瘤治疗的始末,亦在癌性疼痛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医学认为引起气机郁滞的病因主要是七情所伤,七情与人体气血有着重要的关系,七情太过或不及均可引起体内气血运行失常,气机阻滞,血为之停,津为之凝,经络为之不通,气血津液结聚而不行,日久则导致各种癌痛的发生。气机郁结而致癌痛的特点:多见于内脏肿瘤,尤其是消化系统的肿瘤。疼痛性质多为胀痛,痛无定处,遇情志刺激加重。患者往往精神抑郁,或易激动、躁动不安。伴脘腹满闷、嗳气、食少纳呆、善太息,舌淡苔薄白,脉弦。治疗以疏肝理气、解郁止痛为法,药选柴胡、青皮、香附、佛手、陈皮、川楝子、乌药、厚朴、八月札、枳实、木香、姜黄、薤白等。临床应用理气止痛药时,应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等结合不同理气药的特点,辨证施药。如:疼痛在胸肺者,选薤白、枳实、栝楼;疼在两胁者,选柴胡、香附、佛手、青皮、川楝子;疼痛在胃脘者,选延胡索、木香、厚朴、陈皮、乌药;疼痛在少腹者,选小茴香、莱菔子、荔枝核等。对于气滞疼痛,除选用理气止痛药外,亦应根据引起气郁的原因及兼证,进行合理配伍。本类药物多为辛温香燥之品,易耗气伤阴,故应中病即止,对于肿瘤病人,特别是晚期患者使用时应注意配伍益气养阴补血之品,以防更伤气阴。

  四、化痰止痛法

  适用于痰浊阻滞脏腑经络或结聚四肢百骸,经气不利而致的癌痛。中医学认为:肿瘤是癌痛的病理基础,而痰湿凝滞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痰浊是水液代谢失调的产物,痰浊内停,聚而为瘤,阻碍气血运行而导致癌痛。疼痛多为钝痛、隐痛、胀痛、木痛等,同时伴有痰涎壅盛、呕吐痰浊、咽喉不利,舌苔厚腻,脉滑。治宜化痰通络、散结止痛,药选半夏、南星、贝母、昆布、僵蚕、皂荚、甘遂、山慈菇、栝楼等。

  五、清热止痛法

  火热之毒是恶性肿瘤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亦是癌痛产生的主要病因。火热之邪,最易灼伤津血,壅塞经络,而至疼痛的发生。热毒内蕴而致的癌性疼痛多见于中晚期肿瘤患者,尤其是当肿瘤体积迅速增长,伴有坏死或继发感染时,更易发生。临床见痛势较剧,呈热痛,得冷稍减,或见局部红肿,或酿脓,皮肤变蜡黄色,溃破后流脓血,或出现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舌质红绛,苔薄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泻火止痛,方选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当归芦荟丸等加减。常用药物半枝莲、黄连、黄柏、黄芩、银花、连翘、蒲公英、石膏、山栀、白花蛇舌草、野菊花、败酱草、龙胆草、山豆根、蚤休、苦参、大黄、牛黄、青黛等。研究表明:清热解毒药能控制和消除肿瘤周围的炎症和感染,所以能减轻局部疼痛,在恶性肿瘤某一阶段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发展作用;同时,清热解毒药又具有较强的抗瘤活性,因此,清热解毒法是癌性疼痛治疗中的常用治法之一。本类药物大多苦寒,能败伤胃气,体质虚弱者,应用时勿忘调护胃气。此外,临床中,肿瘤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热性证候往往极为复杂,须辨别热邪所在的部位和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兼症,辨证地应用不同的清热解毒药,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如:晚期肺癌病人出现胸痛、咳嗽、发热、咯血等证,辨证为热毒在肺,选用石上柏、鱼腥草、夏枯草、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若邪热炽盛,久必伤阴,须选用沙参、麦冬、玉竹等养阴清热,加用藕节、茅根、生地、地骨皮等凉血清热药。热毒蕴结于不同的部位,其选药亦不同。热在上焦,选黄芩;在胃肠,选黄连;在下焦,选黄柏;在肝胆,选龙胆草;而三焦热,选山栀等。根据不同的肿瘤所致的疼痛,作到“辨癌选药”,如肺癌痛,选鱼腥草、黄芩等;消化道肿瘤疼痛,选半枝莲、干蟾皮等。

  六、固涩止痛法

  适用于恶性肿瘤晚期,正气虚脱,经络脏腑失养而致疼痛者。在临床中,我们发现癌症患者到了晚期,伴随着恶液质的出现,机体元气大伤,正气欲脱,无力抗邪,癌细胞迅速扩散、浸润,是产生或加速癌性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此阶段正气虚脱已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依据中医'急则治标'的原则,予固涩之法以补之。通过固涩法一方面可固涩正气,使之不轻意耗散;其次间接固涩过度增长的肿瘤细胞,使之发展缓慢,并延缓癌细胞扩散转移。此类药多属甘涩、咸涩、苦涩之品,甘酸化阴,咸涩固精,甘助脾以生气血,咸助肾以保精液,正气得充,经脉得养,疼痛自止。常用方剂:桃花汤、乌梅丸、五味子丸等。常用药物:五味子、乌梅、龙骨、牡蛎、诃子、芡实、乌贼骨、赤石脂、莲子、罂粟壳、刺猥皮等。一般而言,固涩法的运用,只是治标之法,为及时收敛正气的耗散,防止因虚脱而致的正气衰竭,暂时缓解疼痛的发生或加剧。但产生这些症状的根本在于正气的虚弱,所以,需与相应的补益药配合应用,以期标本兼治,使气血津液得充,经络脏腑得养,从根本解除疼痛的发生。

  七、安神止痛法

  适用于各种癌性疼痛,特别是伴有明显的心理因素的患者。中医学认为疼痛的发生与心理情志关系极为密切,情志变化对疼痛的影响,在癌痛中表现尤为突出。现代研究根据癌痛多因素概念提出,患者对痛的认识,对“死”的恐惧,情绪的忧伤,心理上的忧郁和绝望,都会影响癌痛的感觉,肿瘤病人常因紧张、焦虑、忧郁、愤怒等而发生疼痛。因此,临床中对癌痛的治疗,除了家庭单位、医护人员及朋友的体贴、关心、照顾外,药物治疗是不可缺少的。通过药物,可达到镇静安神、宁心定志的目的。常用方剂如朱砂安神丸、养心汤、远志丸等。常用药物:龙骨、酸枣仁、珍珠母、远志、琥珀、磁石、合欢皮等。当然,安神止痛亦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在临床中亦应结合辨证,与其他方法配合应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八、补虚止痛法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基本病理在于正虚邪实。因此,正气不足,气血津液亏虚,脏腑经络失养而致“不荣则痛”、“因虚致痛”是癌痛发生的主要病机之一。其贯穿了癌性疼痛发展的始终,尤以肿瘤晚期更为突出。可见,补虚止痛法在癌性疼痛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临床中,因虚而痛的特点是痛势隐隐,绵绵不休,疲劳后尤剧,伴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身倦乏力,神疲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症。依据中医“损者益之”,“虚则补之”的原则,针对在气、在血、在阴、在阳、在脏、在腑的不同,分别施以不同的补法。如:气虚者,以补气止痛,常用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等;血虚而痛者,常选用当归、鸡血藤、白芍、何首乌等;阳虚而痛者,宜温阳止痛,常选用:补骨脂、杜仲、续断等;阴虚而痛者选用沙参、麦冬、黄精、女贞子、龟板等。对于气血阴阳俱虚者,宜气(阳)血(阴)双补,以期正气来复,发挥其营养、温煦的作用。在辨别气血阴阳不同的时侯,应注意结合脏腑辨证,一般认为癌痛的发生与脾、肾关系密切。有研究表明:健脾益气药物能增加肿瘤患者的抗痛能力,应用补肾药物有助于疼痛的控制。如:对肺癌造成的严重胸痛,在应用养阴药的同时,加仙灵脾、肉苁蓉、仙茅等补肾药,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

泻肝解毒法

有泻肝凉血、解毒止痛、利湿消肿的功效,适于肝、胆、胰腺癌症见肝热血瘀者,选用龙胆草、芦荟、半枝莲、蒲公英、山栀、茵陈、大黄、莪术、牛黄、柴胡、白芍、田七、川楝子、溪黄草、土鳖等。

启膈解毒法

有启膈开关、解毒活血、除痰止呕的功效,适于食管癌、纵隔肿瘤受纳阻滞、脘痛呕逆者,选用守宫、蟑螂、浙贝、法半夏、南星、急性子、七叶一枝花、蒲公英、威灵仙、乌梅、旋覆花、代赭石等。

和胃解毒法

有和胃降逆、解毒祛瘀、消滞止痛的功效,适于胃癌、贲门癌隔食不下、脘痛呕吐者,选用法半夏、郁金、莪术、田七、水蛭、蒲黄、五灵脂、鸡内金、枳实、菝葜、藤梨根、蒲公英、肿节风等。

理肠解毒法

有理肠逐瘀、祛湿解毒、通腑止血的功效,适于肠癌、腹膜播散癌腹痛、下痢赤白者,选用苦参、槐花、金银花、地榆、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大黄炭、白芍、黄芩、五倍子、罂粟壳、仙鹤草、芦荟等。

通窍解毒法

有通窍清肺、解毒散结、除痰消积的功效,适于鼻咽癌、头颈部癌头痛涕血或颈部肿块疼痛者,选用穿山甲、守宫、露蜂房、石上柏、天葵子、苍耳子、辛夷花、夏枯草、鱼腥草、山慈菇、海藻、昆布等。

清肺解毒法

有清肺止咳、解毒除痰、益气消癥的功效,适于支气管肺癌、胸部肿瘤痰热内壅、气促胸痛者,选用鱼腥草、桑白皮、地骨皮、全瓜蒌、苇茎、桃仁、葶苈子、浙贝、守宫、地龙、沙参、天冬、石上柏等。

固肾解毒法

有理肾散结、解毒通瘀、凉血利尿的功效,适于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睾丸癌小便淋沥、尿下鲜血、下腹肿痛者,选用猪苓、龙葵、小蓟、马鞭草、车前草、仙鹤草、半枝莲、水蛭、杜仲、山萸肉、巴戟天、羊藿叶等。

消癥解毒法

有疏肝消癥、祛瘀解毒、利湿散结的功效,适于乳腺癌肿块硬实、子宫颈癌、宫体癌、卵巢癌带下赤白臭秽、下腹癥瘕者,选用山慈菇、穿山甲、露蜂房、当归、柴胡、夏枯草、七叶一枝花、苦参、莪术、地榆炭、血竭、蛇莓等。

除痰解毒法

有除痰散结、解毒消积、祛湿通络的功效,适于恶性淋巴瘤、软组织肉瘤消瘦发热、肝脾肿大者,选用鳖甲、土鳖、蜈蚣、僵蚕、南星、半夏、莪术、海藻、昆布、连翘、猫爪草、夏枯草、蒲公英、蛇舌草、山慈菇等。

凉血解毒法

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祛瘀消癥的功效,适用于各类白血病或慢性白血病急性发作者,选用青黛(研末冲服)、生地、丹皮、茜根、仙鹤草、血余炭、旱莲草、天花粉、麦冬、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西洋参、六神丸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