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这首诗并不是一首好诗


内容来源:庚子岁首,徐晋如老师携手秦汉胡同国学书院共同推出的《中小学古诗文同步精讲》在线课程第 52 讲。

主讲嘉宾:徐晋如,著名诗人、词人、古文家,《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度青年领袖。著有《大学诗词写作教程》《长相思——与唐宋词人的十三场约会》等。

注:国学正典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和主讲者审阅授权发布。
责任编辑 | 正典君
第  1089  篇深度好文:2039字 | 6分钟阅读

《大林寺桃花》

本文优质度:★★  

正典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 这首诗写出大自然的一种什么现象?

  •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阐述了怎样的哲理?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音频

音频概要

要点一

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是农历的四月,这个月份在山外面已经是夏天了,可是在山里面气温却仍然很低,像是春天的二月天。

二月是春天最美好的时候,气温不冷不热,百花盛放,在白居易的文章中记载,大林寺的梨花桃花这个时候才刚刚开放,而溪流边的野草也才刚刚发芽。

白居易这首诗写出了自然界一种常见的现象,就是随着山的高度越来越高,气温也就越来越凉。

还有一种情况,地势高矮差不多,但是因为各处南北,所以他们的气候也不一样。

要点二

白居易这首诗其实是在通过写自然的现象,来阐述人生的哲理

他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人间指的是山外面,山外面正是孟夏四月,各种花几乎都已经凋落干净了。

而本来应该是在二月开放的桃花,在大林峰顶,大林寺旁,才刚刚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说的是,“我”人生当中常常有一个遗憾,就是美好的事物,生命往往很短暂,就像春天一样。

春天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它也很短暂,当它消失以后,“我”以为永远再也找不到它了,没有想到“我”居然在人迹罕至的大林寺,又重新发现了春天的踪迹。

这实际上是一种人生的体悟,白居易被权贵们诬陷,贬谪到了江西九江,他当时的心情是非常抑郁的,但诗人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他并没有被这一次政治的迫害所击倒,他仍然对于未来抱有希望。

他看到的是自然界,大家都以为春天不在了,已经再也寻找不到春天的踪迹了。

哪里想到居然能够在人迹罕至的大林峰上大林寺中寻找到春天的踪迹,但他实际上想到的却是,只要我们坚守良知,未来就一定会充满光明。

要点三

前人认为这首诗很有禅机,什么是禅机呢?

禅指的是中国佛教的一个流派,它是比较注重思想的。

所以前人对这首诗的评价是:这是一首有思想的诗。但是严格说起来,这首诗并不是一首好诗。

为什么呢?

因为这首诗它更加侧重于去讲道理,而不是侧重在抒情。

真正的好诗一定是通过情感来打动人,而不是通过理性来打动人。

这首诗它实际上是在讲一个道理,而不是在抒发作者的情感,所以这首诗并不能够真正地动人,因此也就算不上是一首好诗。

要点四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尽管在意思上是相反的,但是它们是不对仗的。
人间和山寺它们的结构是一样的,这两个词单独拿出来平仄也相反。
就是对于两个字来说,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反就可以了,所以人间的间是平声字,山寺的寺是仄声字,它们是对仗的。
但是四月和桃花就不能算是对仗了。尽管它们在平仄上是完全相反的,四月是仄仄,桃花是平平。
从结构上来说,四月和桃花的结构也是一样的,是哪个月呢?
是四月,是什么花呢?
是桃花,这种结构叫做偏正结构。它们结构也是一样的。
但是我们在对仗的时候有一个传统,一般来说数字要和数字对仗,所以四月的四和桃花的桃是不能对仗的。
然后下面芳菲尽,芳菲/尽,始盛开,始/盛开。
我们不要再看它的平仄,我们只要看它们的节奏,芳菲尽是2/1这个节奏,始盛开是1/2这个节奏,就可知它们是绝对不对仗的。
因此整个的这两句也是不对仗的。

知识延伸

【孟叔季】

我们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有三个月,第一个月叫,第二个月叫,第三个月叫

孟夏就是初夏,也就是夏天的第一个月,是农历的四月,相当于公历的五月份。

夏天的第二个月是五月,称之为仲夏,英国作家莎士比亚有一部喜剧,叫作《仲夏夜之梦》,而六月就称之为季夏

同样地,正月是孟春,二月是仲春,三月是季春。

七月就进入了秋天了,叫孟秋,然后八月是仲秋,八月十五这一天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叫中秋节,九月就是季秋。

十月就是孟冬了,十一月是仲冬,十二月就是季冬。

中国古人的兄弟排行,也和季节一样,采取孟、仲、季的方式。

比如文学故事人物孟姜女,相传为秦始皇时人,以哭夫崩城而闻名,她姓姜,“孟”表示她排行老大,照现今的习惯说法就是姜家大小姐。比如说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他在家里面排行老三,所以他的字就叫季,他叫刘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