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拒绝……”
大学生的思想国
“不行”、“不愿意”、“不想”,
这样任性直率的话语,
你有多长时间没有说过了?
1
进入大学,小王成为学生部门的一员。
当他还在为通过面试沾沾自喜时,时不时的部门会议,社团活动,让他整日忙忙碌碌,毫无空闲可言。
喜爱的足球运动,热爱的航模制作,统统让位给学长学姐的呼叫传唤。他不禁有些后悔。
尤其对于男生来说,部门角色经常是去干苦力,搬东西。他有时课刚刚上完,就要跑去校园另一边去搬桌椅;有时候到了深夜,还要在寒风中赶往下一个部门去参加例会。
学姐上课发消息,过来帮下忙;学长下课打电话,这里需要他。可他的课表满满当当,腾不出一丝空闲。他想拒绝,话挂在嘴边,又不好意思说出口。
他怕人耻笑,更怕人借机站在道德高地对他口诛笔伐……
一个劲地说“好”,小王很是痛苦,可现实却让小王无可奈何。
2
童言无忌,终究是奢望。
拒绝别人,对于内向自卑的人来说,是件难事,即使是外向开朗的人,有时候也会陷入苦恼。部门工作,宿舍生活,班级活动,日常交往中我们避无可避的要同旁人打交道。
可有些事,我们往往应对得很尴尬……
人情社会,社交关系本就建立在四通八达的感情联系之上,无论是出于对自身发展的考虑,还是出于交际网络架构的需要,我们都不可能逃开同他人的交流往来。
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很多我们不愿意又不得不去做的事。
拒绝他们,本来就不深的情分更淡了,不拒绝他们,自己又实在承担不来,这好像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我们进入了怪圈,我们想要逃离。
3
跟小王有相似经历的还有小杨。
生性内向的她,并不擅长同人交往。在热闹纷杂的场合,她往往隐身在一旁,静静看着朋友们谈笑风生。
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的女孩子,却因为自己的怯懦,承诺下许多自己无法实现的事。
碌碌月余,半点好也不曾讨到,白白搭进去一段时光。
她无数次鼓起勇气想要拒绝,别人期待的目光却让她望而却步。
也许,他们的目光并非善意,也许,他们眼神中含了些许嘲弄,可对于一个自卑到骨子里的人来说,讨好他人已然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哎呀,你最好了”“亲爱的,怎么会有你这么善良的人啊”“你也太厉害了吧”...
她享受那种被需要的快乐,不知今夕何夕。
4
“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这话说的在理。
偶尔帮忙带饭,是舍友之间的情分;断然拒绝,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道德绑架,前提是存在道德约束,人情边界之外的颐指气使,恕难奉陪。
碍于关系,碍于脸面,违心答应别人的请求,笑脸盈盈地双手奉上,卑躬屈膝,委曲求全,心里真的会快乐吗?
小可看得透彻:扶贫有政府,缺钱有父母,我们无亲无故,何必纠缠。
事出有因,自然可以体谅;胡搅蛮缠?不好意思,出门右拐。
她活得清楚,活得洒脱。不必强装笑脸,不必假意逢迎。
班长为了班级荣誉,喊她参加活动,可她早同朋友约好出游,果断拒绝了班长的官方式绑架。
“对不起”,“不好意思”,一声抱歉婉拒他人,一声抱歉取悦自己。
5
有人会说:这是进入社会必要的一步。连忍让和伪装都学不会,如何能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生存?
倘若我舍弃一身傲骨,换来满腹谄媚与虚伪;倘若我亲手覆假面于己身,剥离自我耳目皆塞,那何处该是吾乡?
不愿意就是不愿意,不想就是不想,思来想去、辗转反侧后得到的答案,不一定是最佳。
成长的标志不是圆滑变通。削尖了脑袋挤进去的圈子未必舒适,游离于人群之外也未必是不合群。
委屈积在心底,总有爆发的那天,
时时偏向自己,才是最好的姿态。
6
这世间有无数个小王,有无数个小杨,他们小心翼翼,守护着自己的尊严。
他们平凡到每个人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无用的社交,多余的友情,唯唯诺诺的应和,脊梁弯到尘埃里,感动的只有自己。
先给后背一巴掌,先让自己直起腰来!
去吧!
去理直气壮地拒绝,
去大声地说“不”!
-END-
作者 | 徐 攀
编辑 | 李 玲
审发 | 王龙龙
转载请留言并注明出处