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云岫《灵素商兑》错解运气学说生理论
1:中医无法自己解读自己的运气生理论
中医文化形成是漫长的,《素灵》问世是理论成熟的时期,如果要做中医理论训诂学研究可以上溯到先秦以前,其中理论原型现在已经很难复原,也就导致自汉代到现在一直是以文解文,以典解典的研究风气不断,人们不会对这些流传两千年的这些理论发生过质疑,可是到了近代,随着西方医学体系传入中国,人们对于中医自古以来的中医理论开始质疑,从晚清,到民国,直至今天一直没有中断过,其中最为质疑的地方就是运气学说生理论,笔者也在中医界接触的人不少了,几乎没有几位中医研究五运六气了,即使研究也是直接使用经典方法来以文解文来讨论,没有任何进展,同时也受到现代科学的质疑,没有人相信这些内容了,这是因为五运六气学说原始本意是气象学问题,而现在的气象学研究已经使用卫星扫描技术,数据也很精细,由此这些中医理论中关于气象学的内容几乎也没人相信了,这一质疑首先从民国余云岫先生开始,同时也质疑这一理论中五运六气生理论来,中医最原始的理论基础被质疑了,面对质疑,中医界是近百年来无力反驳。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 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 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 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五运行上说的,与这里说的大体相同。《灵素》全书论述的藏府的功能变化,病疾的起伏传导,内外表里的关系影响,谬误的本源都在这里,是荒谬的巢穴,不得不痛击它。其中那些恍惚的言论,混茫的说法,捉影捕风的语言,象道生智、玄生神之类,我就不去反驳了。所谓风,是空气流动产生的。地球各处受太阳光照射的强弱不同,温度就不同,空气受热就会膨胀,体积增大,质量变轻,压力加强,强弱大小轻重不均匀,就会流动,这种流动就是风,就象水从高处流下一样。地球上面,赤道受太阳光照射最强烈,地面也最热,空气也热,热就变轻,所以接近地面的空气上浮,于是旁边南北两带的下层空气流向赤道来填补空位。 填补空位的空气又受热上浮,后来者又来取代,所以赤道下层的风总是从南北来。 变轻上浮的空气分流向南北,渐渐变冷收缩变重下降到南北地面,又渐渐流向赤道,然后又上浮。分流又受冷收缩又变重下降到地面,所以赤道上层的风总是向南北去。这是理论上的风,很规则。然而地球自转从西向东转速很快,所以风的来去并不准确地沿着地球经度,而是稍偏向西,就象快走的人风迎面吹来一样。 至于山川水陆阻隔和地的寒热也没有一定的规律。因为风行进的时候不会一直向前不受阻碍,还会受地理上气候上种种复杂影响,所以风的方向不能用公式推断。而东方既不是风的发源地,也不是风的制造厂,东方生风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2:余云岫质疑运气生理论要点分解
民国时期,现代自然科学发展已经从欧洲中世纪禁锢的腐朽思想中解放出来,进入到经典物理时期,天文学由于牛顿三定律的发现也有了长足发展,地理学,气象物候学也逐步体系话,余先生在当时也接受了这些内容,同时也懂得当时的西医学,自然对中医五运生理论质疑起来。
其一:不同层面的类似对象是否对等
首先运气学说对应脏腑的理论解释,也就是运气生理论发生质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 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 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 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也就是这种天文气象,地理物候与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的对应法则的质疑,质疑要点是不同研究对象之间的连接机制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受到取象比类思维的人自然认为没有一点错误,大对机制研究的人来说就质疑开了,这是因为这些不同研究对象之间的对应原则是不是绝对对应的怀疑出来,用逻辑看这些内容就是:A约等于B约等于C,因此A=C这是绝对错误的,不符合逻辑的,就是现在大部分中医也质疑这一点,余先生质疑也就是情理中的事情。
其二:相互之间衍生关系机制的模糊质疑
“其中那些恍惚的言论,混茫的说法,捉影捕风的语言,象道生智、玄生神之类,我就不去反驳了。”
中医界人士总是喜欢谈论大而玄的内容为之高深,而不喜欢具体清楚的机制研究,这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每到理论起点讨论是总是扯到玄而又玄,谁也不明白的“道体”上来,但是道是什么呢?在无法说清的情况下,就开始扯到离开对象的神秘哲学上来,余先生根本不屑讨论这些问题,因为医学是相当具体的技术性层面的一门学问,没有具体的研究思考对象,整天用“恍惚的言论,混茫的说法,捉影捕风的语言”讨论医学问题,毫无医学指导意义,也就是相当于糊弄人而已。
医学机制推理的过程是相当严密的,逐渐不允许模糊内容出现是学科的必须要求,而中医在基本机制的不同衍生连接关系上的模糊性,当让受到质疑反对也是必须的。
其三:对运气学说机制研究的质疑
因为学过气象学的人都知道大气对流现象和信风现象的形成机制,而中医运气学说只局限在古中国地理版图内研究得出的结论而论外界环境和人体内部机制自然也就受到质疑,五运六气的规律性研究背后的生成机制不清,自然也就受到现代科学研究者的质疑反对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但民国余先生质疑反对,就是懂得气象学的中医人士也质疑反对,认为这是中医文化中的糟粕而不予研究。
3:余云岫错解中医运气生理论
对于余云岫先生的运气生理论的质疑,近百年来中医界没有一点依据来反驳,近三十年来很多中医研究者也从实际出发,客观的面对中医发展中的这些问题提出很多现代科学的探索方法,象生物电学说,生物磁场学说等都是这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思维的出现,说明中医理论已经从传统的规律性总结向机制研究开始了,这是很好的现象,说明中医内部已经有了研究者开始意识到背后机制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了,这是一支新形的力量,但同时也会引起中医界派系的出现两种思维的争议,一种要保持传统,一种要创新,期间的正误也就很难鉴别确定,到底要维护传统还是要突破传统来创新,这是历史问题,绝对不是一人一时能够做到的,时间从余先生质疑反对中医开始经过近一百年了,中医文化复兴运动应该开始了,但这种复兴绝不是复古运动,而是一种在把握中医文化核心内核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研究成就,进而给中医补充具有时代新鲜血液的内容,中医才能成为有血有肉的新兴文化,中医事业才会在未来正真复兴起来。
其一:世界上最早的生物电学说
《天元纪大论篇》中有一句关于中医理论起源的核心经文,大家要特别注意:“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这篇经文中可以这样描述,广阔无垠的宇宙太空中,是一一起变化的起源,地球地球一切生命的开始,五运力量起源于太空,有一种“真灵“像气一样分布在太空,九星悬朗,七曜周旋,导致地表万物的呈现“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现象,这种像气一样的“真灵“到底是什么呢?机制又是什么呢?自古至今都是哲学式模糊判断。
《内经》作者但是也不能解答其中的机制问题,但总结出了其中的变化规律来了,经文这样妙手:“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余先生研究《内经》超前绝后的细致,他直接抓住了中医运气学说的这一最为核心的机制问题提出质疑,欢换言之,就是在给中医界提问“玄,道,化”导致指的何种事物,机制本质是什么?让中医界哑口无言,本人对此也是被余先生的这种一直才展开中医机制研究的。
从经文看,太空中的“玄”自上向下传播,导致了地表五运三部的变化现象,也就是地表物候现象,人体等一切生命体就是在这种“玄”力量的作用下,产生了生命运动,这种生命运动有别于“玄”的运动,称之为“道”,而地表物质运动在“玄”作用下产生一种运动称之为“化”也就是五行。
而这种起源性的“玄”又当是何种现象呢?明国时期不可能知道,现在知道了,所谓的地球五运三部现象只是在大气对流层界限内才有,而臭氧层之上大气越来越稀薄,是高能电磁波集中的部位,也称之为电离层,地球生物圈如果没有臭氧层的保护,绝对不可能产生。由此我们通过这些现代科学成果,我们知道中医运气学说最核心的内涵概念的“玄”的本质是“电磁辐射现象”
当我们知道运气学说第一研究对象“玄“的本质是”电磁辐射现象”时,我们也就明白了“道生智,玄生神”的原理本质含义是“生物电”。
地球生命体的细胞机构都具备生物电能,这是已经定论的内容,而脑电,心电是生物电能最集中的区域,脑神智活动,植物神经,运动神经的传导都是生物电,现代医学就是根据这一原理机制,发明脑电图机等检测仪器;心的自律性也是窦房结的心电向量导致的,心电图机的发明即是根据这一原理发明的。
而当我们明白了中医运气生理机制的核心“玄”的本质时,我们一下明白了中医的运气生理的核心与现在医学的生物电学说完全相同,这样我们就可以定论,中医运气生理学核心机制“玄”理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生物电学说。同时我们也找到了这一理论同现代自然科学,医学汇通的交叉点,ksjyjs的网友发布《电子生物学是人类生命科学新的里程碑》一文,我们先不评论这位网友的研究是否正确,单就这篇文章就可以断定作者已经意识到中医运气生理学机制的核心了。
余云岫先生所处民国时期还没有这些学科研究,他研究中医意识到运气生理学的这一核心内容提出质疑并产生反对否定的态度是很客观的,但最后的结论是余先生错解了其中的含义。
其二:世界上最早的生物电磁场学说
当我们讨论完中医运气生理的核心“玄”的本质后,我们就可以重新回到运气学说的研究上来,来探讨运气学说的核心本质。
我们知道地球生物圈是太阳系中非常独特的条件下产生的,直到现在人类天文观测还没有观测到地外生物的存在,地球生物圈形成机制现在生物学研究基本定论,最初的地球环境是炎热的球体,高热的环境下根本不适宜生命的存在,来自太空的高能辐射达到地面,地面是火的海洋,后来臭氧层出现,地球表面逐步降温,出现水,才有了适宜生命存在的地表环境,而这一环境出现与地球的磁场和引力关系极大,从臭氧层阻断了太空的高能辐射到达地面,同时地球的南北两极形成又使高能辐射只到达南北两极,从而保护了其他生物不受高能辐射,这一点古人早就知道了,五运六气理论中的天门地户理论就是指的这一机制;同时地球引力的适中会抓住地球便面的大气粒子不至于耗散到空中,保证了地球表面能够出现适宜生命存在的生物圈存在,地球生命才得以演化,因此,地球磁场也就塑造了适宜生命的生物磁场环境,也就是:“帝曰∶上下相召奈何?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的经文描述,五运和六气两种能量塑造了地球环境,因此我们可以定论,中医的五运六气理论是世界上最早的生物电磁场学说理论,这一理论同现在的生物起源论完全相同,由此,我们可以解开五运六气理论的本质原理,完全可以与现代自热科学汇通,根本没有一点矛盾。
其三:世界上最早生物电磁场条件学说
当我们研究的五运六气的原理机制时,我们就会有这样的疑问,宇宙中其他的行星有没有地球生物圈的这种机制,现在天文学研究发现至少在太阳系中还没有这样的行星,这就有了问题了,为何太阳系中的行星唯有地球能够具备这样的条件呢?近代天体物理学研究为此提出了特异星球学说来解释这一现象,而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早在两千年已经提出这一理论了。《天元纪大论》中有这样的经文:“帝曰∶上下相召奈何?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
如果分解这句经文可以看出这样的机制原理:
首先,上下相昭的机制原理:能量接受与耗散
来自太空的高能辐射到达地球表面,地面物质达到短波高能辐射之后,又以长波形式向外耗散能量,相称上下相昭的关系,下部五行,上部六气合成合称五运六气,上下能量运动形态都可以用阴阳来划分界定,不能混淆不明,因为这种能量形式的不同接受和耗散,对于生物的作用不同。
其次:能量不同对生物体影响的机制原理“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
我们知道,地表气象物候变化的现象对于生物生存来说密切相关,对于地球生物来说,无论植物还是动物,获能方式虽然不同,大部分都是通过直接间接从太空获能(光合细菌和叶绿素光合作用直接获能;食草食肉动物等间接获能),因此太空高能辐射对生物诞生和演化至关重要,这就是:“天以阳生阴长”的意思。
地球表面物质是接受太空高能辐射最多的介质,储能达到一定阈值时,就会以短波辐射形式向外耗能,生物体上就是线粒体中的ATP的释放,当释放过多时,生物就会因为能量耗散过多而生病死亡,这就是:“地以阳杀阴藏”的意思。
再次:地球生物圈形成是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两种能量运动导致的,两种能量上下对流运动,就形成上下相昭的中间区,这一中间区就是适应于生物存在的中间能量波段,即:“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也就是《五常政大论》和《六微旨大论》中描述的现象,地球生物圈的两种运动一直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异常现象就是《五运行大论》《气交变大论》中的现象,具体规律描述推算在《至真要大论》中,虽然古人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没有具体搞清其中的机制原理,但是已经在规律认识把握上相当准确,而且可以能够做到具体观测,也就是“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按照梁漱溟先生关于早熟文化的论述,中医也属于早熟文化,人类大部分人还处于蒙昧幼稚时期,古代先贤就以超前的智慧认识把握了宇宙人生真谛,包括我们现在自然科学的认识在内也是如此,因此,早熟文化的中医自身很难解释自己,因为凭着现象的内证自觉力在规律把握上相当正确,而到后来人们的内证自觉力越来越衰弱的情况下,人们开始用理性的机制研究来替代“内证”自觉力的情况下,人们对这些早熟文化的质疑越来越质疑反对也是一种必然的规律,但其中的曲解误解也是到处都是,余先生理性的思维很强,对于民国中医界的误解之风大加反对的同时,自己也曲解了《素灵》的运气生理论。
一,余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