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懦与蛮横》刘寥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张家是村里的一个大族,占了约四分一的人口,两个社都有张家的人员。人口多,做事情也霸道,人员混杂,什么人都有。张家的祖上也风光过,这一点,从村子左边坟山上树立的石柱子和上面蹲据的石狮子就可以看出来。小时候,坟地的石柱子和石狮子基本保存完好,林子很密,除了张家的老人和孩子,基本上没有人敢进去放牛。偶尔从坟地间的小路经过,看见林子间不时露出的石柱和石兽,总是有一种压抑的感觉。
  张姓分为两个部分,住在村子左上半部分的叫“上张”,地位尊崇,书香门第,历来出秀才和乡绅,近代更有人做了“高公”。乡里人所谓的“高公”,其实相当于过去的师爷,后来的高级幕僚或者秘书长等身份,总之是躲在官员后面出主意的。祖先有了身份和名目,后代自然要珍惜,要端着,尤其是作为嫡子的正房一枝。作为一省长官师爷的“高公”,要帮长官掌管行政、法律、军队、民政等,地位崇高,权力极大,当然不能住在乡里,就把老母、妻子、大儿子留在家里,带了二房和小妾,还有二房的儿子到外省居住。临走时吩咐大房要孝敬好老母,教育好儿子,耕读传家。这一走,城头变换大王旗,就再也没有回来。只是听说,人死了,二房带了跟儿子跟了一个军官,入了军队,去了台湾。
  媳妇听了男人的话,留在家里孝敬老母,守着田契,请了先生教儿子读书。儿子也很老成,穿了长衫,戴了八棱的瓜皮帽子,拎把扇子或夹了雨伞包袱走在村里。农人们见了,要恭谨地行礼,叫一声:“小老爷!”
  可惜好景不长,解放后土改,田地被没收分了,房子也只得了一间正房,大院里住进了没有房子的佃户,老财也被搜了出来,女人只好带着自己的媳妇出来干活,自己挣一份吃食。只有“小老爷”,不仅自己从来没有干过活计,母亲也不让他干活,他也自重身份,看不起活计。所以,在农人们的嘴里,就升级成为了“老爷”了。解放后,对地主富农的改造,是母亲和媳妇带着他一齐下地的,活计是两个女人一起帮他做的,他也没做多少,出一个人数罢了。后来挨批斗,也是母亲和媳妇帮他扛了下来,有子女的人,挨了斗还要哭,要母亲抱着哄。后来,大集体挣工分吃饭,都是母亲和媳妇带着两个姑娘去干活,他自己就待在家里。
  他的母亲是一个拄着拐杖的,收拾得很干净的小脚女人,老太太说话、做事都很利索,就是在钱财和吃食上很是小气。那时候,学校里面“学雷锋”,孩子们也每天一门心事地去想着做好事。一天,我到供销社里去买本子,老太太拄着棍子站在那里,嘴里咕哝着说:“还差两分钱,没有么咋整。要不我先拿回家,过几天买东西再来还上?”原来,老太太买了盐巴、酱油、火柴,还差了两分钱,售货员不让她拿走,要她再找找,或者拿走火柴,让她下次再买。老太太不愿意走,在柜台前站着。我买了本子,看老太太站在那儿咕哝,认为售货员不近人情,就递了两分钱过去,帮老太太补上了钱。售货员说:“小娃娃,你帮她垫钱大人知道不?你不知道她的脾气,没有人么过一会她自己会拿出来的,你不要做了好人还要回家挨打?”我说:“没事的,剩下的钱是我爹给我的!”“你自己的钱当然归你!”售货员说。老太太一边对我说谢谢,夸我是个懂事的小孩;一边就把东西放进衣兜里面卷起,一只手提了衣兜,一只手拄了棍子,迈动小脚走了出去。回到家里,我跟父亲说起,父亲说:“那个人么是小气,舍不得,能省一点是一点,她去买东西怎么会带不够钱。钱不够么少买几盒火柴就行了。”
  后来,村民们渐渐地有了点闲钱,生活也好了起来。老太太年纪大,辈分高,大家结婚、盖房、杀年猪的时候请客吃饭,都会请一桌年岁高的老人。老太太来吃饭的时候很客气,走的时候也会很客气,她吃饭的时候总会带着一块洗的干干净净的手绢,把自己碗里的肉食、干菜包好,放进衣兜里。主人总是会客气地要她先请,自己先请饱,请饱了再包,边说边在盘子里再添上一份。老太太总是自己尝一筷子,心里挂念着孩子,还是把肉食、干菜放进手绢里。
  承包以后,大家的日子改善了很多,许多人都下了田,他家人口多,分得的田地也多,“老爷”依旧待在家里,只有媳妇迈着小脚,带着几个孩子到地里去干活、打柴。家里辈分大、规矩也大,就是偶尔在农忙时帮他干活的人也有些不自在。吃饭时他一定要坐主位,每个人都要坐在指定的位子上,不可乱了规矩。盛饭时要右手拿勺,左手拿碗,碗口比甄子低半寸,饭要添两勺,正好高出碗口半寸,不能太满,也不要太浅。递碗时要双手捧碗,低头递给长辈说:“××,请饭!”,且尊卑顺序不能颠倒。他家的孩子、媳妇,在路边遇到人时,都会先站住,说:“××,您家去哪儿?有时间到家里来坐!”所以,大家觉得很是拘束,尤其是小孩子,更不愿意到他家去。
  女人脚小,两个女孩儿又瘦小,两个儿子年纪也小,田多忙不过来,伺候不上,稻谷矮而黄,跟草差不多高,人家的稻谷还在杨花抽穗,自己家的已经开始泛黄成熟。大家都说:“这谷子害,倒成熟得早,先得尝新米!”稻子早熟,鸟雀就多,轰也轰不过来。男人带着瓜皮帽子,穿着衫子和布鞋,拎了挂上红色布条的长竹竿,赶了两天鸟雀,终于不见了踪影。到得来年插秧,媳妇到村里借米,村里人说:“那么多的田地,种了还不够自己吃,天天躲在屋里头搞哪样!这么多的活计,就给那个小脚女人带着两个小姑娘去做,亏下得去那个心!”
  后来,上面村子里有姑娘嫁给了国民党军官,去了台湾,一家人回来省亲。男人的心事也活泛了起来,穿了长衫帽子在村里走了几圈,到村头路边坐了几次,托人到台湾回来的老太太那里打探消息,依旧没有二房的音信,又默默地躲回到了屋里。
  村子的左下半部分是“下张”,人数众多,没出过什么耀眼的人物,倒是有一种蛮、霸、赖的作风。在老人的口中,他们家门风是不太好的,曾经有一个人物,身手好、做事伶俐,就是德行太差。小时候偷村里外姓人家的庄稼、鸡鸭,十多岁偷村里人的财物。到后来,连同姓人家的财物,兄弟家的牲畜也偷,偷到村子里面站不住脚,自己到外面去发展。这一去就出了名、上了道,渐渐地纠集了几个弟兄,或在城里集市偷包、或在夜里入室偷盗抢劫、或在山路打劫行商小贩,手又黑心又狠,往往伤人性命。官府专门派了枪兵,连着几个月捉拿,还给他跑脱了。一个排长,带了当兵的守在家里要人,连天白夜好吃好喝地伺候着,家里人钱也塞了不少,官府的追讨反而不见松懈。实在没办法了,家里人派了兄弟们背了烧好的鸡鸭、肉食、烧酒去寻。终于在一个山洞里找到了人,饿得黄皮寡廋。吃了一餐,灌了一顿酒,背了回来,连夜趁着酒醉用黑铁四棱的长钉钉在棺材里,到了天亮才打发人去叫枪兵。排长带着人进来,用鉄钎撬开了棺盖,人已经死在了里头,双手伸直,指甲脱落,手指也折断了三个,两个大脚趾也断了,头上和脚上都是血迹,棺盖上都是指甲抓出来的痕迹和头足撞出来的血迹。排长验看过了,对着一屋子的男人抱一抱拳说:“对不住了,兄弟佩服!”带着枪兵走了。
  男人们的狠让人害怕,女人们也不太安生。听人讲,嫁过来的女人要是不会偷东西是站不住脚的。女人婚后下地干活,总会有婆婆或者嫂子们带着,趁着没人,女人们望风,新媳妇到人家地里偷摘白菜、辣椒、茄子等蔬菜,甚至偷采人家的烟叶、稻谷、玉米等粮食,非要上了手,才算被女人们接纳,这就像是一个仪式。就连他们家的某些小孩子,也不当个事。母亲在园子里浇菜,听到包谷折断的噼噼啪啪的声音,从地里走了出来,看到一个半大孩子站在墙头上,伸手去掰自己的包谷,掰下来就随手丢到路边的牛车上。母亲说:“不要掰了,这是我家的!”他说:“你家的又怎么了,那么多的,我吃两包又怎么了?”又掰了几包才走了。
  小时候在村里读书,最怕的是他们家里的小孩子,霸道、手欠、打架一窝蜂。长大以后,也是各显奇能,什么都能做,不靠父母,自找出路。有做出了名堂的,发家致富,成为一方能人;也有走上了邪路不归的;但更多的是成为了乡里浑人和横人。七八十年代,出去打工或者帮人干活,能把外面的女人带进来做媳妇;媳妇们能端着内衣到井台上去洗,引得一村老人侧目;不安分的男人能够内外勾结偷自己邻居和老人的猪牛;乡村选举中有人发着工钱,给着优惠,就受雇为人家拉票,把选票捏在手里,指定村民选举某人,否则就不给选票……
  

====================

原创作家简介:刘寥,男,汉族,大学本科毕业,高级教师。爱好文学,笔耕不辍,偶有小文见著,则为一喜。
(0)

相关推荐

  • 烛影深| 美丽的村庄(连载小说十)

    美丽的村庄(连载小说十)   Table qing in Xining 作者|烛影深(青海) (接续第九期) 二十九.支书儿子的那些事儿 村子里有一个年青小伙子,长的高个,精干,给当地学校当小学老师呢 ...

  • 小小说||孤儿之死【征文】

    孤儿之死 玉  冰||河南 这个故事是姥姥曾经讲给我听的,在我的<难忘初次独行路>一文里简单提过,好多人都有疑惑.这里,我就把故事详细记述出来,呈现给想知究竟的朋友们. 姥姥的故事发生在曾 ...

  • 【乡俗故事】迎轿 | 散文 吕翠臣

    "走这么慢!你迎轿呢?!"如果在外听到有人这么说,哈哈!不要问了 ,那一定是俺苏北老乡. 迎轿,以前家乡的习俗,是迎接新娘护送入家门的过程. 那时,村里一家办喜事,那就是整个村子的 ...

  • 国 印 哥 / 文:袁建军

    国 印 哥 国印哥家住在村子中央那个大池塘的东北角不远处. 小时候我常去池塘那边玩,因为那里是村里的繁华地段.但凡村里有啥集体活动或者走街串巷卖艺的.说书的.甚至算命的都会在那儿扎场子.中午时分,锣声 ...

  • 不如就用卧石的荷花,醉倒这个盛夏吧!

    ▲视频长度:1分56秒 有人说,夏天去看海,是一件十分浪漫的事情. 但夏日浪漫不止看海,还可以赏荷,看那些娇嫩的花朵一下就从清凉的水里钻出,来到炎热的世界,最后用清香醉倒了六月的夏天. 如果你的心灵深 ...

  • 高小卫:胜 利

    高小卫,中国新锐导演.编剧,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研修班,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基金第三期.四期青年编剧大师班学员.电影<茯茶的故事>导演.<米兰之恋>编剧/导演 ...

  • 赵海波:归南山

                                                                         归南山                             ...

  • 散文《疯女》 刘寥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没有人知道疯女是从哪里来的,那年冬天,忽然就出现在村子里面.疯女是一个高大健壮的女人,四十来岁的样子,包着印花的 ...

  • 《三个木匠》 刘寥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木匠是村里先富裕起来的一群人.分田之后,农村人渐渐有了点闲钱,便计算着起房盖屋,把自己的老房子修缮一下.有能力的人家 ...

  • 《游戏与生命》 刘寥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在村里,卜姓唯有一户人家,他不是本地人,是外来迁入的.入集体时,把山上零散居住的人家迁入村庄,过集体生活.他家愿意入我们 ...

  • 小说《神汉》刘寥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高石坎子的下面,住着一个神汉,年级不大,十多岁的样子.冬天的山里天气冷,屋檐下结着长长的冰棱,家家屋里都要烧火取暖.家人 ...

  • 散文《憨》刘寥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铁匠的院子里面,住着本家一户人家,辈分比铁匠高一辈.两夫妇矮矮的个子,男人没有太多的印象,只记得女人声音很好听,说话做事 ...

  • 散文《老铁匠》 刘寥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寺庙的前面和高石坎子之间,住着铁匠一家.铁匠原来是公社的专职铁匠,凭着一身打铁的本事在社里挣着工分,每年帮队 ...

  • 散文《三个老兵》 刘寥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1.知识与囚徒 每当孩子放学回家,或是要穿过隔壁院子的时候,不管是如何地疯跑,还是如何地高兴,都会立刻安静了 ...

  • 【雅人韵士】刘纯斌|霜染芳芬歇,风吹岁月寥。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诗人简介 刘纯斌,笔名心宁客,男,生于1946年,应城市人,大专文化,退休干部,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楹联学会理事.九州诗社理事.孝感市 ...

  • 明星妈妈刘璇、李亚男出任“晶心关爱母婴室”公益大使

    5月9日母亲节来临之际,"晶心关爱母婴室"公益项目迎来两位公益大使,奥运体操冠军刘璇及香港知名女演员李亚男.生活中,她们是二胎宝妈,十分关注母婴群体,希望能借助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