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军阵亡220万人,为何仅在太平洋就死150万人?实力是主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太平洋战场上,太平洋战场对整个二战战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加速了日本和轴心国的失败。日军从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到最后彻底落败,累计阵亡兵力在220万人左右。

经过战时数据的研究和分析,日军阵亡的兵力数量220万人,其中在中国战场阵亡40万,在东南亚的缅甸战场阵亡18万,而在太平洋战场上阵亡了150万之多,相当于总阵亡人数的7成。太平洋是茫茫大海,散落着大量的岛屿,很多人想不到日本会在这些岛上阵亡这么多人。

然而实际情况是,美军和日本在夺岛大战中,美军基本上都是采取碾压式的取胜方式,所以日军在太平洋溃败,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日本和美国的实力差距太大。

日本是一个岛国,领土比较狭小,很多战略资源都比较匮乏,粮食产量欠缺,没有石油资源和钢铁等金属矿藏。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开始大力发展现代工业,虽然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大成果,但同工业资本雄厚的美国相比,差距依然很明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利用东北的黑土地和煤铁资源解决了部分军需,但石油和橡胶仍需从美国进口,还有一些武器装备也需要从美国购买。

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美国开始认识到日本的野心,逐步的限制出口。日本的石油依赖美国,美国断供后,让日本很快陷入了资源匮乏的处境,日本急需从东南亚获取橡胶和石油资源,然而东南亚也在美国的控制之下,无论从工业实力角度还是从资源角度,日本都不如美国。要对东南亚动手必然会惹怒美国,为了阻止美国的反击,日本决定偷袭珍珠港。

二、日本低估了美军的实际战力。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打算一举摧毁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力,至少让美国一年内无法发动攻击。美日开战后,日本凭借航母数量多大优势,打算一举击溃美军舰队,结果没想到美国仅用半年就恢复了海军的初始作战能力,在中途岛惨败,几乎丧失了制海能力。

美国后方的船厂造船速度之快,也令日本感到震惊。日本联合舰队被击溃后,距离日本本土较远的岛屿都失去了空中的支援和保护,相反美国却在开足马力造航母。

一艘艘美军航母和战列舰纷纷下水。从珍珠港事件爆发到二战胜利,美国累计打造了150艘航母,其中包括22艘埃塞克斯级航母。无论是造船能力还是实战能力,日本都低估了美国。

三、日本找不到对付美军的战术

如果不能在海上组织美军的进攻,美军最终攻到日本本土后,日本就有被彻底包围的风险。日军就把一部分精锐从中国战场调走,前往太平洋守卫岛屿。打算利用岛屿来制约美军的推进,想把美军拖入逐个岛屿争夺的苦战模式中,起初美军在争夺战斗中损失也很大,瓜岛、塞班岛和硫磺岛都给双方造成了巨大伤亡。

但是美军看透了日本的计划,为了化解这种局面,麦克阿瑟决定实行蛙跳战术,改变了逐个岛屿进攻策略,只进攻主要岛屿。如此一来守在岛上的大量日军就陷入了尴尬境地。

如果贸然出动,就会被美军的飞机轰炸,被美军战列舰炮轰,如果不出击则只能在岛上被困死。时间久了补给就有了问题,大量病死和饿死整个太平洋战场中,日军不是阵亡就是病死,还有大量自杀的情况,困守太平洋岛屿的日军就此陷入了死循环,进退不得。日军累计死亡达150万人,而美军只损失了15万人。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的迅速低落,战斗力锐减,但又迫于武士道的要求不能投降,于是大量士兵死在了这些岛屿上。即便如此,在美国人看来他们的伤亡依然太大,随着原子弹项目取得成功,美军放弃了登陆日本本土的计划,用两枚原子弹迅速地结束了战争。

日本在太平洋的战败其实是一种必然,日本的综合国力同美国相比差距较大,不可能长期和美国作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