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小姑/孙青艾
责任编辑亚静
小姑是父亲的妹妹,七十多岁时因突发心脏病,失去了生命。当时没能回去为她老人家送终,心里一直很是歉疚。每每听到别人叫“小姑”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我那可亲可敬的小姑。
小姑很漂亮,高挑的个子,苗条的身材,和大姑一样,年轻时亭亭玉立。她聪明能干,性格刚强,有情有义,敢爱敢恨敢担当。只可惜生逢乱世,没过一天安生的日子。未成年的时候,我的爷爷被土匪绑票,差一点丧命。为了救爷爷,卖了几亩薄田,举家逃亡异乡。她很小就和大姑一样,学会了纺花织布,和大人们一起承担生活的重担。长大了,因为害怕受欺凌,爷爷奶奶把她许配给了家在二十多里远的一个殷实人家的儿子。姑父后被抓了壮丁。聚少离多的过了几年,表哥还未出生,姑父就因病去世了。小姑身怀六甲就失去了依靠,成了寡妇。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可想而知小姑的生活何等的艰难,心里何等的痛苦?
但是,坚强的小姑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只身带着表哥,顽强的生活着。后来,同村的一位小伙子喜欢她,常常帮她,最后走到了一起。但封建礼教的偏见、世俗的压力,却常常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苦水只能咽进肚里。我小时候从没见过那位好心的姑父来过我家。也许是因为太远,我也很少去过小姑家。后来上中学时,读鲁迅的《祝福》,总是从祥林嫂的悲剧里想到小姑的影子。
大食堂时,奶奶和爹爹相继病逝,小姑看娘带着几个孩子太艰难,就把不满十岁的二妹叫到了她那里。后来又带着我的表哥和二妹南下湖北找活路。在异乡的颠沛流离中,小姑用自己的坚强为两个孩子抗击着饥饿的威胁,艰难地拉扯着他们,历尽了辛酸。等三哥从西安航校回来,又去湖北找到他们时,小姑也瘦得不成样子。大食堂解散后,小姑才回到了她新野县施菴的家里。
日子稍好些,表哥也成了家,为小姑生了几个可爱的孙儿孙女,日子虽不富裕,总算是儿孙绕膝其乐融融吧,小姑的心里总算得到些许慰籍。
小姑和大姑同胞姊妹性格却大不相同。她看到大姑也是年轻寡居,一个人带着一双儿女日子太难,就想劝大姑再成个家,可大姑却被世俗观念所禁锢,始终没有勇气走出那一步,只是一味的吃苦受罪。小姑既心疼又生气,气大姑太懦弱。老姐妹俩为此事总说不到一起。可我知道,她们是一颗藤上的两个苦瓜,藤连着藤,心连着心。小姑总是不惜远路去看望大姑,大姑也总盼着小姑去看她。后来小姑去世多年,家里人都不敢告诉大姑,可大姑一直都在念叨着妹妹,直到自己也要走的时候。
奶和爹去世以后,年岁已不小的小姑总是徒步频频回到家里来,二十多里的乡间土路,每每总把她累得疲惫不堪,可她总是放心不下这个命运多舛的娘家,几个侄儿侄女更是常常牵挂着她的心,和大姑一样总是从牙缝里挤出一点东西送回家来。还和娘一起操持了三哥和弟弟的相亲、婚礼。娘不幸病逝,两个姑姑也悲痛欲绝,她们和娘几十年都亲如姐妹,娘的离去,使这个家再一次遭受重创,她们自然伤心,更心疼这些失去娘亲的侄儿侄女们。
埋葬了娘,我和哥哥带着孩子离家回校,看我一直忍不住地哭,小姑一直陪我们走了好几里远,边走边宽慰我,直到我们上了汽车。我站在汽车里,看着小姑那饱经风霜的身影,我心里也很是不舍。我知道,家里老一辈的亲人中就只剩下两个姑姑了。老东岗那长长的大堤,曾记下了那深深的姑侄情,也记下了我们和小姑的最后一次告别——(那以后,我再没见到过她老人家)。
后来二妹生孩子,身体不好,娘不在了,小姑把二妹接到她家里,住了好久,一家人热汤热水地照顾,给痛失母亲的妹妹莫大的温暖和安慰。我常常在心里想,可亲可敬的姑姑啊,等有一天我有了能力一定要好好地孝敬你们,报答你们的深恩厚情……
可是,老天为什么总是如此无情!还没等我兑现这个心愿,小姑就突然地走了,带着一路的坎坷和辛酸,也带着对侄儿侄女们的满怀牵挂和希望,她还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呀,也没有让我尽一份孝心。
因为诸多的原因,我竟没能回去送她老人家。可即使能回,又有何用呢?!我站在城墙边一个没人的地方痛哭了一:场,祈祷小姑一路走好,来生好运,不再受苦;也望来生再做姑侄,能报深恩于万一……
三十多年过去了,对小姑的那份歉疚和怀念并没有减轻。忽然有一天梦到了小姑,还是那么的利索,那么的亲切,笑吟吟地和娘在说话……
但愿这样的梦夜夜常有,但愿我逝去的亲人们夜夜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