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绩排名要公开吗?被损害的难道只是自尊心?
译言·译眼看世界
双方各执一词,表面来看,争议似乎聚焦在排名是否要公开的问题上。然而更进一步看,这场争议与传统教育的成绩排名制度不无关系。这种制度多年来饱受争议,却仍未作出明显实质性改变。或许下面这篇文章能让我们看透以成绩排名评估学生这一制度的弊端。
“我记得第一次在我的文章上看到老师为我评定的等级时....,仿佛所有的快乐都瞬间消失了。我是为了评分而写作,而不是在为自己探索。我想找回原来那种种感觉,可是还能找回来吗?”
——克莱尔
01
排名的影响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教育心理学家系统地研究了分数排名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把一直被引导关注排名的学生与不关注排名的学生进行比较时,可以得出三个强有力的结论:
第一,分数排名往往会降低学生对任何学习的兴趣。充分证明,“评分取向”和"学习取向”是成反比的。据我所知,在每一项调查中,学生对获得好排名的关注度都会对学习的内在动机产生负面影响。不止如此,老师或家长对取得好排名的重视度也会带来消极影响。
第二,分数会使学生倾向于选择最简单的任务。如果我们一味告诉学生,他们的选择和行为将被计入成绩,那么他们很可能会避免承担任何不必要的智力风险。也就是说,他们会选择一本较短的书,或者一个熟悉的主题项目,以尽量减少失败的机会,避免获得不好的排名。这并非因为他们“没有动力”,而是因为他们在理性的考虑下,对成年人做出了回应。当那些成年人告诉他们学习的目标是获得一个好的分数和排名,就已经无意识地将这种理念灌输进了学生的脑子里。
第三,分数往往会降低学生的思维质量。学生可能会去浏览书本上所谓的“必修内容”,但却不太可能去想,“我们怎么才能证明书上讲的就是正确的呢?”,而是更倾向于去问,“这个会在考试中出现吗?”在一个实验中,一部分学生被告知会根据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评分,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被告知不会评分排名。结果发现,即使是在死记硬背的测试中,被排名的小组一周后记住的事实也较少。
02
分级排名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个学生问他的禅师,要多长时间才能开悟。师父说:“十年。”学生表示,如果他非常努力地学习呢?“那就20年,”大师回答道。惊讶之余,学生又问,如果他非常非常努力地学习,成为修道院里最专注的学生,需要多长时间呢?“这样的话,30年,”大师答道。他的解释是,“如果你一只眼睛盯着你离目标有多近,那就只剩下一只眼睛来完成你的任务了。”
为了进一步理解分级排名的问题,我们需要将重点从教育衡量技术转移到更广泛的心理和教学问题上。
1、学习动机。虽然许多学生在经过几年的传统学校教育后,确实可以说是受成绩排名的激励,但重要的是他们的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包括希望获得更好的成绩,它不仅不同于内在动机,而且常常会破坏内在动机,即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愿望。许多评估专家在谈论学习动机时,就好像它是一个单一的实体。他们所推荐的做法只是给奖惩制度披上了一层更漂亮的外衣,导致学生追逐分数排名,对学习本身的兴趣降低。如果说滋养他们的学习欲望是我们的首要目标,那么评分排名在本质上就是有问题的。
2、学习成就。两位教育心理学家指出,“过分强调评估实际上会破坏学生对卓越的追求。” 无论评价质量如何,这个结论虽然令人不安,却都是成立的,而且尤其适用于分级排名的情况。这一结论基于许多研究者的发现,包括卡罗尔·德韦克、卡罗尔·爱姆斯、露丝·巴特勒和约翰·尼克尔斯。简而言之:越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做得如何,他们对自己所做事情的参与度往往越低。
因此,所有的评估都必须小心谨慎地进行,以免学生太过关注自己做某件事的能力有多强,亦或是他们的表现与别人相比如何,以至于不再考虑学习本身。即使老师的评估是基于善意的,也可能会培养出一群忙于关注自己的阅读能力,以至于他们不再对阅读本身感到兴奋的孩子。评估顾问担心,成绩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表现;教育心理学家担心,成绩排名会让学生的注意力固定在自己的表现上。
3、量化学习。当人们有点防备地问我,衡量学生的学习(或教师的教学)情况是否不重要时,我请他们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措辞。评估学习和教学质量当然是有价值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总有必要,也不意味我们总能把这些东西变成量化的数字。事实上,据研究,“可衡量的结果可能是学习中最不重要的结果。”这一认识为当今重视数据的学校提供了一个耳目一新的反面教材。
把教室里的各种表现,甚至是孩子们大脑的发展,说成是一定程度的前进或后退,这不仅简单化了孩子们的学习过程,还具有破坏性。一旦我们被迫只关注可以还原成数字的东西,比如一篇作文中有多少语法错误,或是学生记住了多少数学算法,思维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这正是当我们试图用成绩和排名衡量学习时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03
淡化成绩排名
用叙述性评估或面谈来取代字母和数字形成的等级排名并不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幻想。我们可以以书面形式或会谈来对学生的进步进行定性总结。在许多小学和初中,甚至在一些高中,这种评估方法都已经成功地实施。通过和几位已经去掉班级排名制度的初中和高中教师交流,我发现,只有在抛开成绩排名的量化评分制度后,我们才会意识到它的危害有多大。
在新泽西州教了15年八年级科学课的杰夫·罗宾斯承认,“用成绩量化评估会更轻松一点,”因为成绩比有意义的评估所花的时间少得多。不过他注意到,这种效率是以巨大的代价换来的。孩子们的压力很大,而且他们更愿意避免智力上的风险,往往会接受一个更容易的作业,以保证达到A水平。”
吉姆·德利尔是伊利诺伊州的一位高中英语老师,他有大约90名学生,从“成绩高危学生到A等生”不等。但他从不给他们“做的任何事情一个数字或分数”。因为在他看来,对排名的竞争常常让孩子们做出让教育者心痛的事情:和老师争吵,与家长争论,作弊,靠前临时抱佛脚狂背书,考完试就又忘记了。“这不是我当老师的原因,”德利尔说道。
此外,德利尔认为,没有成绩排名评估,他能和学生更好相处。他说,“他们的写作能力提高得更快,学到的东西也能更久地留在他们身边。很多孩子告诉我,这改变了他们上学的态度。”在改变评估方式以前,德利尔预料到了来自家长的阻力,不过这三年来只有一位家长反对。
这些教师们还反映,不仅同事和行政人员,学生自己也对取消成绩排名有各种反应。亚利桑那州的一位中学教师约翰·斯宾塞承认,“许多‘成绩优异’的学生一开始很生气,认为这不公平。他们把学校看成工作,把同龄人看成竞争对手……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转变,并逐渐冷静下来。一旦感受不到排名的压力,他们最终会学到更多。”
事实上,研究表明,学生普遍倾向于关注成绩,但这并不反映出学生天生就偏爱或需要迁就的“学习风格”,而是由于他们多年来一直被引导为成绩而努力。在一项研究中,一些学生被鼓励思考他们在一项创造性任务中的表现,而另一些学生只是被邀请去发挥想象力。然后,每个学生被带到一个房间,里面有一堆别人按照同样的指令画的图画,还有一些信息,告诉他们如何计算出自己的“创意分数”。果然,那些被告知要思考自己表现的孩子现在想知道他们相对于同龄人的表现如何;而那些被允许沉浸在任务中的孩子则更想知道他们的同龄人做了什么。
两者的差异不言而喻。前者过度关注与自己相比同伴的表现如何,自己能否在这群人中取得好的排名。而后者则不然,他们更关注学习的实质和内容,也即他们的同伴做了些什么。
分数并不能让孩子们适应“真实的世界”,除非我们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学习兴趣和思维品质都不重要的世界。成绩排名也不是学校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不过,在这个定量比定性更重要的时代,在这个满足(别人的)标准比探索思想更重要的时代,在这个任何“严格”的东西都被理所当然认为是有价值的时代,真正为孩子们着想还是需要勇气的。我们必须愿意挑战传统的智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关心的不是如何提高成绩,而是如何一劳永逸地摒弃它们。
原文链接:https://www.alfiekohn.org/article/case-grades/
原文作者:Alfie Ko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