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深度布局中医领域,连锁中医馆如何应对?
每当医疗行业的人谈及京东健康、阿里健康时,基本上都是一个看法:卖保健品和药品的,甚至一些传统互联网医院的资深人士也持这个观点。
而真实的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又在做什么?呈现了什么结果?
2021年8月,阿里健康收购小鹿中医,加速布局互联网中医健康服务。
2021年10月,14家连锁中医馆首次参加天猫双11,为消费者提供上千种中药饮片和上百张中医名方服务。
2020年6月,京东健康中医院及中医会诊中心上线,平台已有7位国医大师、9位国家级名老中医和近万名中医医生入驻。
2021年10月23日,由京东健康携手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多家单位发起的中国“互联网+中医医疗”调研与评估项目正式启动,院士张伯礼任组长。
2021年9月,京东健康全面布局社区健康驿站,通过体检免费+加盟入驻的方式来抢占社区流量入口。
阿里健康2021财年财报公布(截止2021年3月31日),实现营业收入155.19亿元,同比增长61.7%;净利润约3.43亿元,去年同期则为亏损1569.6万元;经调整后实现净利润6.3亿元,同比增长198.5%。
京东健康2021年上半年,总收入为136.4亿元,同比增长55.4%;净利润方面,亏损4.54亿元,同比减少91.5%;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6.67亿元,同比增长79.9%;用户数突破了1亿大关。
我们抛开阿里健康、京东健康那些高大上的使命、战略、愿景来看,他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快速整合资源,抢占流量入口,按电商的逻辑把医疗健康服务像卖水一样卖出去。
一、为什么他们能这么做?
1、电商基因
阿里、京东本身就带着浓厚的“电商平台”的基因,这是他们过往最大的成功经验。当他们切入医疗健康服务市场时,自然也会延续这种基因,通过电商的方式把复杂的医疗健康服务进行产品化,然后像卖瓶装水一样卖出去。
2、抓住趋势
医疗健康服务到底是什么?我们历来是以医疗人的视角在审视,如医疗的严肃性、安全性、不确定性、疗效为王等等,缺乏从市场和客户的角度来审视和洞察。
医疗服务的特殊性是医疗机构要去解决的事,而消费者看的是过程要的是结果。而医疗服务产品化、电商化刚好满足了客户对医疗服务的新需求、新要求——效率、透明、简单、优质。
效率:包括疗效、选择成本、时间成本、沟通成本、解决问题成本、便捷性等,单一的疗效观已经被淘汰。
透明:包括价格透明、服务内容透明、评价透明、预期管理等。特别是医生技术疗效评价透明化后,对医生本人和客户来讲都是福音。
简单:让复杂的医疗服务一目了然,省心省力。
优质:医疗健康服务必须给客户创造出一个感受:很好,真不一样。
3、掌控流量
我们多次思考中医馆跟医生之间的关系,甚至去追溯中医文化基因带给中医医生的烙印,各种原因里,都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医生的核心需求如患者资源、技术成长、职称荣誉、社会地位等,我们医馆要么做不到,要么没去做。即当前医馆基本上没有为医生赋能,都是在靠医生驱动发展。
但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他们至少能为医生提供庞大的客户资源,这是医生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驱动医生稳定、持续合作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对中医馆今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1、医疗健康服务电商化、产品化时代已经到来。
医疗健康服务产品化、电商化,是提升整个交易透明度、效率、服务体验的核心,也是未来医疗市场的发展趋势。
电商化只是医疗服务线上成交的表现形式,其本质和前提是医疗健康服务的产品化。要求我们医疗机构为客户提供服务前,必须把自己的技术解决方案以更简单、易懂、易控、易执行方式提供给客户,而不是让客户来琢磨你的可靠性、安全性、复杂性,这对医疗机构在诊疗技术和系统性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医疗健康服务产品化包括:实体健康类产品、医疗健康服务产品包。只有产品化才能电商化,才能做到像卖水一样卖医疗健康服务。
2、流量将加速向综合性健康医疗服务平台汇集。
巨头们整个运营策略就是围绕“流量入口”和“客户体验”来设计、规划医疗健康服务项目,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平台生态建设。
通过流量加持建立起对合作机构、个体医生的相关服务标准和奖惩、淘汰机制,围绕客户需求提供高效、透明、简单、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体验。
3、优质医生资源和中医馆逐步向流量平台汇集。
医疗健康服务,从平台的角度看,最终靠流量驱动。谁有流量,谁能驱动、沉淀流量,谁就能驱动医生、合作机构加入,这也是各大中医馆入驻美团、大众点评的原因。搞不好,我们很多中医馆成为这些平台的打工仔。
一旦医生在这些平台活得滋润、自在,接受并习惯平台的游戏规则后,中医馆跟医生的合作空间将更小,难度更大。
4、中医产业链的整合、优化、洗牌进程将加速。
京东健康CEO金恩林表示,作为互联网+中医医疗的践行者之一,京东健康通过打造互联网“中医+中药”全流程闭环,为患者提供中医专家在线问诊、团队会诊、中药代煎、送药上门等服务,并通过与线下医院开展合作,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中医诊疗生态。
中医整个产业链是比较短的,也容易整合,核心环节就是流量掌控。所以,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他们只要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布局线下,对整个中医产业链进行优化、洗牌。
我们中医馆的话语权必然会弱化,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压缩。
三、连锁中医馆如何应对?
我们连锁中医馆一定要对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他们在中医领域的整体布局和运营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保持警惕,做到未雨绸缪。
首先,我们需要认清一些基本的事实。
1、连锁中医馆依靠医生驱动流量的时代已经结束,自己必须具备驱动流量的能力。
2、连锁中医馆依靠线下诊疗服务盈利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必须考虑线上线下如何协同发展,找到第二、第三变现赢利点。
3、没有核心运营团队的连锁中医馆,是没有任何竞争力的。这就要求我们医馆创始人换脑子,核心团队换血液。
其次,正确布局和运营自己的互联网医院。
连锁中医馆做互联网医院,虽然有一定的优势,如医生资源、存量客户资源,但也有它天然的劣势和障碍,具体表现在:
1、没有搞清楚中医互联网医院到底做什么,只是简单地把医馆线下的诊疗服务往线上搬,难以做大做强。
2、缺乏真正懂中医和互联网医院运营管理的负责人,投入的运营团队不过3-5人,只能浅尝辄止。
3、资金有限,犯错代价大,一个错误可能永不翻身。
所以,连锁医馆做互联网医院不容易,尽可能要思考缜密,盘算清楚,少犯错,小步走快迭代。
首先,梳理好流量、产品、变现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自己的优势把这三者融为一个整体,环环相扣,找到了最佳的商业和运营模式。
第一,一切工作要围绕“流量”来开展,实现从“医生驱动”到“流量驱动”,从“技术为王”到“客户体验为王”的整个战略转型。
第二,切忌贪大求快,把目标定在5年后和智能技术开发应用上,因为我们那点家底不经烧。切忌把钱花在请医生上,而是要把钱花在为医生赋能上,花在内容上,花在流量上,花在产品上,花在运营管理团队培养上。
第三,我们必须培育自己的线上运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特色专科线打造能力、产品孵化落地能力。
线上运营能力:内容创造输出能力、IP打造能力、事件营销能力等。
资源整合能力:围绕目标来整合医馆医生资源、市场推广资源、产品资源等,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整合目标。
特色专科线打造能力:中医馆做互联网医院,不是做全科,是建立一条条专科线不断蚕食市场。
产品孵化落地能力:诊疗服务产品包策划能力,新消费健康产品孵化能力等。
再次,秉承打破医馆边界的理念,从产业链和跨界整合两个方面寻找破局点。
今天来讲,中医馆价值的大小不再取决于开馆数量的多少,也许开馆越多经营越难;医馆之间的竞争也不再是单纯诊疗技术层面的竞争,而在于我们能为多少医生、医馆、合作伙伴赋能,服务多少客户。因此,我们必须具备打破医馆边界的理念。
接下来,我们就要从产业链和跨界整合两个方面寻找机会点,这是连锁医馆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1、开创中医健康产品新品类。
如当前出现的养生新潮流,如熬夜茶、失眠糖、气血胶囊等,基本上单一的产品年销售几亿甚至上十亿,中医在这些领域是大有可为的。
我们还也可以通过中医+营养、中医+国潮文创、中医+定制等方式进行跨界创新。
我们必须改变以往大而全、笼统性、模糊性、普适性的产品开发策略,针对某个人群某个场景某个细分需求来进行开发、创新,产品定位一定要做到细分、狭窄、聚焦,在品类第一、场景第一、特性第一三个结果中至少占据一个。
大家可以看看这些例子:红牛基本上抢占了开长途喝的饮料这个场景;海飞丝也占据了大多数人对于洗头时“去屑”的这个特性;清扬也想打“去屑”这个点,于是它创造了一个更加细分的品类——男士去屑。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中医药产业链其它环节寻找机会,如上游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中成药开发、诊疗技术开发输出、为其他医馆和医生赋能等。
2、跨界整合,异业共享。
近15年来,传统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创造了一波波流量红利,但都已见顶,流量之争将更加残酷,成本更加高啊。
这就迫使中医馆必须找到下一波流量红利渠道,个人判断可能出现在跨界异业合作领域。
中医馆如何跟周边的企业、超市、理发店等形成价值共享共赢的合作关系,是接下来必须重点考虑的事情。如深圳某医疗机构跟一些婴童产品企业进行跨界合作。
相比别的跨界合作,本人更看好中医馆跨界做全国礼品市场,这个市场不仅规模庞大,还可以把线上线下诊疗服务、健康产品、其他医生医馆合作伙伴等串联起来,把“产品、流量、变现”三者融为一体,环环相扣,有可能成为连锁中医馆最佳的商业和运营模式之一。
最后,为客户创造出不一样的体验感
我们去网上看看关于医疗的评论,基本上都在抱怨:看病贵、看病难。为什么会这样?
记得刘润老师讲的一个故事。
张贤峰,跑步爱好者,每次跑完都非常有成就感。
帮他记录跑步路线的APP,在他每次跑完就会问候他:“恭喜你,太厉害了。你看,要不要申请一块为这条路线定制的奖牌,纪念一下?”就这样,他每跑一条不同的路线,就会花几十元申请一块奖牌,最后申请了400多块奖牌,总共花了3万多。
其实这些奖牌通过淘宝购买的话,估计2000多元就够了,可张贤峰花了3万多,而且还觉得很值。那么请问多出来的2万8,他买的是什么?
买的是我喜欢,不是值不值。换句话说,就是:体验。
医疗服务,不仅仅解决病痛,更是创造健康和快乐,激赏生命价值。我们在注重解决客户病痛的同时,围绕为客户创造健康快乐、激赏生命价值来设计我们的服务细节和运营策略,提升我们跟客户的粘性,更加利他悦他,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新消费时代,医疗服务最怕的是墨守成规,最缺的是为客户创造出不一样的体验感。
一边是公立医院大力扩张,合纵连横;一边是互联网巨头精心布局,馋涎欲滴。我们连锁中医馆如何打破医馆边界,围绕“流量”来思考产业链各环节的价值需求,通过跨界整合实现价值创造和共享,最终为客户创造出不一样的体验感,也许是应对当前竞争困局的最佳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