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 这件事不要对别人做, 否则, 就容易自讨没趣、自取其辱
为人处世,这件事不要对别人做,否则,就容易自讨没趣、自取其辱;“自讨没趣”的人,身上往往有一个特征,容易自取其辱。这件事和这个特征就是逼人认错。
人活于世,说话、办事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否则就不会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说法。从本能上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不愿意承认错误的,因为这样做会面子受损,会不好意思,并且要承担责任与后果。
点击加载图片
自己有需要认错的情况,别人也有。而在许多时候,逼人认错都是一个极不明智的做法,这样不仅会伤害别人的面子,对自己也不见得有什么好处,很容易自讨没趣、自取其辱。
那么,为人处世,在遇到对方犯错的时候,该怎么办呢?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处理的手法通常是将这件面临争辩的事情暂且搁置,延后处理,而不是逼人认错。
千万不能小看这个稍后处理的措施,它会让别人主动反省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主动纠正。但假如你逼人认错的话,那结果恰恰相反,对方很可能为了面子死不认错,甚至因此而记恨你,想方设法地羞辱你,为自己挽回面子。
无独有偶,英国某医药公司的一位经理也善于延后处理别人的错误,该公司有很多加盟的代理商,经理经常收到代理商的投诉,抱怨自己遭遇不公平对待或者其他代理商的恶性竞争,这些来信都要求公司方面做出正面解释,各有各的理。这位经理的处理方式是将这些信放入“待办”事项中,而不是马上处理,逼一方认错。用他的话说:“如果立即予以处理,那就等于是逼一方认错,索性暂时不理,观望一段时间再说。”
点击加载图片
这些做的结果是什么呢?是事态更严重吗?并不是,据这位经理说,每过一段时间,当他第二次看这些“待办”的事情时,很多都已成为过去或已经不需要自己解决了。
一位社会学家有这样的结论:“应酬的最高效果,是你绝不使用任何强制手段而使对方照着你的意思去做。对方完全出于自愿,比你逼别人怎么怎么做的效果要好得多。”
一次,大企业家查尔斯·史科特经过他的钢铁厂时,正值午间休息时间。他看到几个工人正在抽烟,而在他们的背后,正好立着一块大招牌,上面赫然地写着“严禁吸烟”四个大字。如果史科特指着那块牌子给他们丢一句:“难道你们都是文肓吗?”这样逼人认错的做法,收获的一定是这些工人的逆反和憎恶。
然而史科特却没有这么做,相反,他走近这些人,态度平和地递给他们几根雪茄,说:“诸位,如果你们能到外面抽完这些雪茄,那我真是感激不尽了。”几位烟民当即知道自己违反了这里的规定,于是,纷纷将手中的烟掐灭,对史科特的好感和尊敬是不言而喻了。
史科特没有直白地斥责工人、逼工人认错,而是委婉地用充满人情味的迂回方式,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批评。这样的老板,员工一定愿意为他尽职尽责。
点击加载图片
为人处世,倘若是逼人认错,只能得到浅层的一时之快,殊不知,这种违背他人内心意愿的做法已经在他的心里埋下了逆反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错误的事情得不到解决,还会生出新的怨恨。这种事情多了,怨恨会结出一个让自己诧异的果实,很容易令你自讨没趣、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