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0人的杂牌军,有轻重机枪660挺,哪来这么多装备?

抗日战争时期,国军其实并非是一个系统的,其中除了中央军之外,还有西北军、东北军、川军、桂军、晋绥军等。

除中央军之外的国军,桂军、晋绥军等有自己的地盘及核心,而西北军、川军则较为松散,这些地方军也常常被称为是杂牌军。

一般来说杂牌军武器装备不精良,人员配置不齐全。但实际上在1937年之前,一些杂牌军由于在国内战争中损失不大,且经过其统军人物长期的经营,在武器装备的配置上还是有些实力的。

比如1938年初临沂战役时的第3军团即是如此,该部在不少文章中都强调是装备极差,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所谓的第3军团其实只是一个空番号,该部下辖有40军,40军又只有一个39师。该师为两旅四团制,另外还多个补充团。

除了这5个团之外,还有1个骑兵连、1个手枪连、1个特务营、1个炮兵营、1个辎重营、1个通信营、1个工兵营,全部兵力一共13000人。

为什么明明是一个师的实力,却要给一个第3军团的番号呢?

其实这是当时蒋介石收编拉拢杂牌军人心的一个惯常套路,这个第3军团军团长庞炳勋原先是冯玉祥的部下。当时蒋介石对原西北军将领的拉拢方式就是封官许愿外加银元攻势,中原大战时,无数西北军将领就是这样倒戈的。

而说起这庞炳勋,其实他跟一般的西北军将领还不太一样。

庞炳勋出生于1879年,比西北军统帅冯玉祥还要大三岁。其早年毕业于东北测绘学堂,曾在清军北洋第3镇当过测量官,还加入过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因遭到怀疑,而被迫弃军还乡。

1920年,已经40多岁的庞炳勋投靠曾在北洋第3镇当炮兵哨官、当时已任第15混成旅旅长的孙岳,再度从军。

此后庞炳勋先后率部参加了第一次直奉战争(因腿被奉军炸伤落下病根,有庞瘸子的外号),第二次直奉战争等大战。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成立了国民军,其中冯玉祥部为国民军一军、胡景翼部为国民军二军、孙岳部为国民军三军。庞炳勋则任国民军三军补充团团长,后该部改为第2混成旅,庞炳勋拥有了自己的部队。

1926年,庞炳勋率部投靠吴佩孚,部队改为第12混成旅;后又被靳云鹗收编,部队改为河南保卫军11师(后为第3军);1927年,庞炳勋先接收了国军暂编第5军番号,又投靠了冯玉祥,部队改为第20军。

我们所说的西北军其实指的是1925年时冯玉祥任西北防务督办时麾下的军队,尽管庞部曾在国民军时期理论上也归冯玉祥指挥,但直到这次投靠后,才彻底由冯玉祥指挥。

但由于历史的关系,庞炳勋部其实更像是自己的私兵,因此在讨论西北军源流时,庞炳勋部还要算西北军中的杂牌,有的甚至将其归属到国民军三军,单独划分。

1928年到1930年,冯玉祥部与南京政府多次交锋。尤其1930年的中原大战,冯玉祥率西北军数十万大军与中央军主力角逐中原。

冯玉祥练兵很有一套,其麾下的西北军战斗力也较强,多次将装备精良的中央军击败,中央军嫡系的教导第2师等部损失极大。

但西北军的粮食、武器供给依赖山西的阎锡山。阎老西支援西北军不力而蒋介石则趁机对西北军各部发起“银弹攻势”和“官帽攻势”,西北军军心动摇。而东北的张学良也在南京方面画的大饼之下以精锐入关,于是西北军土崩瓦解。

庞炳勋部当时只是西北军中的一个小支,因在中原大战时保存实力,结果不仅没有受到损伤,还补充了自己。为了在混乱中捞一把,庞部还袭击了张自忠部,试图将其部队吞并,这也是两人仇怨的来源。

中原大战后,庞部被改编为了国军第40军,庞炳勋任军长,但下属则只有一个39师。这也是南京方面对收编的杂牌军的惯常处理方式,即加高帽,但却较少予以实惠。

全面抗战开始后,庞炳勋升任第3军团长,但麾下还是那点实力。

不过庞部13000人的部队中,武器装备的配置还是不错的。

据时任该部40军总参议的王瘦吾回忆:当时该军有步枪约8000支、手枪约900支、重机枪约60挺、轻机枪约600挺、迫击炮约60门、掷弹筒200具、山炮4门。

这个武器配置其实是相当好的。

以国军20个调整师(即民间所称的德械师)之一的89师为例,该部参加南口战役时兵力有12517人。

其武器为:步枪4000支、手枪658支、重机枪72挺、轻机枪324挺、迫击炮24门、山炮12门。

89师与庞炳勋的39师人数相当,但步枪只有后者二分之一、手枪为三分之二、迫击炮不到二分之一、轻机枪为二分之一略多。只有重机枪略多,山炮3倍于后者,但39师掷弹筒很多,89师则没有。

尽管39师在武器装备的质量上肯定不如89师,但这样的装备数量还是很令人吃惊的,尤其其轻机枪的装备量难以想象,达到了600挺之多,比所谓的德械师装备还多。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庞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装备?

1930年中原大战时,在庞炳勋部任营长的刘树森曾说:在步兵第一线初次出现了轻机关枪声。

由此可见,在当时中央军中开始较大量装备的轻机枪,在庞炳勋的部队恐怕还没有。

中原大战时,中央军溃散了不少部队,而庞部实力未损,反有扩大,其很可能从战场上收集或缴获到一批轻机枪等武器。

中原大战后,庞炳勋投靠南京政府。当时其虽然是杂牌军,但执行过进攻察哈尔抗日同盟军、长城抗战、围剿红军等作战任务,尽管庞部还是一贯的保存实力,但多少肯定是拿到过一些武器装备的。

在当时那个时代,杂牌军将领的部队就是命根子,部队打光了就可能被取消编制,因此其将领通常习惯于保存实力。同时为了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其也会储备额外的兵器,庞部在1930年到1937年间在战场上没有受到过大的损失,但武器储备可能是做了很大工作的。

既然有了武器,那为何不扩军呢?其实庞炳勋未必不想这样,但他自己没有地盘,南京方面实际只给了他一个师的编制。兵多了是要吃军饷的,没有地盘的杂牌军承担不起。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庞炳勋部曾在河北与日军交手,自己损失很大。日军与之交战的第10师团曾评价:

该部的素质与战法和之前交战的37师相比逊色,但同样在固守阵地时显得极其顽强;在(日军)攻势停顿或稍作整理时,便会用敢死队进行反复的逆袭,进行白刃战企图夺回阵地。

庞炳勋部在河北沧州的作战使得其本人升职为第3军团长,但南京方面却要将该部裁撤一个团。

于是庞炳勋就向第5战区司令李宗仁诉苦,李向军令部交涉,最终同意庞部编制不变,并补足所欠粮饷,又很快给该部补充枪支弹药。

这次补充枪支弹药很可能是较多的,因为当时第5战区的中央军不多,大多是杂牌军。李宗仁为了让各部能踊跃杀敌,在补充上是慷慨的,反正这些武器弹药也不是桂系来出。

可能正是因为这次的补充,庞部的武器配置才显得尤为亮眼。当然了,在当时这样的配置不大可能对外公开,也只有自己内部人知道而已。

1938年2月,日军第5师团一部向临沂进攻,庞炳勋部与张自忠部冰释前嫌联手作战,给日军精锐以重大打击。其给予庞部的评价是:抗战意识特别强烈。

除了作战意志之外,恐怕庞部相对充实的武器装备也是该部在前期能顶住日军攻击的关键所在。

不过临沂之战庞炳勋部大伤元气,多年储备的武器和新领的武器大量消耗,部队实力数大减。

此时南京方面的策略是大量扩充中央军新编部队,再加上中央军老部队的武器损耗同样也不小,因此对杂牌军的武器供应就大打折扣了。

如张自忠将军的59军自抗战开始到1938年5月,损耗机枪400多挺,但补充却只有100挺。庞炳勋的40军也同样如此,只不过后来给其划拨了另外一个杂牌师106师而已。

当时蒋介石派大量杂牌军“挺进敌后”,其中40军就是其中之一,而庞炳勋则升任第24集团军司令。

由于武器和人员补给更加差劲,这些杂牌军中的很多部队就投降日军成为了伪军。1943年,庞炳勋战败被俘后投降,成为了伪军的指挥官。

而其麾下的40军,在突围中阵亡2927人,战伤3554人,失踪4241人,余部在副军长马法五率领下突围并重建。日伪则将40军及其他国军被俘的士兵合编为了伪军,由庞炳勋率领。

从抗战名将到伪军头子,庞炳勋的转变可谓是极大的。无论是得到重庆方面的指示,授意投降,还是自身因素,汉奸伪军的帽子是摘不掉了。

抗战胜利后,庞炳勋又从伪军将领摇身一变为国军的先遣军新编第一路军总司令,又完成了伪军到国军的身份转变,这经历也是够复杂的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