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州人曾是泰国国王?
在泰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吞武里王朝,而这个王朝的创始人却是一位来自清朝时潮州府澄海县华富村(现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广益街道华富村)的郑氏后裔,名叫郑信。郑信的父亲郑镛是从潮州移民至泰国的。在清朝乾隆年间,缅甸兵犯泰国,攻破暹罗王都阿瑜陀耶城,郑信招兵买马,打退缅兵后,在湄南河岸的吞武里建立新都,开创吞武里王朝,人称达信大帝,华人称其为郑王。
潮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粤闽交界地带,为广东的东部门户。潮州自古是通往福建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潮州的地势北高南低,境内以山地为主。潮州的山区约占其陆地总面积的65%,可用耕地相对较少。北部的莲花山脉将潮州和梅州分隔开来,使得莲花山脉之南的潮州与汕头、揭阳、汕尾构成一片独特的区域-潮汕地区。
在古代,恶劣的农业环境让潮汕地区的人们形成了重商的特质,潮州商人在历史上鼎鼎大名,潮商曾和晋商、徽商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商帮。相对于晋商和徽商来说,潮商的更具冒险和开拓进取精神,在海上经贸与海外移民上独树一帜。郑信的父亲就是通过潮商移民至泰国定居,娶了泰国姑娘洛央,才有了后来的达信大帝。
郑信虽然出生在泰国,但是他的根在中国(确切地说是古代的潮州),是潮州(潮汕)人的骄傲。当然,潮州人的辉煌离不开一个古人的功劳,他就是唐代的韩愈。公元819年,韩愈已经年过半百,却不得不远离大唐帝都长安,贬官到遥远的岭南做潮州刺史。潮州之名最早出现在隋朝,因为这里在大海之滨,潮水在此往复,故名。对于繁华的大唐帝都而言,潮州确实有些僻远。
现如今的这座城,青石板街古老斑驳,大排挡在小巷两旁,江畔栈道惬意悠然,浓浓的人间烟火,以及卤味飘香的狮头鹅、油花滋啦的炸虾,酸辣可口的腌蟹、形态各异的糕粿,诱人的独家滋味,俘获所有来往此间人们的口与心。但在韩愈抵达这里之际,尚无此等滋味。倒是听说此间有条溪,溪中有鳄,常出来吃掉百姓的牛羊,甚至还会咬伤人,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深受困扰。
于是韩愈便来为民除害,只不过他不是武松,若是武松,说不定便卷起袖子入溪与鳄大战三百回合。但他只是一个文人,不能动粗却也有自己独特的办法,那就是备下一头猪、一只羊,手写妙文一篇,题目便是《祭鳄鱼文》。然后选了一个妙日子,领着众多百姓,把猪羊投入河中,而后韩愈把自己的妙文高声诵读一遍,最后发出严正警告:“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这么一大堆文言文,鳄鱼是听不懂的,简单而论,其实就是一句话:你们被驱逐出境了!
据说,韩愈读完文章之后没几天,鳄鱼真的就扶老携幼、全数出境了。当然,这是文学家的虚构,真的鳄鱼听不懂子曰诗云,韩愈真正除去鳄鱼之患的办法是在溪水和沼泽之间修筑起一道堤坝,一是防潮护村、保护农田,更重要的就是驱除鳄鱼,从根本上解决潮州的鳄鱼之患。韩愈在潮州可不仅仅是除鳄,他还在此颁布严令,不许逼百姓为奴,已经为奴的,一律放回,否则严惩不贷。
他更拿出积蓄,在此恢复州学,兴办乡校,广招地方子弟,教之儒家经典。如此一来,原本与中原儒学隔绝的潮州,俨然成为东南沿海的文明礼义之乡,这才是韩愈给潮州的最大贡献,只不过故事情节不如驱除鳄鱼引人入胜罢了。
图-唐朝潮州
一个被贬官的士大夫,在这昔日的百越蛮荒之地,埋下好学崇文的种子,正因此,此间留下八个字:韩愈被贬,潮州受益!潮州人感激这位唐宋八大家的首席人物,他们常说是韩愈把中原文化带到了潮州。为此,他们把潮州的山,叫做韩山;潮州的江,叫做韩江;潮州的树,则是韩木。庙,是韩文公祠;就连路,也叫做昌黎路(韩愈的郡望为昌黎,故世人称之为韩昌黎)。再加上韩愈小学、留衣亭、湘子愈路,难怪有人云:潮州,“一片江山尽姓韩”。
说潮州文风因此繁盛,不是空谈,而是有数字作为依据的。当地史志记载,南宋后期参加科举的潮州籍考生便已经超过一万人,而当时的潮州户口也仅有七万户。到明朝,则留下了潮州同榜八俊、兄弟连科等佳话和一门三进士的荣耀。1532年,即明嘉靖十一年,更出现了潮州人高中状元的盛况。三面环山、一省之隅,这样的省尾国脚之地却有如此传统,你能说韩愈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