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马谡不驻军孤山,街亭之战蜀军能打赢吗?其实诸葛亮也没把握

文/秋小辞

公元226年春,魏文帝西去,魏明帝曹叡即位。然而正逢朝政一派清明之时,边疆不久传来的一场战事打破了魏国沉静的政堂。曹叡即位两年后,诸葛亮趁魏朝政不稳之机欲斩获战果,遂发动了第一次北伐。

就在蜀国战事顺利之际,诸葛亮违众提拔马谡镇守街亭,然而马谡违亮授意,刚愎自用,将军队驻扎在山上,终为张郃断水所破。街亭的丢失,使得蜀军粮道不再,陇右五郡与曹魏关中的道路被打通,蜀军随时面临被包围的危险,诸葛亮不得已迅速撤军。

我们不禁惋惜道,倘若马谡秉承亮旨听取王平之意,将军队当道驻扎依水设防,那么街亭之战能否取胜呢?窃认为仍然逃脱不了失败的结局,且为君等一一细述。

一、从街亭的具体地形来看

街亭是一个宽六公里,长十几公里的开阔地带,四周又缺乏城郭,几乎是无险可守。因而马谡将军队驻扎山上凭高视下,或许也是明智的选择。倘若马谡将军队当道驻扎于此,在有限的兵力下防守极为困难。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略重点在于快速攻取陇右五郡,因而诸葛想要利用马谡军队牵制魏国军队的主力,为其战事争取时间。马谡若真执行诸葛旨意,必定迅速被张郃击溃,也就不能完成诸葛交代的任务。

二、从两军力量对比及蜀军构防时间来看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由于历经两年准备,可谓倾巢而出,总兵力为十万,缺乏后援,并分与谡兵两万五。然而马谡统领的部队是由青羌、板楯蛮族组成的杂牌军,战力较低。

而魏国虽仓促备军,未能充分调动全国兵力,临时部队为八万上下,但后续数十万大军可接连而至。对战将领张郃统兵四万五,且魏骑兵强悍机动性强,与谡相比,明显占优。

因而街亭之战中,马谡想要取胜,须得集中兵力伺机而战。现实来看,马谡将军队驻扎在山上,想要避免与魏交锋保存实力,或许也是无奈之举。倘若马谡将军队当道驻扎依水设防(构建大型防御军事,十分耗时费力,此时魏蜀双方都在抢时间),蜀军构防时间不允许。魏国骑兵效率较高,未等马谡将防御设施建设完毕,魏国大军已至矣,正面力拼,从军队数量与质量来看,蜀军必不能敌。

三、从双方统兵将领能力来看

张郃早期作为袁绍手下大将,官渡之战后为曹操效力,多年来久经沙场,曾跟随曹操攻乌桓平马超降张鲁,常年征战于西北,对此地地形极为熟悉,作战经验十分雄厚能力过硬,军中威望颇高。

而马谡在跟随诸葛亮后,一直建言献策佐于中军之侧,未有实战经验,然而从其曾经出使东吴圆满完成任务,以及诸葛对其的评价可知,马谡擅于口辞,短于沙场。

从诸葛亮安排王平、张休、李盛等辅佐马谡,令高翔魏延处于街亭左右关隘以待援,以及张郃独自领兵参战可知,诸葛亮对于马谡的军事能力也是有所担忧,因此可以推断马谡、张郃二人指挥作战能力差距较为明显,魏国统帅在能力上强于蜀国马谡。

因而,在街亭之战中,即使理想来看,马谡听取王平之意,不把军队驻扎在山上,且防御工事提前完成,面对足智多谋的张郃,在近两倍于己的魏国精锐士兵的轮番进攻下,街亭仍然难以把守。

四、从战争持久力来看

打仗,除了人为因素外,其实打的就是战争持久力。

面对蜀吴多年来的侵袭,魏国仍然坐拥最强国力,可见魏国在人口、经济、军事等综合战争持久力方面都完胜蜀国。即使马谡将军队当道驻扎,暂时守住街亭,面对蜀国积贫积弱的现状,且又深入魏国境内长途作战,后续粮草等补给必然不足。加之张郃极为熟悉魏国西北地形,面对马谡死守街亭,张郃难免没有其他应对方案。

纵然魏军失去先机,在后续魏兵源和粮草不断补充的情况下,张郃仍然可凭借优势国力迅速调整战略应对马谡。因此街亭之战,魏国战争持久力更强,蜀国不能长久坚持。

综上所述,从街亭地形、魏蜀两国军事力量对比、双方统帅能力及战争持久力来看,窃认为街亭之战蜀军即使当道驻扎,在战事不断深入进行、魏蜀两国国力差距不断增大的背景下,蜀国街亭之战仍然输多赢少。虽然有魏延等将领在街亭两侧的协助,然而远水难解近渴。

换句话说,马谡倘若在街亭此地灵活运用游击战相机而动,或有能力与张郃周旋一些时日。然而时过境迁,街亭之战的往事早已飘然而逝,历史也不能重来,唯有渗透其中的英雄情怀为人所颂传铭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