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冷静期”通过的原因:法律里的婚姻从来与爱情无关
周国平
授权自公众号:耿向顺(ID:gengxiangshun520)
1
就在5月份,“离婚冷静期”这个新名词一直在在引起大家的热议。
其实“离婚冷静期”这个词不是今年才提出的,早在2018年修改民法典草案中有关婚姻家庭部分的草案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了。只是在最新才决议通过。
所谓“离婚冷静期”,是指的如果夫妻双方想离婚,需要设立一个月的离婚冷静期,在此期间,任何一方不想离婚了,都可以向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申请,如果没人撤回申请,就可以离婚。
这个,追究“离婚冷静期”出现的原因,按提出专家代表的说法是:现在离婚的人越来越多,设置离婚冷静期,是为了防止人们因为一时不和、一时冲动而草率离婚,能有效抑制社会逐年上涨的高离婚率,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有利。
乍一看,这说得没错啊,确实可能会存在夫妻双方因为各种矛盾,一时赌气和冲动而离婚,如果太草率离婚了,对双方及家庭成员对都是一种伤害,设置离婚冷静期,好像真的有利于家庭幸福。
实际上,仔细想了一下,其实并不是这样:这个“离婚冷静期”其实设置得很不冷静。如果真的是为了人民好,其实全没有必要设立这个“离婚冷静期”。
虽说这个“离婚冷静期”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也客观存在的:离婚冷静期的存在,是为了避免夫妻双方一时冲动而离婚,造成家庭的遗憾和伤害。
但是,因为一时冲动而离婚的人,其实是少数,绝大多数夫妻决定要离婚,都并不会是因为一时冲动才离婚的,而是蓄谋已久,积累了太久的矛盾、不和,已经全面爆发的地步,走到了山穷水尽无法挽留的地步,才会选择离婚的。
况且,一个已经破碎的家庭、一段婚姻、一段感情的伤痕,很难会因为短短一个月的离婚冷静期而愈合。
就算离了婚,万一双方后悔了,还可以复婚,离婚冷静期就像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而这个防止冲动离婚、构建和谐幸福家庭的说法,就想像是“这都是为你好”一样凭空臆想,强行塞给别人,让人觉得反感,也会让人痛苦。
这个离婚冷静期的设置,确实会减低离婚成功率,而不能降低离婚率和想离婚的人数。结果反而可能会因为其使得离婚更难了,导致更多人不想结婚,适得其反。
相比于【离婚冷静期】,人们更其实需要【结婚冷静期】。有了这个离婚冷静期之后,离婚需要申请、受理、冷静期、审查、登记(发证)五个步骤,且只要有一方在冷静期内撤回了申请,就不能离了,离婚变得非常困难了,人们结婚才更需要冷静了。
我认为,婚姻自由,既是指的结婚自由,也是指的离婚自由。如果离婚要冷静期,那结婚其实也要冷静期才合理。至于夫妻双方要离婚的时候,要不要设置结婚冷静期,设多长时间,怎么约定,应该由每对夫妻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商议决定,而不是由法律替他们做决定。
1
“离婚冷静期”通过消息一出,网上炸开了锅,这一次观点出奇地一致:绝大多数人都是反对的。可依然高票通过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要从婚姻的本质说起了。
翻看所有关于婚姻的法律法规,竟然没有关于“爱情”,通篇都在说“财产”“子女”“义务与责任”,也就是说法律上的婚姻的本质,并不是两人爱情的产物、相爱的结果,而是两个人、两个人背后家庭之间财产、生育、社会责任义务、社会关系的结合。
有句话叫婚姻是爱情的的坟墓,其实说得并不错,法律上的婚姻是和爱情没有直接关系的,只是在社会文化中大家这么认为而已,不少人结婚其实并没有爱情,都是搭伙过日子、创造财富罢了,可以理解为是合伙创业。
两个人结婚组成家庭,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在财富生产方面能实现1 1>2的的作用,创造更多的财富,增强自身在社会中的竞争力;而家庭方式的最小单元组成了小整体,相互连接形成紧密的社会亲戚网络,相互有亲情牵挂或利益牵连,凝结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社会,这对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极大减轻了治理难度,减少了混乱、争端等恶劣事故发生的机会。
现在社会发展了,物质、文化都富裕,生存和基础的生活已经不是问题,人们的生存发展空间较大,都在追逐更高层次的生活了,比如精神层次、生活自由层次等;再加上房价、子女教育成本特别高,对于很多人来讲,其实不结婚、离婚,自己也能很好的生活,甚至更好的生活,于是很多人选择单身、不婚、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