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邮荟 • 165︱《集邮家的志趣》抢鲜悦读
文献快讯
《集邮家的志趣》
李毅民 著
2020年6月
陕西电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
孙少颖 题写书名
责任编辑 黄剑波
出品人 李欣宇
40万字
240幅图
正16开
欢迎订购
精装本,定价188元,印量200本;
包括传主、作者、责编、出品人签名钤印
平装本,定价138元,印量400本。
钜惠来袭
上述每本书均夹赠《集邮家的志趣》出版纪念明信片1枚,加盖纪念戳,有作者签名钤印。
预定微信:18905945763(邱盛),八闽文献邮会及其微信公众号“莆田长谷”的会友、粉丝乐享——88折钜惠,包邮到家!作者签名盖章!首批预定截至6月8日!
预定名录
1、沈敦武(广东东莞)平装壹本。
6月2日微信支付。
……
抢鲜悦读
凌福根
我问凌福根:“从国际集邮联修改航天集邮评审规则回顾,反映出你当时提出的6条建议增加的中国空间计划内容,并未被全部采纳?”“是的。我起草的有些规则,他们都改掉了,我不满意。”凌福根回答。
“这些已经被国际集邮联最后同意增加并发布实施的内容,对中国的航天集邮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我问。凌福根不紧不慢地回答:“首先,按照原来的航天集邮评审规则,美国、苏联、欧洲航天邮品都单列。这几个国家的邮品就是重要的素材,属于另类,高人一等。现在最终公布实施的条款,中国也单列了。第二,制定的新评审规则时,中国有了话语权——我们说话有力了,管用了。第三,国际集邮联吸收了我们起草的修改意见后,欣喜地看到纯中国题材的航天邮集在世界邮展上拿到了大镀金奖。”
听了凌福根的说明,我十分欣慰,也更加好奇,不禁问道:“以前中国空间计划内容不被重视,问题出在哪儿呢?”凌福根感叹道:“中国的导弹试验和航天发射,20世纪60年代初起步于酒泉,但是国外集邮界对‘兰州27支’早期邮戳的地位不予认可。我们不逊于德国V2火箭发射场,应该属于同样的重要地位。我直接递交要求修改评审规则意见给国际集邮联,他们讨论后认可我的修改建议。国际集邮联还专门征求全国集邮联意见:凌福根先生的这些修改建议是否代表中国的意见?最后终于认可了我提出的修改意见。”
凌福根的此番极力促成修改FIP航天集邮评审规则的举动发人深省。针对FIP航天集邮评审规则存在的问题,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既要有良好的愿望,还要有过人的眼力、出色的能力。凌福根长期从事航天技术研究工作养成的专业素养、严细作风、果断精神与外语水平,在这次成功案例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
中国的航天发射起步于酒泉。当年从战火硝烟中走来且相对独立成体系的国内军邮系统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撤销,可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军邮局在那时成立并保留至今,特殊境况造就“兰州27支局”邮品,特别是初期邮品,也成为中国航天集邮和军邮收集的重要素材。
我国的航天发射场集中于酒泉、西昌、太原、文昌。每有发射任务,均伴随有各种航天邮品的制作、发行。全国各地的集邮爱好者有条件能够获得多种多样反映中国航天技术发展历史的邮品,从而制作出高质量的航天邮集。
30多年来,凌福根积极倡导航天集邮爱好者认真注意,“搞清中国航天邮品的来龙去脉”“搞懂航天集邮与航天专题的区别”,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素材再现我国航天工程发展历程、介绍我国航天集邮研究成果。
凌福根积极组织实施我国太空飞行搭载邮品制发,是倡议和实际制作的牵头人。1994年凌福根亲自在第16颗返回式卫星回收现场见证太空飞行搭载封回收。我国首次实现太空飞行搭载封回收,极大提高了中国的航天集邮素材的珍罕性。
我热衷于写倪文才的业绩,是因为在我眼里,他的身份与众不同,他的经历比较特别,他的作为令人瞩目。1984年倪文才任高邮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89年任高邮市副市长,分管文化事业。1995年他任常务副市长,分管民政工作。
我问他:“恢复盂城驿都面临哪些难题呢?”
倪文才说:“盂城驿长期被一些单位占用着,当成生产车间、营业场所,其中有搬运队、麻绳作坊等。这些占用的单位都很穷,靠他们自身的经济状况搬走很困难。我们只能采取号召社会各界捐资赞助的办法筹集资金。1993年,市里研究决定,由我专程去北京到邮电部寻求支持。我见到了刘平源副部长,向他反映高邮盂城驿的历史及实际情况。”
倪文才向刘平源介绍说,高邮是全国唯一地名中带“邮”字的县,目前全国像盂城驿这样保存完整的古驿站遗存非常罕见。但是目前搬迁修缮工作遇到很大困难,因为当地难以筹集这笔经费,请求部里给予支持。刘平源对他汇报的盂城驿情况非常重视,表示要尽力支持搞好重修保护工作。很快邮电部给盂城驿搬迁及修缮项目特批了60万元专项资金,江苏省从省长基金拨出20万元,江苏省邮政拨出30万元,使高邮的盂城驿搬迁修缮工作正式启动。
倪文才说:“盂城驿修缮开工仪式刘部长亲自参加了,为了适应他的时间,修缮开工仪式放在晚上进行,他的出席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倪文才几乎有时间就去修缮工地看它的变化,望子成龙的心情也莫过于此。
对盂城驿搬迁修缮这件事当时也引来不少闲言碎语。但是,倪文才仍旧一副成竹在胸做事的样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正是这种“死不回头”的个性,执拗的倪文才相信自己的判断,经过一次次讨论统一了领导班子的认识。大家也仿佛悟到:他是个有心人,是诚心诚意寻找文化优势资源的;他有这方面的历史知识,所以宝贵的材料只要触到手里,就能慧眼识珠,开花结果。
1995年盂城驿修复工程竣工,对外开放以后,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如今,盂城驿已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集邮爱好者的建议,高邮市产生了发行盂城驿邮票的构想。为此,倪文才又到北京找到刘平源副部长,向他提出这个建议。刘平源把票品司的领导找来,提出盂城驿可以发行邮票。票品司领导说没有安排计划不好发。刘平源说,驿站是弘扬传承古代邮文化的大事,发行一套邮票是必要的。于是票品司很快决定发行一套《古代驿站》邮票,全套两枚,一枚是高邮的《盂城驿》,一枚是河北怀来的《鸡鸣山驿》。
这简直是如获至宝。1995年8月17日,在高邮举行了隆重的《古代驿站》邮票首发式。“发行盂城驿邮票是轰动高邮的文化盛事,当时的情况是什么样子?”我问。
“开始设计这套邮票时盂城驿的修缮工程还没有完全建好,邮票设计师来高邮看到的是盂城驿修缮工程的效果图。发行邮票首日当天,也是盂城驿正式对外开放日。这是首次发行高邮当地题材的邮票,真是万人空巷,首发式现场盂城驿人山人海……”倪文才如数家珍。
魏金华
魏金华从复员军人成为红色文物、客家文化、侨批实物收藏家。他向国家捐献侨批档案8579件/套,现为梅州市客侨博物馆馆长、梅州市侨批档案馆馆长。他的经历给我留下这样的印象:这份文化之乡的历史记忆,集邮启蒙源于家书,红色收藏出自红色基因。
参观魏金华几层楼内的博物馆陈列,精品纷呈,感觉大开眼界。除此之外还有十余间库房,带我一一看来,吓一跳:里面各种各样的收藏品被包装的成箱堆至棚顶、堆得让人下不去脚转不开身,他只能用手一指告诉我,这一堆是像章,这一堆是传统客家服饰,那一堆是……
我问:“你的收藏起步挺早,涵盖的范围很广,有多少种类呢?”他笑答:“我的收藏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集信销票、旧书开始。1993年起主要收集纪特新邮票和实寄封片、毛泽东像章、‘文化大革命’物品、红色宣传画。1999年后,我开始收藏了很多中国革命早期的藏品,像中华苏维埃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各个阶段的文献史料、徽章、红色文物等,琳琅满目的藏品为我后来的各种红色收藏展览、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究竟有多少数量呢?”我又问。
他介绍说:“我的收藏品以中共领导人的著作、苏区文物、抗战资料、华侨系列藏品、侨批档案等为主。目前收藏有1949年前后的红色书籍3万多册;红色史料、抗战文物9000余件;红色宣传画、电影海报2万张;毛主席像章2.5万余枚;‘文化大革命’瓷器2000多件/套;客家文物史料、华侨文物史料、侨批文物5万余件/套;各类旧书籍6万多本;还有古陶瓷、字画、老照片、客家服饰系列、丝织绣品、契约文书、海丝藏品、客家商印、名人信札手稿、教育史料、古砚台、老地图、老报刊、老股票、扑克等收藏品,都达到可观的规模。”
“真是有多少房子就有多少宝贝。堆积如山,哪里看得过来啊?”看到我一副吃惊的样子,魏金华补充道:“我的红色收藏品范围,在2000年就画了一条线:决定‘文化大革命’的东西不再收藏了,因为这个领域早已人满为患,不可能有新的突破和新的发现。我把主要精力和财力向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收藏品延伸。”
20年来,魏金华善于收藏,精于研究,勤于著述,在海内外几十种报刊发表了200多篇史料研究、藏品鉴赏文章;参与编撰、主编了《梅州侨批档案汇编》《印证梅县》《梅州侨批 世界记忆》《梅州侨批故事》《梅州与红色记忆》《客家珍稀文书丛刊》22本/套、《红色收藏研讨文集》等图书、专刊,成果显著,成为红色文物、客家文物收藏研究家。
魏金华对我说:“我发现历史上的文化人,能被今天人们记住的几乎都是写过许多书的人。”他的这个发现很有意思。我相信,这是他的切身感受,这是他的肺腑之言,毫无疑问,这已经成为他的人生目标之一了。
在中国收藏界历来有两类专家:一类只述不做,有眼力没实力;一类只做不述,有实力没能力。类似魏金华这样眼力、实力、能力三者兼备,收藏、研究、著述硕果累累的实战专家确实少见。
宋晓文告诉我,自己的集邮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基础集邮16年,其中,中学教书11年(永安集邮五载,南平写作六年),政府机关5年。第二个层面:邮协工作22年,其中,省邮协干事6年,省邮协副秘书长16年(集邮图书主编7年)。第三个层面:邮票设计艺术研究40年。
我整合后一看,按照这样的思路与表述,宋晓文的人生轨迹与特点,似乎被梳理得条理清晰,突出重点,简单明了,又好说又好记。既然感觉还不错,那好吧,我就以这种年轮坐标搭框架,设标题,整理构思,动笔行文。
福建的地形,一言以蔽之,全是山河,山之间是河,河之间是山。全省12.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山地丘陵就占了90%,山地的平均海拔大约在1000米左右,只有沿海有一些平地,但最大的漳州平原仅有850平方公里,正所谓“八山一水一分田”。这种地貌,交通不便,不好种田,即使是在相对平坦的海边,也得去变幻莫测的大海相搏,才能打到渔获。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人类,如果不爱拼一点,是活不下去的。
从西晋到隋唐,因躲避战乱而南下的中原士族来到闽地,带来了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福建的经济、文化和人口有了明显增长。隋代还人口稀疏的福建,到南宋时已是人口密集。福建多山的地形反而带来了物产多样的好处,木材、龙眼、荔枝、甘蔗、柑橘、橄榄、棉花、苎麻、茶叶这些北方少见的作物成为畅销商品。
唐宋时期的福建成为海外贸易的关键节点,有福州港、泉州港、漳州港、厦门港四个世界性大港口,其中泉州是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唐五代时期的福建是中国佛教中心,寺院、僧人全国最多,有“海边佛国”之称。宋代的福建先于其他各路普及了县学和州学,民间的文人学士也自发创办了数十所书院,闽北在南宋成为文化中心,“人才之盛,甲于天下”。
由此,福建文化中有较多的海洋文明因素,对海洋的熟悉多于对农耕的热情,所以福建人对待外来事物的态度较为开明,不那么墨守成规,在近现代时期能得风气之先。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就来自福建侯官,并非偶然。
宋晓文,1960年生,福建闽侯(福州)人。福州台江三保李家,世代书香,古朴幽静的老厝典雅厚重,家传渊源。少年宋晓文在这样的世家里成长,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养成谦谦的君子之风。
宋晓文的启蒙老师是他的外祖父,外祖父李毓谦年轻时曾是福州邮票研究会会员。宋晓文7岁时常翻看外祖父的邮票,把它们当作临摹对象,学习画画。时间长了,宋晓文被邮票迷住了。由此,宋晓文与集邮结下不解之缘。
1977年,恢复高考,宋晓文原想投考福建师大艺术系美术专业,却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的角逐中铩羽而归。他转向考取了三明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
40年后,宋晓文坦言:虽然我至今仍然是师专文凭,但是,青春无悔,师专无悔。我感恩这个平台,感念班集体的荣耀,感激时代的赋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